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历年文章讲话汇编(20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38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7分钟

目录

讲话

1.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4

2.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7

3.在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11

4.越是大考越要担当 14

5.在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17

6.对这个"釜底抽薪"之策提出三个要求 20

7.加强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大数据助力精准防控! 24

8.继续将疫情防控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细 27

9.确保如期完成湖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30

10.2020年元旦献词 33

11.元旦献词 36

12.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38

13.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46

14.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的讲话 54

15.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56

16.在201x年上海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9

17.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66

18.祝酒辞 69

署名文章

19.努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 71

20.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77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在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应勇

12月10日

人民日报

实事求是很重要,实事求是不容易,但必须实事求是。抓工作不能图好看、图热闹,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投入、实实在在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发展,对一个地方的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

我们要立足省情,适应国家区域政策调整变化,科学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制定好湖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把"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为湖北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作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纲"和"魂",作为湖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定位,作为谋划工作的根本基点、推动工作的根本目标、衡量工作的根本要求,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要把湖北打造成政治生态好、用人导向正、干部作风实、发展环境优的省份。把解放思想作为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一切以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为基点考虑问题、谋划工作,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充分发挥武汉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两翼支撑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全域协同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善谋全局、善抓大事,又要推动工作精细化、行动精准化,既要和同志们一块定盘子、理路子、开方子,又要和大家一起拼、一起担、一起干。要当好干事创业"领头羊"、改革创新"开山斧"、为民解难"孺子牛"。

实事求是很重要,实事求是不容易,但必须实事求是。抓工作不能图好看、图热闹,我们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投入、实实在在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发展,对一个地方的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

要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既实事求是向上级报喜,又敢于向上级报忧,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坚决抵制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要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让奋斗者吃香、懈怠者遇冷,给干事者舞台、让平庸者让位,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多用武之地。

要增强"八大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七种能力",成事不出事、遇事不怕事。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碰硬,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湖北落地见效。

要持续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凡事都要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奔着目标和结果去。全省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落实举措,谋定后动,善作善成,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应勇

 发布时间2020-06-22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共识、提振信心的大会。会议期间,各位代表牢记使命、依法履职,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报告,审议通过了省人大关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决定,充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6100万荆楚人民的共同意愿,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疫后重振、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大会选举我担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我对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刚到湖北的时候曾经说过,从踏上荆楚大地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湖北的一分子,和湖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4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同大家的并肩战斗和工作中,英雄的湖北人民展现出的顾全大局、同舟共济的崇高境界,众志成城、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坚韧不拔、浴火重生的奋斗精神,都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我为自己成为英雄人民的一员倍感自豪。作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与省人大常委会的同志们一道,继承和发扬历届省人大常委会的优良传统,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属性,把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贯穿和体现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带头担责任,自觉强化宪法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扛起全省人大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重实干,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人民至上,团结带领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全体代表,努力把湖北人大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省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再次深刻证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当前,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苦干实干、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湖北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我们要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恪守"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等工作,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各位代表要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为人民发声,为人民履职,为人民造福。我们要深化法治湖北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在法治轨道上展开和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教育,使法治成为湖北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大优势,聚力脱贫攻坚,兜住民生底线,推动解决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高度重视化解"疫后综合症",扎扎实实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的人大决心和人大行动。我们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不断提升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战还在继续,大考仍在进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实干的姿态、实干的作风、实干的效果,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创造湖北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应勇

来源:湖北日报

2020-06-20

(根据报道整理)

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主持会议并讲话。具体整理如下: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疫情发生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作为,及时作出相关决定,启动公共卫生领域立法修法工作,引导支持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疫斗争,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今年对湖北来说,极不容易、极不简单,也极为重要。我们要彻底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夙夜在公、苦干实干,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要强化思想引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筑牢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在大局之中思考和谋划,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要牢记职责使命,头条新闻,展现人大新担当新作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创造性做好人大各项工作,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聚焦加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等,综合运用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等手段,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遵循工作规律,把握立法时机,提高立法质量,强化法律权威。

主任会议成员是"关键少数",要当好维护大局、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在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中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程序办事,带头讲政治、重学习、转作风、抓落实、守纪律。省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

