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理论文稿-33篇(第25/4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19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74分钟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所有权人不到位、管理权责不明确,既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又是行权实践面临的制度难题。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委托代理过程中的监管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对代理人行权的监管;另一类是在市场活动关系下有权部门对市场活动的监管。

目前,第一类监管的体制机制仍待健全。监督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维护情况、各级行权代理人履职情况等,应该是独立的行权"裁判员"的职责。概念上,委托人就是全民或国务院,代理人包括自然资源部、省级和市地级政府。不仅需要建立考评、报告、督察等"裁判员"制度来监督代理人,还需要把"裁判员"的权力落实给具体主体。虽然自然资源部、省级政府都可以承担部分"裁判员"职能,依次对下级代理人进行监督,但此举有可能混淆自身也是代理人("运动员")的角色。所以,行权"裁判员"最好由具有独立考评权力、督察权力的部门来行使,比如各级人大、独立的自然资源督察机构等。实践中需要明确赋予这些"裁判员"的监管权力并建章立制。

第二类监管的体制机制也待健全。目前针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体制仍面临权责不清和监管失效等问题。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各类行权主体、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自然资源资产的供给、经营和监督的机制,切实让市场在配置自然资源资产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将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进一步规范化为市场的"掌舵人""划桨人"和"守夜人"等三类角色。部、省、市三级行权"运动员",在市场活动中就需要承担市场"掌舵人"的角色,市场"掌舵人"做好资源资产保护和利用规划、储备和管护制度,就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去鼓励更多市场和社会主体承担市场"划桨人"的角色,体现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市场的"守夜人"则应由诸如用途管制、执法监察、行业监管等行权主体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来承担。

总之,委托代理的监管机制中需要明确五类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一是明确部、省、市三级行权"运动员"角色;二是建立健全对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对独立的自然资源督察承担行权"裁判员"的角色;三是部、省、市三级行权"运动员"还要承担好市场"掌舵人"角色;四是鼓励更多市场和社会主体承担好市场"划桨人"角色。另外,由用途管制、执法监察和行业监管等主体承担好市场"守夜人"的角色。试点需要进一步探索五类主体共同形成的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责权利关系,做好闭环管理这个"牛鼻子"制度设计。

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22-05-17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既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强起来的根本标志,也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强起来的根本任务。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当其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快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增强主体性要注意彰显全人类的普遍性

增强主体性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鲜明目标和要求。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从概念、范畴到研究方法、评价标准乃至整体研究范式有不少都或明或暗地受影响于西方话语,从而成为西方学术的复刻与回声。因此,"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学术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学术概念,进而形成中国学术范式,这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体性的题中之义与必然要求。

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出发,在"两个大局"和发展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背景下,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要注意彰显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当然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的普遍性,而不是所谓西方的普遍性。今天的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终于赶上了时代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引领时代。中国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视野,具有世界历史的原则高度,代表着人类进步潮流。作为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反映与智力支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吸收全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必须反映现时代人类的最新实践,必须解答与中国之问交互强相关的"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特别是在"提炼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时,更要注意以讲好世界故事、人类故事的方式同时讲好中国故事,在促进人类进步中彪炳中国业绩。

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传统文化及历史根基的挖掘,这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体性极其重要的方式方法。我们必须"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要基于民族、国家层面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且需要从当今人类生存美好、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也就是说,我们日益要侧重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性、人类性而非纯粹地方性、民族性的智慧激活出来。

总之,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努力为人类提供精神文化的公共产品,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