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心得体会合集50篇(第4/7页)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为官"要有干净"官念"。政德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自知、自励、自醒、自警,随时随地为自己拉起警戒线,不沾污浊之事,不交损益之友,不
伸贪婪之手,守住为官本色。为官一任,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时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切实让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
受得到的实惠。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样才不会辜负了党和群众的期待,更不至于愧对自己头上的"帽子"。
"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为官"要有担
当"官念"。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身为党员干部,在百姓面前为官避事就是最大的耻辱,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重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干其事、建其功的理念,不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的消极状态,祛除"不想为""不敢为"的躲避心理,做到"当官而行,不求利己""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只有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热爱,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想群众所需、急群众所盼,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才能成为群众心目中实打实的"好官"。
担当作为的"三字箴言"
《平语近人》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深刻体现了"担当"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担当就是把责任扛在肩上,就是把使命放在心上,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更应该勇担当、敢作为,弹好"干""实""恒"三重奏,在基层的广袤大地挑起担当作为的鲜明旗帜。
担当作为需"干"字当头。"担当"二字不是空谈,是面
对困难时甩开的膀子、迈出的脚步。当戍边英雄祁发宝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张开双臂的一刻,当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永远定格在边防线的瞬间,都深刻诠释着什么是大国军人的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前走访慰问困难老人,为留守儿童完成新年愿望,大型集会上维护治安,基层工作人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岗位上的担当。
担当作为需"实"字拖底。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侵袭全球,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面对这场挑战中国交出了令世人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的其中一位答题人就
是我国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面对武汉疫情,钟院士第一
个向群众说明武汉的真实情况并提出"人传人"现象,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担当作为需要真抓实干,作为基层工作人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将会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担当作为需"恒"字为要。担当作为并不是单纯的一腔热
血,其中还蕴含着细致的工作方式和持久坚持的工作态度。"天眼之父"南仁东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耗时22年建成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我们,更要俯下身子,摒弃浮躁心气,真正与群众融入到一起,用自己的恒心与毅力扎根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工作生活中做到敢担当、勇作为,在基层的疾风和烈火中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摒弃尸位素餐,将敢于担当作为行为准则,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基层工作人员。
别拿"不会"当"挡箭牌"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四集《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央视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诗,出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意思是当官就要有担当有作为,要把逃避责任、不想干事当作人生的耻辱。
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甚至玩"太极",对棘手的工作和"难啃的骨头"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常常拿"不会"作"挡箭牌",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现象。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若是"真不会",抓紧提升素质。当我们面临一件工作时,"真不会"很正常。没有人从一生下来就什么事都会做,也没有人是无所不能的全才。我们所从事的每一件事,大到改革创新,小到吃饭穿衣,
都要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党员干部,千万不能以"真不会"为借口,放纵自己不学习不提高,而是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面对工作中层出不穷的各种新知识、
新情况、新问题,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
紧迫感,以"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只争朝夕,学懂弄通,努力以过硬的能力素质,跟上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真不会"踩在脚下,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若是"不想会",
抓紧纠正偏差。除了在工作中的"真不会"外,还有一种"不会"是"不想会",这种人往往思想懒惰、行动懒散,遇事总是叫别人先上,自己闪一边冷眼看热闹,尤其是在重大责任面前,更是躲得远远的。这种有着"不想会"思想的党员干部,滥竽充数,毫无担当。身为党员干部,就意味着要有一副"宽肩膀",要有能扛事的担当和过硬的能力素质。那种遇事就躲的人,注定"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终将会在重大任务和考验面前"现原形",在重要关头被识破、被问责、被抛弃。因此,这种"不想会"的党员干部要立即从思想上警醒,勇于逃离"舒适圈",迎难而上;要在行动上自觉,敢下"深水区",敢啃"硬骨头"。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若是"不太会",抓紧精益求精。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满足于一知半解、似
