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质量网评文章-196篇(第12/10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37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80分钟

人民网评:从八个方面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网评: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人民网评: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人民网评: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把握数字机遇,塑造发展优势

数字虚拟人物,5G阅读,元宇宙直播间,数字文物......日前,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一系列具有科技感、时代感、未来感的数字产品与应用,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互动,人们在数字体验中感受着数字中国建设的脉动。

"创新驱动新变革数字引领新格局"。7月23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通过成果展示、对话论坛、政策发布、创新大赛等方式,充分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是一场开放共享、创新互动、安全高效的数字盛会。自2018年至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连续举办五届,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以峰会举办为契机,深化数字创新、加快数字赋能,为建设数字强国积蓄着磅礴力量。

大数据实现大发展。《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网民规模从7.72亿增长至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3%;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取得积极成效......一项项数据表明,乘着数字化的时代浪潮,运用前沿技术,共享创新成果,数字中国建设不仅迈上了新台阶,而且能在深挖数据价值中继续书写新未来。

数字迸发出的强大能量,数字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建设快速发展、成就显著。遥想1987年一封8个字的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如今数字经济日益活跃、数字发展乘风而起,数字中国建设的潜能还在持续释放,必定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从数字中国建设到数字强国目标,加速推进数字化发展,未来可期。纵观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围绕跨越数字鸿沟、数据法治、工业互联网、数字环保、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能源、数字城市、网络安全等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分论坛。从这些论坛聚焦的内容不难发现,在取得已有成绩基础上,深入探讨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及其解决之道,是助推各个领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质量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继续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开拓基础设施建设新局面,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才能真正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

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有一条时光长廊,人们步入其中,可以感受到数字中国的历史变迁。当今,数字不再是简单的"0"和"1",而是成为可以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乘势而上、奋楫前行,科技引领、实干笃行,就能在数字符号的跳动中加速铺开数字化建设的宏伟画卷,让数字中国的步伐更为坚实、数字强国的目标早日实现。

保护大美湿地,尽享"诗与远方"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此次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中国将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居各国第一。从首批获此殊荣的哈尔滨、海口、东营等,到此次入选的盘锦、武汉、盐城等,越来越多中国城市荣获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湿地是生命之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启了全面保护湿地新阶段,湿地保护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湿地总面积同口径相比有所增长,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生动映证着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巨大成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需求。保护湿地,关乎人类长远发展。从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到成为鸟类越冬"栖息天堂"的湖泊,湿地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舒适度,成为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保护大美湿地,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生态获得感。

湿地之变,为绿色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从保障农业灌溉,到提供水产品、矿产资源,湿地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此前,一些人靠水吃水,非法侵占、围垦、污染湿地,乱砍乱伐、围湖造田、过度捕捞让不少湿地伤痕累累,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产业,透支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不少湿地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也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让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结出富民"金豆豆"。生态欠账变成资源红利,生动说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湿地保护修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就基层探索而言,湖南在湘江流域8市启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云南大理通过人工打捞水草、种植海菜花改善水质,江苏盐城实施退渔还湿、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不同湿地具有不同的自然特点和环境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加以施治。就顶层设计而言,必须加强规划引领,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测监管,夯实湿地保护的四梁八柱。今年6月1日,我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以立法方式为湿地整体性保护修复保驾护航。前不久,《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发布,其中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必将引导各地充分参与,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