越是大考越要担当

--在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说

应勇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人民日报

经过疫情生死考验,我们要反躬自省,多问几个"有没有":有没有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的境界;有没有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勇气;有没有追求一流、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全省上下众志成城、英勇奋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快推动经济运行回归常态、公众生活恢复正常。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少数领导干部因工作不当引发了一些舆情和问题,反映出其缺乏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规矩和纪律意识淡薄,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经过疫情生死考验,我们要反躬自省,多问几个"有没有":有没有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的境界;有没有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勇气;有没有追求一流、干事创业的激情。切不可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缺乏进取担当的境界、格局和勇气。

首先,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要强化"一盘棋"意识,时时刻刻心中装着大局,绝不允许将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绝不允许游离于工作大局之外。要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水平,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谋定而后动、通盘考虑、审慎决策,绝不允许看似成就了局部的所谓"功"、实际造成了全局的"过"。

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大战大考,越需要担当精神和斗争意志。当前,湖北各方面工作任务很重、困难很多。我们要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既要想干事,又要会干事、干成事。我们要加快补齐能力短板,不要错把平台当能力、把功劳当资本,更不能浑浑噩噩当南郭先生。

为民造福是我们最重要的政绩,也是我们工作最终的评价标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要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有些干部不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成不了多大影响的事不做,总结汇报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这就颠倒了价值观,扭曲了初心。

我们要崇尚实干、追求实效,按说的做,按做的说,坚决反对会议开完就算落实、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要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切忌强迫搞"创新",人为推"亮点",过度搞"留痕",故意玩"花活"。

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开山斧",敢接最烫手的山芋、碰最硬的钉子、攻最难攻的碉堡,把科学精准防控和加快湖北重振抓实抓细抓落地。

在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应勇

发布时间:2020-04-27

(根据报道整理)

省委常委班子召开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听取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和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对照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书记应勇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具体整理如下:

大家聚焦巡视"回头看"发现的问题,结合疫情对我省脱贫攻坚短期与长期的影响,深刻对照检查,深入剖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大家相互批评实事求是,自我批评实实在在,达到了鼓劲加油、提振士气的目的,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精神力量。

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省委常委同志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坚决打赢"战疫""战贫"两场硬仗的责任担当。要再鼓干劲、再加压力,切实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任务落到实处,推动问题整改见底见效,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嘱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重要讲话精神,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咬定目标不放松、落实责任不松劲,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底线不破、后墙不倒",不拖全国后腿。

要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抓好问题整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省委常委同志要站位一线、靠前指挥,把问题整改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作为锤炼严实作风的重要检验,对照查摆问题逐项抓好整改销号。要把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建机制。要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聚焦未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户和易致贫边缘户,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要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广大农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分享红利。

要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实际成效。要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持续发力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及时总结宣传好脱贫攻坚成果,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使用干部,激励引导广大扶贫干部强担当、重实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对这个"釜底抽薪"之策提出三个要求

应勇

2020-02-20

应勇检查督导武汉疫情防控流调收治工作

争分夺秒做好流调和转运收治底数摸清、人员摸准、数据真实

"流行病学调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败!"2月19日下午,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应勇在武汉市检查督导疫情防控流调收治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通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数据、公安队伍等重要支撑作用,争分夺秒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四类人员"收治,真正做到底数摸清、人员摸准、数据真实,着力形成信息数据闭环和收治工作闭环,实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尽早稳定局势、扭转局势,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省领导王贺胜、王忠林、曾欣参加有关活动。

在大排查基础上,实现筛查甄别全覆盖,人员分类集中收治,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下午,应勇首先来到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葛洲坝社区葛洲坝城市花园,检查社区管控和患者转运情况。由社区干部、民警、医务人员组成的社会流调队,负责社区流调排查、社区管控、转运收治任务。"一共转运了多少病人?分别送到哪些地方?小区还有发热病人吗?"应勇向工作队员详细询问,并察看社区警务工作记录,了解流调和收治情况。应勇强调,要坚持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住社区封闭式管理的重要窗口期,在大排查基础上,实现筛查甄别全覆盖,人员分类集中收治,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真正打通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形成顺畅、高效的工作闭环,尽快使社区干净起来、社会面干净起来。

