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政协主席理论文章汇编-14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59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分钟

目录

1.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 4

2.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组成部分 8

3.团结港澳同胞,携手共创"一国两制"美好明天 13

4.深刻把握政治协商的性质定位和基本原则 16

5.深化对"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两大主题"的认识 24

6.把握关键环节提高调研质量 28

7.凝聚民营经济同心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 31

8.为伟大复兴闯出一条协商民主之路 35

9.凝聚新的社会阶层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 40

10.团结凝聚党外知识分子,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44

11.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47

12.人民政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 51

13.创出新特色展现新作为 56

14.挖掘新阶层优势夯实统战新阵地 61

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

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对中国要发展什么样的民主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根本问题作出了时代性回答。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丰富,其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精准点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第一,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本"的而不是"资本"的民主,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的配置都是为了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最大的优势,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执政的初心和理念与民主的本意("人民的权力")高度一致。

第二,它是有着完整的参与实践的最广泛的民主。相较于西方式选举民主的"无治理"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民权"价值和"民治"功能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式选举民主的超越。

第三,它是有着系统的可检验性内容的更管用的民主。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提出了"8个能否"的评价标准,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可感受的真切内容和可检验性的具体指标,在国家权力的运行效能和人民权力的有效保障两个维度上显示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更优模式"。

二、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图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与这一民主真谛相适配的实践形式就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和"参与"作为前置性程序、制度性要求,深深嵌入到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到人民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为"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施政-监督-反馈"的民主流程。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完整的制度体系和参与实践平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协商渠道丰富,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协商方式多样,包括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定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集合作、参与、监督于一体,以凝聚共识为目的,以尊重、平等、包容、和谐等行事理念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要求得以实现和满足。通过协商,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心声得到尊重和倾听,有效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密切了党同人民的联系,有利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汇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协商,倡导理性思维、全局观念,避免和克服不同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弊端;通过协商,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和错误的机制,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是增强党的领导力和凝聚力的过程,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民主效能的过程。

三、推进协商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广泛""管用"的本质要求,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之举。

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凝聚共识的政治功能。凝聚共识特别是凝聚政治共识是协商民主的功能价值,在推进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笔者以为,政治自觉就是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对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对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问题要做到方向明确,心中有数。思想自觉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认识到位、理解到位。行动自觉就是要扎实推进民主协商,做到真协商、会协商、善协商,坚决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确保党的意志得到贯彻落实,人民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得到尊重和维护。

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治理功能。自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公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助推器",网络世界、虚拟空间作为新的社会公共领域日益发展,对协商民主的参与实践和社会治理功能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一是要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协商解决问题意识,以底线思维和包容的姿态应对网络世界、虚拟空间发生的社会问题,充分保证人民的知情权。二是要探索常态化的线上和线下倾听民意、反映民意的民主协商渠道并"广而告之",主动引导网民理性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下好互联网民主政治建设的先手棋。三是要加强协商民主文化生态建设,传播民主协商理念,培育理性协商文化,制定民主协商操作规程。四是要用大数据为民主协商赋能,用大数据分析社会主流民意,精准研判形势,进而构建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商平台和利益整合机制。

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服务功能。服务就是力量,要树立协商就是服务的理念,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改革发展、激发创新、维护稳定作贡献。提供预警服务,着力关注社会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堵点和风险点问题,建立民主协商平台上的信息预警机制。提供资政服务,积极呼应人民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调研,建言资政,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真心诚意。提供社会服务,打造各种专业化服务型智库,调动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总要求。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民主党派对其组织、成员遵守民主党派章程、履行民主党派职责情况的自我监督,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进xx省委会2021年2月开展内部监督试点工作以来,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总要求,建立健全"教育警示""四项监督""纪律处分""内外监督"机制,制定修订80余项内部监督制度,初步构建起xx民进内部监督体系的"四梁八柱"总体框架。民进xx省委会内部监督试点实践和结果充分表明,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始终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语境中的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对监督体系进行着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政治格局视域下,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好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根本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进xx省委会内部监督试点工作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到试点工作制度设计与监督实践各方面全过程。一是积极主动争取中共xx省委对内部监督试点工作的领导,高位推动内部监督。民进xx省委会主要领导及时向中共xx省委及其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内部监督试点情况,中共xx省委常委会首次将"推进民主党派内部监督试点工作"写入年度工作要点。二是省委统战部牵头协调,确保内部监督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省委统战部部长靠前指挥、经常听取汇报、给予有力指导,常务副部长担任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组长,中共xx省委各部门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三是突出政治监督,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等情况作为首要监督任务。

