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584篇(第103/1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398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467分钟

追寻"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足迹,常怀"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奉献心。无私奉献是祖国事业蒸蒸日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备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李德仁把"教师"当做自己最钟爱的岗位,将培养新人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常带夜宵"的薛其坤,总能"一语惊醒梦中人",为学生加油鼓劲。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正是无数像李德仁、薛其坤这样的奉献者,用"小我"成就"大我",无数的"后浪"才能汲取能量不断成长,经受住"大风大雨"的考验。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以科学巨擘为"镜",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全心全意指导、扶持青年学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先导作用,在传承学识、经验和智慧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探索的动力。要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成为青年人筑梦成长的"引路人""铺路人"。

追寻"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足迹,锤炼"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奋进力。曾"考研三次"的薛其坤对科研从不耍"小聪明",宵衣旰食只为探索成功机率只有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的"通途"。耄耋之年的李德仁,赤子之心仍未变,为擦亮"东方慧眼",带领团队实施智能遥感星座计划。当前,我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祖国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浪潮已然掀起。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学习科学巨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在科技创新、人才强国战略中大胆探索、迎难而上,持续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下足"硬功夫",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切忌"急功近利""隔靴搔痒",敢于斗争、动真碰硬,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奋斗拼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天干劲,凝聚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星河虽万里青年干部亦当"逐梦苍穹"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向云端,问苍穹,心有翼,梦便无涯。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当以"探月精神"为指引,汲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信念与力量,在新时代彰显青春风采、展现青年作为,踏上追梦逐光的时代远征。

忆往昔,以坎坷来路为"鉴",直视"风清霜肃"的艰辛,用历史映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光荣传统。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至今已经走到了第二十个年头。回望二十载探月历程,我国先后实现了第一次近月制动、第一次将月球车送达月球表面、第一次捧月壤返乡等耀眼成就。探月征程上的每个"第一次",都会让我们热血沸腾,激动的泪水无数次湿润了中华儿女的眼眶。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广大青年干部当不忘来时路,充分汲取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将自己事业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中。感悟一代代航天人胸怀祖国、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运用好我国探月事业探索过程中所蕴含的智慧、规律与经验,始终将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在"手不释卷"中拓展知识的"广度",在"学思践悟"中增进专业的"厚度",将个人梦想融于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以梦想引领干事创业的方向,激活干事创业的动力,以坚定的信念传承我国探月精神的"光荣基因"。

立当下,以攻坚克难为"犁",迈开"披星戴月"的步伐,用实干践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的善作善成。长路迢迢,技术攻关之路布满了荆棘坎坷。我国探月事业能有今天的成绩,凝结是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日子里,无数探月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勇毅前行。如今广大青年干部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于冲在民族复兴征程的前列,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尽快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自身所在的领域中,无惧"山高路遥",不怕"风高浪急",多积蓄"啃硬骨"的韧劲和"爬陡坡"的脚力,把工匠心态植根于心、付之于行。主动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用肯干、苦干和实干的姿态矢志拼搏,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在铢积寸累中夯实根基。磨炼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过硬本领,知重负重、奋楫扬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业绩,奋力书写时代发展的璀璨篇章。

赴未来,以持之以恒为"冕",许下"揽月衔星"的誓言,用坚守续写"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川流不息。如今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并顺利返回,中国探月人交出了举世瞩目的答卷。未来有挑战,更有机遇。广大青年干部当主动把握"时代征程"中的"关键机遇",不畏远航、不惧风浪,怀着初心出发,朝着远方前进。既要做为老百姓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的"实功",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的"潜绩",以"追风赶月莫停留"的笃定步伐,勇立"潮头"、破浪"奋楫",将青春的热血洒向基层的沃土,目不迷茫、行不踌躇、心不懈怠,在赶考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轨迹。未来无论身处何地、扎根何方,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持久深耕,坚持和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同家国共进,永远做好"迎接风浪""闯关夺隘"的准备。不辜负组织信任、人民期待、民族重托,在百舸争流的时代长河中以智慧和汗水努力续写"逐梦苍穹"的青春歌行。

读懂"国士无双"背后的"心"力量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站在领奖台的他们,成为全国上下最闪耀的"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奖牌和证书的背后,凝聚着他们从青丝到白发、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广大党员干部当细悟"国士无双"背后的故事,读懂两位"科技巨匠"的"心"力量。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从"国士无双"的"信仰故事"中读懂"许身报国"的"初心"力量。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一直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矢志不渝践行着"科技强国、许身报国"的至高追求。"我要争分夺秒,尽快学成回国。"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后,面对国外诸多诱人的"橄榄枝",李德仁坚定地选择回到祖国怀抱,投身中国的遥感事业;在国外工作求学八年里,薛其坤始终心系祖国,暗下决心"要为国家的强大做点贡献"并最终回国深耕量子领域。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在个人名利和国家利益面前,两位院士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力,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作为光荣使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移其心、不改其志、不毁其节。