全力配合做好流调和收治转运,与时间赛跑,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在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应勇检查医院收治情况,看望慰问驻点公安抗疫突击队。应勇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人民生命健康遭遇威胁的危难关头,公安干警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向全省广大公安干警、辅警和治安志愿者表示感谢和敬意。在仔细了解医院床位、患者救治等情况后,应勇叮嘱方舱医院负责人,要坚持医院定位,强化方舱医院和相关隔离点救治功能,配齐医护力量、医疗设备和药品。

来到武汉市公安局指挥大厅,应勇听取公安疫情防控工作汇报,视频连线东西湖分局吴家山派出所民警,要求公安队伍继续发挥好"突击队""尖刀班"作用,全力配合做好流调和收治转运工作,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也请大家务必做好防护,家里的亲人同样需要你们!"

全面真实开展筛查甄别,切实做到全覆盖;全面彻底做到分类转送,不漏一人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应勇指出,公安队伍是疫情防控中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参与社会流调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其他各方力量一起,围绕"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抓好"两大关键环节",推进"三个全覆盖",全力推动形成"两个闭环",在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和决战之地,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应勇强调,釜底抽薪,控制源头,必须抓实抓细流调和收治工作。要全面真实开展筛查甄别,切实做到全覆盖;全面彻底做到分类转送,不漏一人;对每个确诊病人的活动轨迹进行全方位溯源,尽快开展病毒传播机理调查研究;严格规范推进社区管控,全面实行小区(村)封闭式管理,做好宣传解释,动员群众以当前的共同坚守,换来长期的健康生活。

形成数据信息闭环,形成"筛查甄别-转送救治-康复出院"工作闭环

应勇强调,抓好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极为重要。要着力推动形成数据信息闭环和收治工作闭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多元数据的集成、研判、应用以及推送、处置、反馈,为前方战"疫"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要在大排查基础上,形成"筛查甄别-转送救治-康复出院"工作闭环。要进一步发挥公安干警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统筹整合公安、卫生疾控、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组建最强有力的流调收治队伍,深入细致开展流调,及时对"四类人员"清收转送,千方百计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加强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大数据助力精准防控!

应勇

(根据报道整理)

今天(11日)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和大数据助力精准防控等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扎实的举措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更好推进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精准防治。要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城市功能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优势,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集中优势力量,围绕疫情防控中的难点开展科研攻关;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精准有效分析,为应对人员返程和企业复工双重考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战胜疫情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为详细内容:

把科研攻关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力量和支撑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抢占先机、争取主动

上海作为全国的科技高地,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加快科研攻关,是科学防控疫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重要一环。上海要把科研攻关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力量和支撑作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抢占先机、争取主动。

让科研攻关首先为临床救治服务、为科学防控服务,把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作为科研攻关的当务之急

要处理好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的关系,让科研攻关首先为临床救治服务、为科学防控服务,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作为科研攻关的当务之急。当前要更加聚焦于攻关和研究速查准确的检测产品、科学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集中力量尽快拿出有效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要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在市级层面成立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协调机制,集中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全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广邀天下英才,善于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协同创新攻关的格局,更好推动数据共享和密切协作,争取早日取得突破性成果。

加强多源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其作为精准防控疫情的重要抓手

做好疫情防控,既要发挥上海基层网格化管理的优势,又要发挥上海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加强多源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其作为精准防控疫情的重要抓手。要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努力让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要继续遵循"敬畏城市、善待城市"理念,更加有力推进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动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继续将疫情防控作为全省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细

应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了强大信心,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坚定必胜信念,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基于我省疫情处于高位运行的持续增长期、攻坚克难最吃劲的关键期、重中之重和决战之地的窗口期的重要判断,省委制定了抓住救治和阻隔两大关键环节,推进筛查甄别、小区封闭管理、公共区域管控三个全覆盖,形成数据信息和收治工作两个闭环,强化五方面保障的工作思路。经过前一阶段努力,我省疫情防控出现积极变化,全省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更加旺盛,初步形成了打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气场和声势。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全省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增量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消化存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新冠病毒具有相当的隐蔽性,防控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保持头脑清醒,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继续将疫情防控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坚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总体要求,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要持续紧抓控制传染源,把阻隔工作做实做细,建强城市大数据管理平台,配强流调力量,持续滚动排查,确保底数摸清、人员搞准、数据真实,做实"筛查甄别-转送救治-康复出院-隔离观察"工作闭环,实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要持续提高患者救治水平,千方百计建院增床,刻不容缓提高收治能力,努力做到"床等人";要推进疑似病例核酸检测当日清零,加强对轻症病人医疗干预,强化隔离点和方舱医院救治功能,真正把救治关口前移;要优化诊疗方案,强化危重症患者"一对一"救治,切实降低病亡率。