二、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生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全面覆盖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全面覆盖要求,是为了保证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为了保证国家机器依法履职、秉公用权,是为了保证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就是要监督无禁区,监督无例外,不仅要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及全体党员的监督全覆盖、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还要实现对民主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的监督全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党派提出"四新""三好"要求。立足新时代、适应新要求,民主党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内在要求着民主党派开展内部监督,从而实现对民主党派组织、成员的监督全覆盖。

民进xx省委会内部监督试点工作聚焦关键,带动监督全覆盖。一是监督好关键人。紧盯省委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委会委员、省委会机关民进会员等"关键少数",明确15类会员为骨干会员,予以重点监督。二是监督到关键处。聚焦履行民主党派职能,扭住"人、财、物、事"风险点,实施"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开展"清廉机关"建设。三是监督在关键时。以民进各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切实将加强内部监督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化政治交接,巩固政治共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的具体举措,开展专项监督。在聚焦关键基础上,稳步延伸监督范围,带动对全省各级民进组织和全体会员的监督全覆盖。

三、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有力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权威高效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权威高效要求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设计监督机制,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提升监督体系整体效能。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权威性;坚持依法依规依章办事,具有强制性。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都要无条件接受内部监督。民主党派丰富的内部监督形式,以及内部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有效衔接确保了内部监督的高效开展。

民进xx省委会内部监督试点工作彰显权威,确保监督无禁区、零容忍。制定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内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纪要》在内的内部监督基本原则,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会员。试点工作丰富监督形式,形成监督合力。一是实现多主体融合监督。明确领导班子主体责任,省委会监督委员会专责责任,省委会工作部门、基层组织、专委会和各类活动机构职能责任,会员责任,形成融合统一的多主体监督合力。二是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同级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式监督。通过日常履职监督、开展谈心谈话实现自上而下的监督,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实现同级间的相互监督,通过述职和民主评议、基层监督、"智慧监督"实现自下而上的监督。三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进行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实行会议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制、坚持"预防为主、警示在前"的事前监督,进行视情邀请相关人员列席会议的事中监督,进行问题线索处置、执纪监督的事后监督。四是实现内外衔接的联动式监督。建立健全民进xx省委会与民进中央、市委会、省直基层组织,中共xx省委及有关单位,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双向联系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查处惩戒工作与省委统战部、省纪委监委、驻部纪检监察组的联系协调协商机制等,确保监督执纪规范严谨、纪法衔接顺畅高效。

民进xx省委会作为民进中央内部监督试点省级组织,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将着力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机制,持续加强内部监督理论研究,探索形成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内部监督体系,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更加完善。

团结港澳同胞,携手共创"一国两制"美好明天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重要篇章,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重要讲话中指出,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他强调,"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才能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回顾港澳的回归历程及20多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事业的开创者。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一国两制"构想和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分别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港澳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结束了港澳被殖民者侵占的屈辱历史,"一国两制"在港澳落地生根。

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事业的捍卫者。回归以来,港澳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港澳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护。真正的民主在回归后开启并完善。尽管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但随着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新选制下三场重大选举相继顺利举行,越来越多贤能爱国者进入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香港由乱到治的局面形成并巩固,形势不断向好发展。澳门则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良好态势,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不断完善。随着澳门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顺利完成,"爱国者治澳"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一国两制"在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伟大实践,正在不断向纵深推进。

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事业的推动者。回归以来,中央始终关心港澳的发展,不断探索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与充分发挥港澳独特优势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不仅全心全意支持港澳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抵御金融危机和重大疫情,还鼓励港澳积极发挥中外文化交融的优势,广泛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相继发布及落地,必将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建设,有助于港澳破解本地发展难题,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在港澳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领导者,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祖国都是港澳繁荣稳定、不断发展的强大后盾。

