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5篇(第4/5页)
我分管乡村振兴工作,始终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央一再强调,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我县农村基础条件不是很完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以乡村不振兴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富裕寝食难安、现代化不实现不罢休的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解放思想创新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手段。新时代经济发展不仅要量的扩张,更在于质的提升,不论是质和量,都得比之前速度要加快,标准要更高,由此就得以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思维和新的技术来驱动。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xx来说,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才能推动xx工作跨越超越。近年来,xx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创新了"xxx"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创新了"七个一"机制,为全省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新模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激发想抓落实的自觉、强化敢抓落实的担当、提高会抓落实的能力,才能成为开拓进取、冲锋陷阵的"闯将",攻坚克难、攻坚拔寨的"猛将",有胆有识、善作善成的"干将"。
(三)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干。树立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有没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深刻不深刻,对我们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影响比较大,因为无论是进行理论学习还是开展实际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年x月x日,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围绕改革稳定发展问题,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也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问题意识,直面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实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作为分管乡村振兴、政法等工作的同志,我将按照市委善于开展问题大排查解题大竞赛破题大落实专项行动通知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解决问题打基础。以新思想为指引,研究解决问题举措,拿出破解难题办法,形成新方案,见诸新行动,为全面推进xx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和智慧。
总之,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唯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奋斗、攻坚克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才不是梦想、不是画饼充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的现实。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跟上新时代、不负新时代,创造新未来、赢得新未来。
学习贯彻党内主题教育研讨发言
主题教育活动目的是让我们贯彻党的重要精神的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但各地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运用的失误,注重形式等问题,达到真正深入内涵的领悟上可能还存在短板。
一、原因分析
一是"生搬硬套",不能因地制宜。近年来,党史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许多地区出现了良好的经验做法,但也有一些单位在借鉴先进做法时"生搬硬套",不能巧妙地运用好。一名xxx表示"看到xxx在推广党史学习教育中先进做法时成效很好,群众受益,但我们在学习他们做法时,没考虑到xxx的体量不一样,他们xxx人口数是我镇x倍之多,真正实际操作起来,达不到效果,反而弄巧成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良好经验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每个单位存在很多差异的地方,真正运用上来,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二是"脱离群众",助长形式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明确了主题,下发了要求,基层单位在领悟并实践上可能存在偏差或者只是完成上级要求,等主题教育活动时间一过,便草草结束,偏离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初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学习会、研讨会、培训班较多,有些党员学习做样子、搞虚把式,从网上购买现成的手抄本、学习日记,拿来后一复印就成了自己的心得,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不了解,没有立足眼前、解决的具体问题,也没立足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这样的形式主义并没有切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反而脱离了群众,助长了形式主义。
三是"材料繁多",增加基层负担。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然而,误把主题教育当成"材料教育"导致基层迎检多、负担重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有的部门和单位甚至拿主题教育当作"检查基层"的工作抓手。因主题教育导致的督查多、检查多、考核多,不仅抓工作、抓落实、抓执行的方法单一,而且一旦形成惯性思维,容易导致对上迎检不胜其扰、对下检查层层加码,而工作难以抓实的恶性循环。据调查发现,基层压力大的原因,在于"痕迹管理"的思维方式还比较普遍。其实,留痕没有原罪,但主题教育太注重形式使得痕迹过度泛滥就应警惕。其中主要有个"度"的问题,基层工作是具体实践工作,基层治理是遵循科学规律的治理,不能把痕迹与形式作为考核工作的唯一标准,否则很容易让上上下下都陷入疲于应对的境地,导致主题教育变成"材料教育"。
二、意见建议
一是打消"上下左右一个样"的顾虑。在别的地区形成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可以借鉴,但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必须把握特殊性、增强针对性。领导干部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尤为关键,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采取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方式,对主题教育内容要求、组织方式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既保证全覆盖,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主题教育从"有形"向"有效"转变。
二是打消"关起门来搞教育"的顾虑。主题教育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让群众参与进来,要打开"门"听取意见,坚持"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合,真正把话题说开、把问题检准,把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返工补课",决不能草草收场,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