外防输出,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湖北在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中必须履行好的责任。要增强大局意识,持续强化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同时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畅通。要持续加大社区和社会面封控力度,实现小区封闭管理、公共区域管控全覆盖,强化对超市、药店、医院等重点场所监管,加强监狱、民营医疗机构、养老院等特殊群体、重点部位防控。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打后勤保障战。要多措并举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坚持全国统筹和生产自救相结合,千方百计支持省内医用物资企业扩产增能。要充分发挥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在城市供应中的托底保障作用,加强市场供给,优化配送方式,确保价格实惠,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要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发挥社会救助"兜底"功能。要结合实际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统筹安排好肥料、种子、生产工具等物资。

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落细到防控工作中。强化组织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蹲守一线,各级党组织要动员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社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先锋、打头阵,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要锻造优良作风,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保持昂扬斗志,增强忧患意识,凝聚起全省上下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

确保如期完成湖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应勇

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我省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坚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压实责任、分类推进、补齐短板、注重兜底、严实作风,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贫困地区恢复生产,有序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在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同时,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贫困地区恢复生产,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当前,疫情防控仍是我省头等大事和最重要工作,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疫情防控一丝也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一天也不能耽搁。要头脑清醒、保持定力、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把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贫困地区恢复生产,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既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理由对脱贫攻坚工作松劲懈怠,也不能因为脱贫攻坚出现疫情防控漏洞

"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既是拦路虎,也是试金石。"应勇强调,要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压实责任,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把"五级书记抓扶贫"落到实处。分类推进,严格按照各地疫情风险等级划分,认真落实"分区分级、分类分时、统筹兼顾"的要求,提前谋划制定企业复工复产、省内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等各项工作预案,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补齐短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持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加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薄弱环节,精准研判"因疫返贫、因疫致贫"情况,制定出台"一揽子"帮扶措施。注重兜底,做好新冠肺炎确诊贫困人口的救治工作,帮助解决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现实困难,确保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执行到位、服务保障到位。要严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理由对脱贫攻坚工作松劲懈怠,也不能因为脱贫攻坚出现疫情防控漏洞。

安全有序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

要安全有序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分区分级、分类分时组织农民恢复生产,开展春耕春播,不误农时。要有序组织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生产、流通、供应,支持帮助农资企业特别是磷肥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提高产能,畅通农资保供运输绿色通道。严格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产销对接,统筹抓好城市保供稳价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要持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及时做好疫情处置评估等工作。

2020年元旦献词

应勇

2020年1月1日

市民们,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新年好!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诚挚的祝福!

全市人民用奋斗演绎了难忘的2019年。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做到迎难而上,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这一年,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建设,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丰硕。这一年,新动能持续壮大,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口岸贸易总额、集装箱吞吐量等继续位居全球前列,"五个中心""四大品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一年,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进一步提升,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惠及更多企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更多群众和市场主体可以高效办成一件事。这一年,民生实事有力推进,更多老人有了便利可及的助餐、托养、护理服务,更多孩子有了托育点、爱心暑托班、校内课后看护服务,更多城乡居民通过旧区改造、相对集中居住改善了居住条件,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黄浦江、苏州河两岸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串起大家休闲健身的"生活秀带",家门口、细微处的每一点改善、每一个提升都是我们迈向更美好生活的坚实脚步。

新年的钟声是再出发的号角。2020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全力实施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持续强化"四大功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紧扣养老、幼托、旧区改造、乡村振兴、垃圾分类、交通出行、污染防治等民生关切,努力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用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初心如一,使命必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狠抓落实,善作善成,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元旦献词

应勇

(2018年1月1日)