在祖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港澳同胞要在"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的旗帜下,画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长期繁荣稳定的最大同心圆,与内地同胞共担民族复兴历史使命。

首先,港澳同胞要勇于树立正确观念,成为胸怀祖国、热爱家乡的新时代爱国者。广大港澳同胞要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爱澳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港澳青少年同胞不仅要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更要全面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升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进入和有志进入香港、澳门特区管治团队的港澳同胞更要提升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有力推动"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行稳致远。

其次,港澳同胞要乐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实现小我的同时成就大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港澳青年求学、就业和创业搭建起了更宽广的跑道。港澳同胞要突破思维定式,以更广阔视野和更开放的心态,积极利用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发挥所长,在国家大发展中实现个人梦想,成为民族复兴的参与者和分享者。

最后,港澳同胞要善于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港澳同胞血液,滋养着一代代港澳同胞;另一方面,港澳亦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此交融与互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港澳同胞要更加主动投身于国际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港澳故事。

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港澳同胞的团结努力,有祖国人民的支持,港澳必将描绘出"一国两制"更加亮丽的新画卷!

深刻把握政治协商的性质定位和基本原则

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共建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优良政治传统。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高度,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历史主动,把政治协商摆到加强党的领导、优化治国理政重要位置上来,扎实推进各种形式的政治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的伟大政治创造。不久前刚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政治协商工作的性质定位和基本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根本内容和基本形式作出科学规范,对如何提高政治协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作出明确要求。这是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

政治协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价值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开展的协商。《条例》提出,"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这深刻指明了政治协商工作的性质定位。

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为着共同目标进行长期奋斗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广泛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广泛动员一切爱国力量、有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深邃制度内涵和巨大制度能量。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政治发展实践表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三个"关键词":一是"领导",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二是"合作",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中的相互关系;三是"协商",表达的是新型政党制度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这三个关键词是一个有机整体: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和充分协商基础之上,而要有效地促进平等合作和充分协商,必须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加强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政治协商这一有效制度形式实现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亲密合作,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大政方针进行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政治氛围,从而使政治协商真正成为凝聚各方智慧、增进政治共识的强大制度化力量。

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扎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协商民主制度正在全过程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完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广泛凝聚力量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力量。通过深入实践和不断探索,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在内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商民主体系,有力促进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政治参与,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发挥了愈益凸显、愈益重要的作用。《条例》明确界定:"政治协商的基本方式是:(一)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直接开展的协商,简称政党协商;(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开展的协商,简称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政治协商,都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都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各级党委统战部、各级政协党组在把握政治方向、确立协商主题、贯彻协商原则、创造协商氛围、凝聚各界力量中的重要作用。《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和党委统战部、政协党组在开展政治协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依规依章有序开展政治协商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治协商是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着领导治国理政重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如何长期执政、如何执好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这一"时代之问",这就是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制度体系现代化,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现代化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是指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现代化,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不断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能否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直接关系到能否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长治久安。科学的决策能力和正确的执行能力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虚心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广听民意、广集民智、广开言路、广谋良策,把科学决策建立在民主决策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鲜明特点和制度优势就是在决策形成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贯穿于、渗透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努力形成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弥补决策疏漏的政治共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正是在凝聚各方智慧、增进政治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等政治协商渠道,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以及治国理政重要事项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可以提升重大决策科学化水平,一方面可以凝聚社会各界对科学决策的共识。无疑,这样一种"双向互动"和"双向发力"的政治协商过程,必然凝聚成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强大合力,使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执政持久稳固。

加强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深刻把握政治协商的性质定位,不断完善政治协商的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政治协商的治理效能,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逻辑为依据,切实遵循政治协商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一。问题是时代前进的口号,是实践创新的先导。确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关键。加强党对政治协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工作的作用,首要要求就是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明确为什么而协商、围绕什么问题协商、协商要解决什么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各种现实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其发展趋势,如何全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及其历史进程,如何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各个层级和各个领域的政治协商,都应当聚焦这些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通过民主协商,增进政治共识,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和实践之问,把握好历史主动、战略主动和策略主动。坚持问题导向,回答现实问题,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这就是通过政治协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根本问题、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统一意志,把各方面力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