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第一季度文章汇编37篇(第4/10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便是改进调查研究。深山小院的欢歌笑语,农家账本的细致追问,进工厂车间寻计问策,到科研院所集思广益......山一程、水一程,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赴浙江调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党的XX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出实招、见实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攻坚克难,坚持系统观念,必将汇聚攻坚克难、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研之风、注重调研实效,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我们就一定能多察实情、多解难题,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
读懂中国经济的信心所在(人民论坛)
浙江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江苏多地出海引投资、促合作。岁末年初,各地铆足干劲促发展,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汇聚。
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各地党委政府加快经济全面恢复,广大市场主体紧锣密鼓投入复工复产,社会大众则计划着春节期间的出行安排,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未来的正向预期,反映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
坚定信心从何而来?首先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大势。看待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要看短期数据,更要看长期大势。过去一年来,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彰显大国经济韧性;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平;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于首位。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势,以超大规模市场之能,以年均增长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之速,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实践表明,中国经济一时数据波动是短期性的,而稳中向好则是趋势性的、战略性的。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更因为中国经济经过了多次"压力测试",具有走上坡路、开顶风船的能力。回首这10年,多少涉滩之险,多少爬坡之艰,多少闯关之难,但是世界听到了这样掷地有声的回答:"遇到的困难很多,有的困难是空前的,但是我们做到了。"犹记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中国不仅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犹记美国单方面发动贸易战,但近些年来,中国不仅稳住经济大盘,而且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短期风险挑战,赢得未来长远发展。
如同船行大海,波浪起伏必然带来颠簸,但只要底盘厚实,航船就能够抵达彼岸。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正来自于其坚实的底盘。从基本面来看,市场巨大有空间,产业完备有能力,政策支持有力度,创新发展有活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何惧穿越一时风雨?从制度环境来看,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何惧各种风险挑战?只要基本面不变、基本盘稳固、压舱石坚实,中国经济航船就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展望未来,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等人力优势,只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就能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大国战略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经济发展就有坚如磐石的根基,就有穿越风雨见彩虹的韧性,就有光明远大的前景。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人民论坛)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铁路线上,满载着返乡旅客与新春祈愿,一列列火车川流不息;在园区厂房,工程师忙着优化方案、敲击代码,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在施工现场,建设者抢工期、赶进度、保安全,一批重大项目紧锣密鼓推进,亿万人民以奋进之姿开启新的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不同岗位、不同战线的拼搏奋斗,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创新创造,让中国始终活力四射。纵然有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只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能不断积蓄前进动能、释放发展活力,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去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地方基层的创新探索,市场主体的积极进取,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从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到廖俊波"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再到黄文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一大批优秀干部成就不凡业绩,树立起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榜样。躬逢伟大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更应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争当开疆拓土的先锋、英勇善战的干将。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创新者开道,才能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基层是干事创业的"练兵场",也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回望过去,安徽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大幕;深圳蛇口炸响"开山炮",开启了震撼世界的发展试验;上海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让更多基层探索上升为普遍性制度安排,成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论。面对没有先例可循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地方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好经验、新做法才能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下,从锻压机、盾构机等国之重器接连下线到5G、高铁等产业领跑全球,从"中国制造"在卡塔尔世界杯大放异彩到多地组团"出海"抢订单,我国企业步履从容,为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作出重要贡献。下一步,有效应对三重压力,需要广大企业顶住压力、积极作为,也需要相关部门助企纾困解难、树立信心。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生动局面,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定能更加稳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曾由衷赞叹,中国的改革"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百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续写新的时代篇章,就要在顶层设计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社会治理中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激发人民创造伟力,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体现人民意志,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一个"敢"字,道出了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担当、开拓进取的智慧。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与惊涛骇浪,躺平没有出路,等待没有前途。不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时代风尚,一个活力奔涌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汇聚强国建设的巾帼力量(人民论坛·两会·迈步新征程)
女性的光辉是时代的光辉,巾帼的风采是进步的风采。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指引妇女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行。奥运赛场摘金夺银,太空出差筑梦星河,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无影灯下守护健康,乡土田野播撒希望,言传身教弘扬家风......亿万女性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宝贵贡献。
妇女的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看今日中国,从医近40年的钱素云,以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为无数危急重症患儿带来生命曙光;作为天安门广场"保洁卫士"的蔡凤辉,用劳动诠释青春,在平凡岗位上灌溉梦想;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女性作用,探索科技种粮,为守护粮食安全孜孜付出......全国两会前夕,"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这些广大妇女的杰出代表,用行动证明了"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男女并驾,如日方东"的美丽图景在社会主义中国焕发璀璨光芒。
女性光彩绽放,与新时代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目前,我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已超过50%;截至2020年末,全国女性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03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5亿人;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持续保持在四成以上,女性在科技工作者中的占比约45.8%......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党中央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映照出我国女性的权益保障更加坚实、享受的权利更加广泛充分、妇女"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广大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自信追求人生出彩的底气越来越足。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这些重要部署,为推动妇女事业实现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妇女事业正迈入妇女受益受惠更多、发展环境更为优化、发展水平跨越提升的黄金发展期,从求解家庭与工作的"平衡法"到打破职场晋升的"天花板",全社会继续关心、关爱和支持妇女发展,共同推动妇女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空间无比广阔,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巾帼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今天,广大妇女牢记嘱托、踔厉奋发,躬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激发"她能量",闪耀"她风采",广大妇女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康庄大道上书写更瑰丽的篇章。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人民论坛)
发出廉洁过节倡议,风清气正过大年;运用新媒体、短信、广告等载体开展警示提醒,严明纪律规矩;通过专项检查、大数据监督等方式,严防严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正风肃纪新成效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拿什么治?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三者皆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这是系统思维在管党治党领域的体现,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正党风,严党纪,落脚点都在于强党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帮助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实践表明,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必修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过硬作风是党性坚强、党纪严明的生动体现。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政治高度出发,以上率下推进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锤炼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必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紧盯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纪律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没有严明的纪律,作风建设、党性教育就难以持久地进行下去。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从以八项规定为突破口吹响作风建设"集结号",到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再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新时代十年是党的历史上制度成果最丰硕、制度笼子最严密、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时期,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为锤炼党性、净化党风奠定制度基础,才能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全面从严治党越是往纵深推进,越需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刻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规律性认识,把正风肃纪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在提高觉悟、涵养风气、惩治震慑上一体发力。通过锤炼坚强党性固本培元,通过弘扬优良党风激浊扬清,通过严明党规党纪防腐拒变,一定能不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