市民们,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关心支持上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1x年令人振奋,让人难忘。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奋进,保持了上海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这一年,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自由贸易账户向全市科创企业开放,C919大客机飞上蓝天,企业税费在前年减少900多亿元的基础上再减500多亿元;这一年,水晶天越来越常见,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郊野公园成了大家休闲的好去处;这一年,128万参加镇保的郊区群众被纳入职保,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家庭医生服务的受益面更大了,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更多了,养老服务离家更近了,我们这座城市每一天都有新进步。

迈入新的一年,使命在肩,豪情满怀。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世界级难题,我们要与大家一起下绣花功夫治理城市,在整治管理顽症、减少交通堵点、加强垃圾治理、改善河道环境、建设生态廊道等方面持续用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增财力继续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租赁住房、旧区改造、小区停车、社区养老、长护险试点、幼托服务、文化健身等群众关心的事,我们都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做实,使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同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上海篇章!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兴盛、国泰民安!

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应勇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201x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两年多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形成阶段性改革成效。

201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的比例达到3.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5件,是五年前的2.4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8.2%;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16.940,0.67,4.12%)、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超过20%。

一、着力优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布局,进一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前瞻引领和产业化方向,谋划布局了支撑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着力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打造具有蓬勃活力和强大吸引力的自主创新高地。注重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大科学设施群建设,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超强超短激光、硬X射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在张江地区有望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中心。注重建强主体,加快集聚高水平研究机构,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挂牌成立。注重优化载体,启动实施张江科学城规划,在94平方公里上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服务国家在若干重大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强化国家战略导向,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加大攻关突破力度,为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成功研制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体细胞克隆猴等重大成果,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光刻机、刻蚀机等战略产品销往海外,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填补国内空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硅光子、国际人类表型组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在全基因组蛋白标签、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等本市基础较好的领域,探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参与我国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前瞻性研究。

3、搭建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和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着眼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转化,首批规划了18个功能型平台,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创新创业服务5个领域。着眼于培育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建设一批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张江、临港、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松江G60科创走廊等地区已形成各自特色与优势。着眼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创新氛围,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超过600家,90%以上由社会力量兴办,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杨浦区、徐汇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宝武集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7家单位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供给

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制机制瓶颈,在政府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等6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制定实施9个政策文件、70多个配套办法和160多项自主改革举措,创新创业普惠税制、股权激励机制等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能不断激发。

1、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为创新主体松绑。着力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在浦东率先对16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破解束缚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办证多"、"办证难"问题,部分改革事项已在全国范围推开实施;率先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已有17家申请单位、18家受托生产企业共28个品种申报试点,其中11个品种是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全球新"1类新药。增强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把科研基础类项目劳务费资助比例由20%提高至50%,市属高校经常性经费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调动科研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2、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加快向高校、科研院所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2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探索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制,通过"机构式资助"、财政经费"退坡"等新型财政支持方式,培育了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等一批市场化运作的非营利性研发机构,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加强立法保障,修订《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界定成果转化净收入内涵、高校直接对外投资方式等重大问题,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勤勉尽职制度等容错机制。

3、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强化利益导向机制,使科研人员的创新劳动与收益有效对接。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开展股权奖励递延纳税试点,仅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项目递延缴纳个税就超过千万元。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率先建立了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制度,探索实施非公开协议转让等交易新方式,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成交价值和速度明显提升。

4、健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发挥金融财税政策对科技投入的放大作用,推动形成天使投资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激发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天使投资方面,加强财政引导,成立了2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其中已有8亿元参股35家天使基金,带动社会资本32亿元;积极探索税收支持,允许将投资额的7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并取得全国首单成功实践。金融支持方面,开展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华瑞银行、上海银行(8.500,0.09,1.07%)、浦发硅谷等3家银行累计为311家科创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发放贷款105.9亿元;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创设"科技创新板",目前挂牌企业180家,实现股权融资17.4亿元、债权融资近9亿元。激发企业投入动力方面,实施新修订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企业认定政策,201x年落实上年度加计扣除额同比增长43.1%,受惠企业数比上年增长43.9%;截止201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共7642家,享受所得税优惠额比上年增长13.4%。

