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理论中心组交流研讨发言提纲: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组理论中心组交流研讨发言提纲: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中心组交流研讨安排,下面,由我围绕研讨主题作交流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重要要求,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把重要讲话与党的XX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历史主动,勇担时代重任,勇于创新、顽强拼搏,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壮阔实践,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一、坚持创新思路,打好推动改革"发展牌"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再次强调了以改革推动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既要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又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要求,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020年来到安徽考察都关心科技创新,这次又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是引领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动力。一是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在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等方面下功夫。要深入实施科普教育行动,让科学文化深入人心,营造开放、包容、宽松的科创文化氛围,倡导勇于突破的批判性思维和敢为人先的首创意识,鼓励更多"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营造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风气,深化改革、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模式,让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下好基础研究"先手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紧跟新一轮科技变革大趋势,适应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转移的形势变化,着力解决基础研究制度机制尚不完善、经费来源单一等现实问题,又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明确不同主体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职能定位。在全社会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构建形成多元主体互动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协同机制,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破解"卡脖子"难题。三是加强开放合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必须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格局和全方位、高质量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让人才、技术、项目、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世界各国之间的差异分歧,促进不同国家之间形成开放、包容、团结、共享的科技合作共识,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携手应对事关全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挑战。
二、坚持党建引领,打好求真务实"作风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要把总书记这一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
首先,党纪学习教育学在日常更要抓在经常、督到细处更要严在实处。要突出抓好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等重点对象和新发展党员的纪律培训,实现党员干部从入党、入职到离职、退休后的全周期纪律教育。要把纪律教育融于干部监督管理,做实做细"一把手"和领导干部监督,真正管住关键点、管到关键处、管好关键人。其次,打好从严监督与鼓励担当"组合拳"。要突出"讲实绩",坚持以事察人、依绩鉴人,构建用"事实"说话、靠实绩度量的"知事识人"体系,推动干部"肯为"。突出"提本领",强化以训助学、以用促学,深入开展年轻干部培养锻炼行动,建立优秀导师帮带培养机制,推动干部"善为"。突出"严标准",不断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积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对不在状态、不敢担当、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探索"召回"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破解干部"不为",推动干部"作为"。第三,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把为基层减负工作作为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抓手,坚持抓减负与促落实、增效能相统一,聚焦群众、人才、企业、基层等方面问题诉求,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将持续把廉洁文化陈列馆建好管好用好,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手段、完善教育内容,使其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廉洁知识、接受廉政教育、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阵地和课堂。
三、坚持人民至上,打好惠民利企"服务牌"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调研,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念兹在兹、牵挂于心。发展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深厚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强劲动力,而民生的持续改善则为发展提供了更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也是健全民生制度体系的主要目标。
首先,要做好民生领域资金保障。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投入政策和机制,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完善高校学生资助、重点人群就业支持政策等,持续加强惠普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其次,要把稳岗就业作为提升收入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实现有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完成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多措并举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持续开展特色招聘活动;进一步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托底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依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第三,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解决。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