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汇编4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5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分钟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强大底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

(一)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巩固和发展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做好弘扬革命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工作

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传承革命文化是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好革命文化资源,用革命文化淬炼广大党员干部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坚持用革命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党鲜明提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使党的精神之源得到充分开掘,使革命文化得到更好弘扬。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极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三)发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便利性、均等性显著增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影视出版繁荣发展,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文化盛宴。中国人民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新时代奋斗精神等广泛弘扬,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今天,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越来越多的国人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将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贯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因为有这一科学思想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在文化思潮激荡与利益多元化面前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深深扎根于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大意义

(一)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个的样子?最深层的原因在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最深层、最基础、最可依靠的力量,是深深根植在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中的精神血脉,我们称之为文化基因。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层面,能够反映社会存在。"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还起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作用。"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史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体现出来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五千年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断流的文明。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不是靠穷兵黩武,也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因为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从国际对比来看,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所以,在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应当进一步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丰厚滋养。

(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积淀。这是"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这是"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上下求索"的进取精神,这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我们的华夏情怀与文化认同。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也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的结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是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原因。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科学路径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要坚持把文化自信所蕴含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必须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铸魂,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把文化自信所蕴含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合起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铸就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

(三)要坚持在实践创造中推进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我们要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不断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坚持新发展理念,优化文化发展生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重构文化发展格局,特别是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助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时代的奋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XX大报告中,三次提及伟大建党精神,更是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会的主题。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头,蕴含着党的理想信念和性质宗旨等丰富内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当中,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动力。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传承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尤为重要,能够为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一、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性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具体精神形态,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思想支撑,也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历久弥新,对推进党的建设、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等方面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

XX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实践,形成了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精神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凶狠残暴的外敌侵略和风雨飘摇的国内局势,党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先辈们为建设祖国毅然奔赴雪域高原、沙漠荒地等各种地域,将青春、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人民为祖国发展繁荣突破思想桎梏、勇于探索实践开创新局面,形成了特区精神、老西藏精神和女排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进入新时代,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带领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和"三牛"精神等具体精神形态。纵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之源,是对党的价值取向、奋斗方向、行为准则和政治品格的概括,内含于所有的精神形态中。伟大建党精神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能够为信息化社会中信仰迷失、精神迷茫的人提供精神养分,为人们切实投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指引。

(二)实践维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指引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根与源,指引着党逐渐成长为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指引着党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创造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今,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信息化、数据化社会中日益繁杂的价值观念,人民的精神世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是需要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为凝心铸魂、汇聚磅礴伟力持续注入精神营养。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基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而不断升华的,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精神旗帜,是共产党人历史经验的高度浓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目标方向的重要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国家至上这个奋斗目标的重要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的重要性。因此,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历经百年实践淬炼而得出的重要经验,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民族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要性

习近平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只有做到精神上的屹立不倒,才能自立自强,在历史的发展中奋勇向前。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我们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基于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综合考量,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一)百年未有之变局下应对风险挑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加速演变,国际上地区热点问题等事件频发,一些国家不遵守国际秩序,大搞强权主义、特权政治,在经济上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试图阻止中国经济发展,文化方面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文化输出,在国际上宣传各种不当言论,肆意抹黑、污蔑中国,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上扬,同时重大传染性疾病蔓延,各类突发性全球风险频发,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关键性技术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亟待突破。总而言之,当前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不容乐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