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资料-36篇(第15/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37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3分钟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伴随着城乡区域结构的深刻调整,要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区域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全领域、全方位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增强系统观念,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的产业体系。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是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继续扩大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统筹好开放与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巩固拓展多双边经贸关系,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构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度,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配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理解和阐释"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必须完整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认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心所在,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铺设法治轨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命题,内含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主题中,蕴含着旗帜和道路的内在统一关系,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法治轨道的要求。可以说,法治轨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具体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