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第四季度文章汇编36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59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6分钟

目录

1. "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人民论坛) 2

2.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人民论坛) 5

3. "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人民论坛) 8

4. "努力做到'刚刚好'"(人民论坛) 11

5.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人民论坛) 13

6. "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人民论坛) 16

7. "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人民论坛) 19

8. "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人民论坛) 22

9. "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人民论坛) 25

10. "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人民论坛) 28

11. 把握"有机生命躯体"的内在规律(人民论坛) 31

12. 把握创新规律坚定攻关步伐(人民论坛) 34

13. 从黄金周感受中国经济澎湃活力(人民论坛) 37

14. 担当使命守正创新奋发有为(人民论坛) 39

15. 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人民论坛) 42

16. 夯实中国之治的"大厦根基"(人民论坛) 44

17. 杭州亚运会铭刻文化自信(人民论坛) 47

18. 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人民论坛) 50

19. 汲取不忘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力量(人民论坛) 53

20. 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人民论坛) 56

21. 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人民论坛) 59

22. 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人民论坛) 62

23. 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人民论坛) 65

24.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人民论坛) 68

25. 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人民论坛) 71

26. 下好化解矛盾"先手棋"(人民论坛) 74

27.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人民论坛) 77

28. 以体育促包容,续写文明新辉煌(人民论坛) 80

29. 以体育促和平,共创更加美好未来(人民论坛) 83

30. 以体育促团结,合作应对挑战(人民论坛) 86

31.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人民论坛) 89

32. 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人民论坛) 91

33. 在基层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人民论坛) 94

34. 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人民论坛) 97

35. 掌握"紧紧依靠群众"的方法(人民论坛) 100

36. 做到件件有回音(人民论坛) 103

"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人民论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的重要性,强调"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要求"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通过革故鼎新不断开辟未来"。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这是内在要求,也是实践所需。

从战略层面考量,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从发展规律着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老是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线'的底端摸爬,总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而占领不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这两端,不会有根本出路。"推动价值链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延伸,就必须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让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越来越显著。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慢了、少了、不见了,即便现在处于优势地位,未来也可能逐渐陷入由别人追着跑变为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锐意创新,要害在"锐意",必须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创新紧迫感。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惟有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创新的实质效果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怕输结果就是常输,既然选择了创新之路,就必须放下惧怕失败的心理包袱,激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鲁迅有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探路就是开路,试错就是扫雷,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的就是铺就走得通、行得稳的大道、正路。

从"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智慧,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洞察,再到"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等警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宁可不作为,也不要犯错误"......怕出错、怕担责,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心理因素。避免因为担当不足而不敢创新,需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需要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日新又新,永不止步。今天的中国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创新的气息,可以听到创新解难题、促发展的故事。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的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人民论坛)

"人民城市为人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

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在这里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感到很高兴,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关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擘画"千年大计",嘱托"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指导城市建设,强调"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聚焦城市治理,指出"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从规划到建设,再到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城市发展中的"人",始终心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指引新时代城市建设朝着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不断迈进。

"上海最高的楼里,有我的名字"。在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一面长60米、琉璃材质的荣誉墙,镌刻下8年建设周期中4000多名建设者的名字,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近年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不断成为现实。上海市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构建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为许多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提供了住房保障。北京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只要群众拨打12345反映问题,立即就有人响应、受理,努力做到快接快办、办成办好。广西各地将公租房小区融入城市建设合理布局,让公租房租户获得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这样的暖心举措,构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密码,彰显着城市建设管理的人文关怀,也让"人民城市"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今天,城市的高度不断刷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温度也要"水涨船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让无论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居民,还是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等,都能在城市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都能拥有生活的保障和干事创业的舞台,才能更好激发人们的奋进热情,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之城"更好造福广大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我们要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到设立便民菜场,从增加公园绿地,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从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出发,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以一项项精准服务、精细管理,为人们排忧解难,把"烦心事"变"舒心事",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今年5月,广东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落成,来自湖南岳阳的农民工易群林受邀第一个登上舞台演奏。随着一双粗糙的手在黑白琴键上跳动,音乐悠悠响起,彰显出一个城市开放包容的胸怀。以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加细致的人文关怀,让城市不仅有高度,更有温度,我们将更好绘就"幸福之城"的美好画卷。

"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人民论坛)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鼓舞和激励着亿万劳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会工作实现全方位进步。回望新时代以来的不凡历程,从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重大工程,到"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北斗"组网等科技奇迹;从污染防治、精准脱贫等攻坚战役,到生产经营、田间耕作、站岗执勤等日常工作,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都留下了劳动者的坚实足迹和辛勤汗水。广大职工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展现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动人篇章。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大胆探索,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能不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实现既定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充分激发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良好氛围等方面下足功夫。新时代以来,从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到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从推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职业发展制度,加大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助力职工成长成才,到评选表彰"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职工"等致敬奋斗者,营造劳动光荣、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劳动热情进一步焕发、创造潜能不断释放。新征程上,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凝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的劳动者,心中有梦想,肩头有担当,手上有干劲,脚下有方向。打造更好舞台、创造优良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广大劳动群众必将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用汗水浇灌出一个更加欣欣向荣的中国,用双手打拼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努力做到'刚刚好'"(人民论坛)

世间万物,皆有其度。对"度"的理解和把握,体现着能力与境界。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当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无限发展行不通,过犹不及。一定要在国家对海南的定位中统筹谋划,努力做到'刚刚好'。"这启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既要充满信心,也要注重科学方法,不断淬炼"度"的智慧。

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因重力作用,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画家精巧调配色彩,才能绘出美妙作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箴言,都揭示了把握好度的重要性。

在领导工作中,对度的把握尤显重要。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这意味着,既要举轻若重、一丝不苟,也讲究分寸、火候。比如,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一路蹄疾步稳、勇毅前行,让群众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正是因为对改革力度、速度、广度和深度的科学把握,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才推动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地生根、造福百姓。

对度的把握,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需要在知与行的统一中努力践行。就决策层面而言,实践表明,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适时、适情、适意等角度多思考、深调研、细分析,才能切实把握好度,真正做到科学决策。进而言之,做到适时,不贸然超前,亦不慢拍滞后;适情,善于把握契合点;适意,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成为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实点子""金点子"。同时,在快速变动的实际中掌握好度,亦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比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到开发有度、发展有度,致力于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努力做到'刚刚好'",说到底就是按规律办事,运用好辩证法。深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正确判断形势,做到见势早、谋事准、行动快,从而在工作中掌握主动。学会运用辩证法,把"度"放在心中,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少走弯路、避免失误,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人民论坛)

牵挂人民急难愁盼,关心群众安危冷暖。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出"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强调"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要求"取暖工作务必落实落细,做到每家每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