5、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按照"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要求,制定实施人才政策"20条"、"30条"、人才高峰工程等政策举措,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海外人才方面,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便利服务试点,率先探索海外人才永久居留的市场化认定标准和便利服务措施,允许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创新创业。近五年引进归国留学人员5.6万人;目前在沪创业的外国人达2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国内人才方面,人才引进梯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研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基本打通,近五年非沪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9.7万人,在沪两院院士达到173人。

6、推动形成跨境融合的开放合作新局面。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营造更加适应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环境。大力吸引境内外研发机构落户,制定实施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创中心建设的16条意见,目前在沪外资研发中心432家,位居全国首位。加快集聚国际知名孵化器和创投机构,成立中以创新中心、中新创新中心,XNode、WeWork、英特尔孵化器、微软孵化器等一大批国际知名机构落户。推动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全球布局,完成一批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境外并购项目,临港集团、张江高新区在海外设立分园。创新跨境研发监管模式,成立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通关时间从2天缩短到6-10个小时。

三、坚持抢占前沿、补齐短板、破除瓶颈,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今年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首轮试点的收官之年,也是到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攻坚突破年。上海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布局、抓推进、抓落实,力争在自主创新、融通创新、开放创新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1、着力在自主创新上攻坚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上海将更加注重集聚顶尖机构和创新人才,争取获批国家实验室,加快推动李政道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较强产业化能力的领军型、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科技前瞻布局,在脑与类脑智能、细胞治疗、燃料电池汽车、量子信息技术、智慧天网工程等领域,筹划实施一批新的市级重大专项,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2、着力在融通创新上攻坚突破。统筹提升"钱"变"纸"、"纸"变"钱"能力,关键在融通创新。促进产学研融通协作,引导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支持企业主导建设创新功能型平台,承担科技重大专项任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别是鼓励大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平台,在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上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融通协作。促进创新要素区域融通,通过引导更多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向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集聚,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着力在开放创新上攻坚突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然是高度开放的科创中心。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使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充分流动,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长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合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和资源开放共享,打造更具活力、更高能级、更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应勇

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两年多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已形成阶段性改革成效。

201x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的比例达到3.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5件,是五年前的2.4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8.2%;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17.340,0.25,1.46%)、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超过20%。

一、着力优化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布局,进一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

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前瞻引领和产业化方向,谋划布局了支撑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着力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打造具有蓬勃活力和强大吸引力的自主创新高地。注重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大科学设施群建设,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超强超短激光、硬X射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在张江地区有望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中心。注重建强主体,加快集聚高水平研究机构,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脑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挂牌成立。注重优化载体,启动实施张江科学城规划,在94平方公里上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2、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服务国家在若干重大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强化国家战略导向,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加大攻关突破力度,为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成功研制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体细胞克隆猴等重大成果,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光刻机、刻蚀机等战略产品销往海外,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填补国内空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硅光子、国际人类表型组等领域,启动实施一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在全基因组蛋白标签、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等本市基础较好的领域,探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为参与我国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前瞻性研究。

3、搭建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和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着眼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转化,首批规划了18个功能型平台,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创新创业服务5个领域。着眼于培育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建设一批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张江、临港、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松江G60科创走廊等地区已形成各自特色与优势。着眼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创新氛围,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超过600家,90%以上由社会力量兴办,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杨浦区、徐汇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宝武集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7家单位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供给

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制机制瓶颈,在政府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等6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制定实施9个政策文件、70多个配套办法和160多项自主改革举措,创新创业普惠税制、股权激励机制等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潜能不断激发。

1、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为创新主体松绑。着力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在浦东率先对16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破解束缚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办证多"、"办证难"问题,部分改革事项已在全国范围推开实施;率先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已有17家申请单位、18家受托生产企业共28个品种申报试点,其中11个品种是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全球新"1类新药。增强科研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把科研基础类项目劳务费资助比例由20%提高至50%,市属高校经常性经费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调动科研单位的创新积极性。

2、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加快向高校、科研院所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2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探索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制,通过"机构式资助"、财政经费"退坡"等新型财政支持方式,培育了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等一批市场化运作的非营利性研发机构,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加强立法保障,修订《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条例》,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界定成果转化净收入内涵、高校直接对外投资方式等重大问题,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勤勉尽职制度等容错机制。

