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党校青年教师,带你探究十年的十个“为什么”材料-10篇(第10/15页)
今天的中国在革故鼎新中正在开辟一条新的文明道路,这条道路突破了西方所主导的民族国家的历史叙事,而在一个更高的层级上回到了中国作为文明国家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文明的复兴。
为什么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志明
大家好!我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的李志明。
相信很多网友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小时候无忧无虑,稍大一点,看父母赚钱很辛苦,于是在心里暗暗下决心: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好日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答案。曾几何时,"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无数人憧憬的美好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如今这一愿望即便是在最偏远的山区也已经变成生活日常。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有着更高、更广泛的追求,大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人民有所呼,党必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简短朴实,却一语道尽了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促改革的根本目的,这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它既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也是一切工作的动力之源、目标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在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上推出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病患不惜一切代价,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贯穿在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这十年,我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并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好日子首先要托底,要帮助发展路上掉队的贫困人口跟上奔向全面小康的"大部队"。2012年以来,我们帮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都不能少,成为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成就,并得到了举世公认。2016年,我曾经到云南省昭通市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挂职扶贫,到过当地一个高山苗族村寨调研。我去的时候,还有不少的苗族群众住的是十分简陋的"杈杈房",以树干交叉搭棚,上盖茅草,以树枝和竹片编墙,涂以稀泥,以此来遮风挡雨。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最怕下雨。一到下雨天气,外面下大雨,屋子里就下小雨,锅碗瓢盆全都用来接雨。一场雨下来,除了得到特别保护的床铺,屋子里其他地方基本上就都淋湿了,房前屋后更是一踩一脚泥。后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这些苗族同胞住上了保留传统民族风貌并且抗震性能良好的串架房,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脱贫攻坚改变的不仅仅是苗族群众的居住条件,也包括他们的思想观念。之前,当地高山苗族群众不太重视子女特别是女儿的教育,等到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让他们上学了,那些父母离异或者说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孩子辍学就更早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扶贫干部就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再落实教育扶贫、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利好,后来苗族孩子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现象基本上就没有了。看到当地偏远山区的苗族孩子没有课外书读,县图书馆的职工就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将社会各界捐赠的儿童绘本、课外读物等通过背篼送上山,建立起一个个小小的"背篼图书馆",让苗族孩子们不出村就能读上自己喜欢的书,享受阅读的乐趣。"背篼图书馆"先是送书,后来还送文化,帮助当地苗族同胞学跳芦笙舞,找回了失落的传统。
好日子离不开就业,要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老百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反复强调,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变多,对扩大就业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招工难"与"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存在,青年群体、年龄偏大的劳动者就业面临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确保了就业大局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样的成就,是在一个14亿人口大国中实现的,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趋于长期停滞的新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与同期全球损失了数以亿计的工作岗位形成了强烈对比。
好日子需安全网的保护,要求建立更加严密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也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2012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方面的成就,我想用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第一个成就,我国已经建立了养老金制度,符合退休条件的老年人都能按月领取一笔数额不等的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在试点的时候,我曾经到陕西省宝鸡市调研。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位刚领取养老金的老大爷,我就问他:"老大爷,实行新农保好不好?"他回答说:"好!国家给咱们农民发养老金,每个人都有份,这是几千年都没有过的大好事。以前咱们农民手头没个现钱,说句不好听的,就连小孙孙都不愿意经常来我这,因为来了我没有钱给他买好吃的。现在国家给我发养老金,每个月有了一笔现钱,就可以给他买个铅笔、冰棒啥的。"第二个成就,我国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目前,我国建成了覆盖13.6亿人的医疗保障体系,老百姓生病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看病用药自付比例大幅下降。以前,老百姓到外省看病就医,除了需要在本地医院办理转诊手续以外,还需要患者垫付医疗费用,再回参保地进行报销,不仅费时费事还可能耽误治疗。近年来,我国深化医保改革,进一步提升跨省流动人员的就医便捷性,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经备案登记后,跨省异地就医就可以直接用社会保障卡进行结算。前不久,我就利用微信小程序给来京帮忙带娃的父母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手续,这要在以前,他们不回趟湖北老家是办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