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5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的教育和通过劳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如果简单地以体力劳动、传统技术技能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有可能难以调动青年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和兴趣,难以培养青年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启发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有价值的劳动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这为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即"劳创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教育过程具有交互共通性,教育结果具有高度统一性,二者同构共生。梳理劳创融合的推进路径,分析现阶段劳创融合的实施要点,可以促使高校劳动教育更好地发挥转变大学生劳动观念、强化大学生劳动意识等育人功能,实现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贯通式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

一、高校劳创融合的推进路径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开展劳动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等。由此,高校劳创融合的推进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体化组建师资队伍。师资配置是开展劳创融合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大量专业师资。一是借力。在师资不足或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与理论学习相关的内容可以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为重要补充,而与实践锻炼相关的环节则可借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站位之高、力度之大、发动之广前所未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经过多年的建设,不少高校已经组建了一定数量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在高校教师编制紧张、另起炉灶组建一支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师资合二为一,二是补充。目前高校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一般是由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组成。融合式组建师资队伍,需要在已有的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中进一步补充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行业优秀人才。这既能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而且也能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共育。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短板是缺乏创业实践,而创业的试错成本又极高。由此,推动创新创业教师近距离接触产业新业态、零距离体验劳动新形态,既是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教师的专项培训措施,也是补齐创新创业教师实践短板的次优方案。通过借力、补充、共育的方式一体化组建师资队伍,能够实现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2.双向式设置劳创课程。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借鉴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双向贯通式设计劳动教育和"创业基础"课程。一是将"创业基础"作为劳动教育的前置课程(聚焦于"构思""设计")。创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新企业;广义的创业泛指开创事业。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的"创业基础"课程,实施广谱式的创业教育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纲要》提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在广谱式创业教育中比较容易达成。例如,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精神,在创业者和创业团队中强调敬业团结、严谨细致等品质,在创业计划中体现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内容。二是将劳动教育设置为创业创业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创业基础"课程)的后置课程(重心在"实现""运作")。在传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是预设劳动教育内容的被动学习者和接受者,而劳创融合双向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则是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包括根据社会或市场痛点设计产品或服务,调研客户需求、交流创意和灵感、评估优势和资源、制造作品或创新服务、推销和改进产品或服务、售后管理与维护等内容。高校可采用"把创意变为现实并乐于分享"的创客培育策略,通过自主设计项目激发学生兴趣,打通学生对劳动教育"知-爱-做"的逻辑层次,帮助大学生在项目实施和推进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等。

3.三阶式架构实践体系。劳创融合实践是大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以及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主阵地。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颁布的近30个劳动教育主要文件来看,"五育"并举实施之前,学校劳动教育的要求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纲要》发布后,高校劳动教育虽然呼声很大,但在实施上却举步维艰,这与其长期缺位而造成教育实施上的诸多空白关系匪浅。因此,当前高校劳创融合实践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循序渐进地设计。一是在初级阶段,立足学生实际,开展职业"优势挖掘"体验和未来生活角色"短板补齐"实践。劳创融合的实践不能与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需求脱节,否则就会掉入表层化、碎片化、工具化、缺乏教育性的异化陷阱。高校可在生涯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体验""非工作者的角色实践"内容,"职业体验"要求学生探索并实践选择的职业跟"体力"相关的工作任务;"非工作者的角色实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重视的非工作者角色的能力短板进行训练等。二是在中级阶段,应从所学专业出发,大力倡导实践出真知、探索出新知。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应联结校地行企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立完善核心课程实习制度,实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业态,强化动手操作,培养专业技能。三是在高级阶段,瞄准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整合创业资源,模拟(或真实)创办新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巨大。创业大赛一般都比较看好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创新驱动型创业项目,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实训实践应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为目标,两者需要区别对待。

二、"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劳创融合的实施要点

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存,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潜力无限又充满不确定性。"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劳创融合的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出发点,实现劳创融合树德。时代新人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实干者,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创新的时代先锋。劳创融合要双向互通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将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的目标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精神、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等内化于心,通过正向的价值体验生成相对稳定的道德人格。劳创融合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途径,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是其立身之本。

2.以社会真实需求作为切入点,夯实劳创融合增智。《纲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分学段进行了设置。高校要避免将中小学学段的个人物品整理、环境卫生维护、社区公益劳动参与等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克服"有劳无教""有教无劳"的形式主义。正是由于参加了真正的生产劳动,受教育者对学习才更加认真和自觉,并以严肃的眼光看待个人的生活。青年学生尝试将产品或服务落地即是真正的"生产劳动"。劳创融合要从确定社会或客户痛点开始,学生应在打断常规和不断试错中,通过苦干实干、精益求精的实践将创意具体化,为未来的职业或事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实践激发自身对理论学习的需要、兴趣;通过解决社会和客户需求倒逼自己将学科专业知识等悟深、吃透。

3.以开展具身劳动作为支撑点,保障劳创融合强体。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人的劳动和劳动能力也在逐渐失去整体性。在现实教育场域中,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果劳创融合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讲和听""考和背",就是名存实亡的劳创融合,背离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初衷。劳动观念、经验、习惯、品质只有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地获得,劳创融合必须强调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动手出力、动脚调研、动身实践,回归学生身体。劳创融合是具身劳动不能走样,既要鼓励身心参与,又要特别强调身体经验,不仅要磨炼意志,而且要开展体力教育。

4.以培育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落脚点,促成劳创融合育美。育美是使劳创融合产生更大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决定性力量。如何育美?创新创业是基石。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创新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思考到实践的过程。向上向善的创造性劳动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美、鉴别美、培养美、传播美的过程,即"劳动生产了美"。劳创融合模式下的劳动教育要以"劳"为内核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营造"在场"的劳创情境,使学生真想、真学、真懂、真做,以真为美。同时,要大力培育大学生创客的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勤劳美,引导创新创业项目具有原创美、特色美、艺术美等。一个人应当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五育"都要有、都要强。高校要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各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实现各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育人机制。劳创融合是"五育"并举综合育人机制的重要抓手,高校要在凝聚共识、畅通机制、完善激励的前提下,着重优化师资、协同课程、强化实践,把握在价值观、信念、态度、情感和素养等方面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实施要点,唯有如此,才能承担起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历史重任,成为新时代高校促进大学生"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创新举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