3、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强化利益导向机制,使科研人员的创新劳动与收益有效对接。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开展股权奖励递延纳税试点,仅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项目递延缴纳个税就超过千万元。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率先建立了市场化的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可协议转让制度,探索实施非公开协议转让等交易新方式,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成交价值和速度明显提升。

4、健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发挥金融财税政策对科技投入的放大作用,推动形成天使投资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激发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天使投资方面,加强财政引导,成立了2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其中已有8亿元参股35家天使基金,带动社会资本32亿元;积极探索税收支持,允许将投资额的7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并取得全国首单成功实践。金融支持方面,开展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华瑞银行、上海银行(8.900,0.06,0.68%)、浦发硅谷等3家银行累计为311家科创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发放贷款105.9亿元;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创设"科技创新板",目前挂牌企业180家,实现股权融资17.4亿元、债权融资近9亿元。激发企业投入动力方面,实施新修订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企业认定政策,201x年落实上年度加计扣除额同比增长43.1%,受惠企业数比上年增长43.9%;截止201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共7642家,享受所得税优惠额比上年增长13.4%。

5、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按照"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要求,制定实施人才政策"20条"、"30条"、人才高峰工程等政策举措,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海外人才方面,开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便利服务试点,率先探索海外人才永久居留的市场化认定标准和便利服务措施,允许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沪创新创业。近五年引进归国留学人员5.6万人;目前在沪创业的外国人达2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国内人才方面,人才引进梯度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研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基本打通,近五年非沪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9.7万人,在沪两院院士达到173人。

6、推动形成跨境融合的开放合作新局面。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营造更加适应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环境。大力吸引境内外研发机构落户,制定实施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创中心建设的16条意见,目前在沪外资研发中心432家,位居全国首位。加快集聚国际知名孵化器和创投机构,成立中以创新中心、中新创新中心,XNode、WeWork、英特尔孵化器、微软孵化器等一大批国际知名机构落户。推动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全球布局,完成一批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境外并购项目,临港集团、张江高新区在海外设立分园。创新跨境研发监管模式,成立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通关时间从2天缩短到6-10个小时。

三、坚持抢占前沿、补齐短板、破除瓶颈,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今年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首轮试点的收官之年,也是到2020年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攻坚突破年。上海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布局、抓推进、抓落实,力争在自主创新、融通创新、开放创新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1、着力在自主创新上攻坚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上海将更加注重集聚顶尖机构和创新人才,争取获批国家实验室,加快推动李政道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技术突破和较强产业化能力的领军型、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科技前瞻布局,在脑与类脑智能、细胞治疗、燃料电池汽车、量子信息技术、智慧天网工程等领域,筹划实施一批新的市级重大专项,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2、着力在融通创新上攻坚突破。统筹提升"钱"变"纸"、"纸"变"钱"能力,关键在融通创新。促进产学研融通协作,引导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支持企业主导建设创新功能型平台,承担科技重大专项任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别是鼓励大企业建设专业化众创平台,在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上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融通协作。促进创新要素区域融通,通过引导更多的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向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集聚,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着力在开放创新上攻坚突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然是高度开放的科创中心。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使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充分流动,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长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合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和资源开放共享,打造更具活力、更高能级、更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高地。

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的讲话

--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201x年1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选举我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这是对我的莫大信任。衷心感谢各位代表,衷心感谢全市人民!

2007年12月,中央决定我到上海交流任职,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天起,我就成为上海的一分子。上海,这座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的伟大城市,接纳了我、教育了我、培养了我。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时代重任。市长,不仅是职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千钧重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定当兢兢业业、忠诚履职、苦干实干,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最终落脚在看齐上,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对党绝对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我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我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腔热忱帮助困难群众,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件、一桩桩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努力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我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开拓性。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多做解难题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砥砺前行,拼搏奋进,努力探索符合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经济管理新体制和社会治理新路。

我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政府不断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

我要恪守清廉底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刻在心头、挺在前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心怀敬畏,手握戒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同志们!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应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统揽全局、研判精准、指向明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是我们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政治引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和武汉人民的亲切关怀、对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鞭策鼓励、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对做好湖北疫情防控决战决胜阶段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工作,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两条战线"、医疗救治和社区防控"两个阵地",统筹好武汉主战场和其他市州重要战场"两大战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巩固拓展持续积极向好态势,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要把医疗救治摆在第一位,抓住全国支援湖北医护力量、医疗资源汇聚的重要窗口期,加大对力量薄弱市州的支持力度,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精准匹配医疗资源,促进规范化、同质化治疗,加强早期医疗干预,强化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对一"救治。严格出院标准,增强康复隔离点医务力量,加强患者健康监测和康复治疗。要加快修复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解决好其他患者的日常就医需求。