"使命在肩勇奋楫,重任千钧惟担当",从"国士无双"的"奋斗故事"中读懂"勇攀高峰"的"雄心"力量。李德仁曾许下宏愿:2020年定能使中国从"遥感大国"变成"遥感强国"。在他日日夜夜的不懈奋斗下,我国遥感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大"的跨越。如今,中国已是世界遥感强国之一,库存遥感数据、遥感卫星发射数均为世界第一。早上7点就来到实验室,夜里11点才离开,被人称为"711先生"的薛其坤以"要敢于挑战重大科学难题"的硬核担当,攻克了量子世界难题。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两位院士身上汲取攻坚克难、突破自我、勇于胜利的"破浪"之力,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敢于啃硬骨头、扛重担子、接烫手山芋,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能攀"最高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国士无双"的"进取故事"中读懂"逐梦不止"的"丹心"力量。光阴似箭催人老,一颗丹心志不移。如今耄耋之年的李德仁每天依然在高负荷工作。他已培养了200多名博士,是中国教授中指导博士最多的人之一。"我要面向国家的需求发光发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已过花甲之年的薛其坤仍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带领团队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物态的应用、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等前沿科学问题持续攻关。梦想有门,路在脚下,逐梦是人生永远年轻。作为党员干部,要永葆一颗"活到老,学到老"和"活到老,燃到老"的进取心,心怀梦想、志存高远、敢于追梦、勤于圆梦,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时代舞台上建功立业、书写华章,成就出彩人生。

以人才力量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和证书。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一年之计畅通"选才之渠",引来人才"源头活水",为高质量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揽才实招",吹响人才"集结号"。例如,山东济南通过法定形式将每年6月12日定为"海右人才日",让济南的"济"成为人才济济的"济"。要搭建起产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发挥"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的集聚效应,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加积极的创业氛围吸引人才。要树立柔性引才理念,突破地区、行业等限制,根据产业需求和人才急需紧缺情况,深度挖掘本土人才,精准吸引外地人才。要探索创新引才方式,乘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东风",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公告,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构建起人才汇聚的"强磁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十年之力深挖"育才之池",激活人才"澎湃潮水",让高质量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高质量发展既要靠引才"输血",又要通过育才"造血",只引不育无异于空中楼阁,是不能满足长远的发展需求的。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回信中强调,要"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要紧盯长远目标,根据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中长期培养路径,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育体系,形成齐抓共管"一盘棋"格局。要注重需求导向,精准培育一批高精尖领域的"领军"人才,广泛培育一批"卡脖子"领域的"中枢"人才。要创新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和再教育,给予人才更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全面做优做活育才战略,让年轻人在实践中挑大梁、当主角,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辈出"。

以百年之功驱动"人才引擎",用好人才"一池春水",看高质量发展"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才的价值在于使用,正所谓"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只有在实干中使用人才、在实干中磨砺人才、在实干中检验人才,才能让广大青年人才在一线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用活人才,大胆使用青年人才,激发创新活力,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善于挖掘和发挥人才的长处,规避和克服人才的短处,把人才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做到人岗适应、量才而用、人尽其用。要坚持精准服务,通过出台更有温度、有力度的人才政策,解决人才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关心、爱护、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广大人才在高质量发展各个领域"头雁领航"。

共话"七一":循"迹"而行续写"青春答卷"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一条红色的小船承载着人民的信任和民族的希望,它穿越急流险滩,穿越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第103个党的生日即将到来,广大党员干部,让我们共话"七一",循着革命先辈的"笔迹""足迹""心迹",踏稳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答卷"。

循着"笔迹"品尝信仰之甜,续写"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担当答卷"。信仰有味道吗?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味道?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做蘸粽子的红糖水,引出了信仰的味道,这味道甚至比红糖更甜,也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尝得到,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甘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泛黄的信纸上,陈觉在给妻子赵云霄的绝笔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左权写给母亲的家书中说,"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28岁的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短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让我们再看一眼革命先烈的绝笔信和红色家书,循着"笔迹"品尝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甘甜,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今天,要练就一副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脊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担当扛牢时代重任,牢记"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箴言,续写"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担当答卷"。

循着"足迹"砥砺使命之坚,续写"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奋斗答卷"。抚今追昔,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以力挽狂澜的担当和气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奇迹;是挫折后毅然奋起、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以不懈奋斗赢得的胜利和荣光。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我们看到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他们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蹚沼泽;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我们看到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身影,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披荆斩棘、笃定前行。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民生领域仍有短板,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等各方面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应该循着先辈们的"足迹",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奋斗姿态攻坚克难,以勇立潮头的雄心壮志奋勇搏击、乘势而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续写"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奋斗答卷"。

循着"心迹"传承初心之志,续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答卷"。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心独白,一百多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这份初心,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守护并践行着这份宗旨。战争年代,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骨头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的邓中夏、"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和平时期,"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人民好书记焦裕禄、"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芳华无悔、初心不灭"的黄文秀,他们竭尽全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过上经济富足的好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循着先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迹",扎实履职尽责,在抗洪抢险、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关头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在民生工程、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服务方面精准施策,做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续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答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