要毫不放松抓好精准防控,抓住社会相对静态的重要窗口期,精细做好流调排查,用好"网格化+大数据"手段,对密切接触者应隔尽隔,让社区、社会面彻底干净。要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防控策略,严格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保持小区(村)封闭管理,严防死守特殊场所,压实责任,完善措施,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

要充分考虑长时间封闭管理给群众生活和精神带来的压力,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民生工作。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疫情防控基础就稳固,社会大局就稳定。要保障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加强产销对接,增加活鱼等群众喜爱的产品供应,确保米面粮油、肉禽蛋奶量足、价稳、质优,及时主动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强化专业化心理援助队伍建设。要落实好各种关怀安抚政策,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敢于直面问题,及时回应关切,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

要精准施策,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坚持"严格防"和"有序放"相结合,"继续静"和"逐步动"相结合,按照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动态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人员安全有序流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要强化"六稳"举措,统筹抓好脱贫攻坚、春耕生产、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力争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疫情是面镜子,照出干部形象作风;是根尺子,量出干部业绩担当;是把锤子,锤炼干部思想境界、政治品格和能力素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危难中英勇奋斗,在大考中沉着应战,考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异成绩,不辜负总书记、党中央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

在201x年上海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应勇

201x年上海老干部工作要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适应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切实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我们要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要引导广大老干部正确认识改革,正确对待利益调整,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拥护改革;要在改革中充分保障和维护老干部的正当利益,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老干部参与到改革中来,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智慧优势、经验优势,使之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二要积极迎接新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从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变化趋势看,截至2012年底,全国退休干部增至1754.4万人,已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95.5%,并且仍以每年五六十万人的速度增加。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2年底,老龄化比例已达到25.7%,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已达到了32万人。除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外,离退休干部的思想状况也日趋活跃和复杂,对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活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人户分离、居所多变、外出频繁等情况逐年增多。面对离退休老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提出的新挑战,老干部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政策、改进服务、加强管理等方面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把老干部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三要研究破解新难题。在去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些工作包括组织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情况还吃得不透,病根还找得不准,结果工作只能在原地打转转。老干部工作也一样,如果我们事先没有把重点难点问题搞清楚、想明白、研究透,无论我们主观愿望多么好,无论下了多大力气,工作都会很难往前推进。目前,老干部工作需要研究和破解的难题不少。这些问题,有的是制度设计问题,有的是政策完善问题,有的是工作落实问题,我们必须树立问题导向,下大功夫研究,下大气力破解。

四要明确工作新要求。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能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工作队伍是不是肯担当、敢创新、善突破,是不是切实增强了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不是具备适应老干部工作转型的能力和素质。这次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用了比往年都大得多的篇幅,专门对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强调"老干部工作处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开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亟需大量的优秀干部尽快地成长,这是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根本大计";要求"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理念";"跳出惯性思维,打破传统习惯,以求实创新精神思考和谋划老干部工作";严格把握好"选拔进人关"、"培养提高关"和"推荐使用关"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分析、正确应对,贯彻落实。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201x年上海老干部工作

第一,要重视抓好学习教育,引导老干部力所能及发挥作用。今年是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将以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协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一轮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上海离退休干部人数众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和作用发挥工作。组织老同志学习,一定要符合老同志特点,使他们愿参加、乐参加,要与"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专题辅导、情况通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老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市委明确,今后每年制度性地安排两次副省级以上离退休干部通报会,市委书记、副书记等有关常委集体到场。各单位也要落实好领导通报制度。

近年来,我们重点推进离退休干部在社区"争当六大员",这一举措符合老同志发挥积极作用的要求,符合上海的特点和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要继续大力推进,力争范围更广、效果更好。各单位要从各自的情况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把离退休干部作为宝贵资源,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方法,适宜适度引导老同志发挥作用。同时,要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掘潜力,不断满足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