是而非,始终处于"半壶水"状态,对所从事工作业务懂一点,但不精,呈现一种"不太会"的状态。这样的党员干部,往往缺乏紧迫感,凡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感觉"差不多"就行,其实这种状态与党和人民的期望值"差很多",是必须
坚决避免的现象。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不太会"对事
业的危害,立志下苦功提升自我,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拼劲,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韧劲,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突破"不太会"的瓶颈,成为素质全面过硬的"牛人"。
平"语"近人之愿得此身长报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内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旨在将爱国变成一种涤荡人心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满怀爱国之心,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更要实践报国之行,将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是一种普遍的爱国情思。忧国忧民是责任的体现,是支撑我们在各行各业中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来源。愿得此身长报国,面对隐忧重重的朝廷,范仲淹选择提出改革,将百姓喜乐放在第
一位,将个人安逸抛在脑后。如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国际政治经济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以群众利益为先、勇于担当、积极探索解决困难的方法,为国为民。爱国,让责任与奉献在各自岗位上开花结果。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报国忠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面对倭寇的侵扰,民族英雄戚继光虽奔走边疆、孤悬海岸,但始终心向家国,才能让他克服重重困难,取
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虽然我们如今处在和平时代,但只有强
大的国防力量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此英勇的战士、威猛的将领、团结的民众,不断凝聚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建设了强大的人民军队。爱国,需以血水和汗水,为国家安全筑起坚固的堡垒。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将爱国情、报国志化
为实际行动。春秋晏子敢于直言劝谏"国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国家利益先于个人利益",才能到达"请从士师之策"的效果,将自己的爱国之志化为了实际行动,为国家长足发展做出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座谈会指出"爱国,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所以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爱国,需要我们将赤诚热血转化到积极的爱国行动中去。
"愿得此身长报国",爱国,需要我们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报国忠心的决心和国家利益优先的觉悟,才能为国家繁荣发展砥砺前行、乘风破浪。
解读"以身报国"中的"深情密码"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播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或彰显于危难关头的挺身而出、或融于倾情奉献的无声岁月、或激荡在矢志奋斗的铿锵誓言,爱国形式有所不同,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决心是一样的。在学习《平"语"近人》中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更加坚定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理想信念,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努力奋
斗。
爱国情是那"取义成仁今日事"的英雄壮举。危难关头最
能检验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最能激发爱国热情。因为爱国,所以勇敢。巍巍喀喇昆仑,千里热血边陲,面对印军恶意挑衅,他们将胸怀迎向敌人,把后背留给祖国,用生命捍卫每一寸山河,以热血渲染一片赤诚丹心,他们把忠诚担当化为奋勇战斗,用英雄壮举定格历史时刻,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龙城飞将今犹在"。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岁月静好的今天,无数仁人志士在国难面前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战场上的勇士、疫情中的逆行者、洪水中的"摆渡人",火灾中的消防战士,
他们用牺牲精神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在被英雄事迹所
深深感动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白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口号,是在重要关头勇于战斗的行动选择,是在非常时期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爱国情是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坚守。没有惊天动
地的壮举,没有豪情万丈的宣言,在一个岗位默默坚守、为一个目标执着努力,付出了青春年华,挥洒了热情汗水,这也是深厚爱国情的生动写照。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太多关于坚守、关于奉献的故事,他们一头扎在偏远山区,心中有国、脚下有泥,为了带领群众实现"小康梦"而奔波忙碌,燃烧自我,我们无法准确捕捉到底哪一瞬间才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因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都是这样做的,例如扶贫干部毛相林,他坚守偏远山村43年,凿石修道、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带大家走上致富路。因为有这群人的执着坚守,我们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让国家驶入新的发展轨道。这是默默坚守的人在平凡岗位铸就的辉煌成就,是对他们浓浓爱国情的最好回应。截至去年底,超1800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生命永远定格,但他们留下的脱贫攻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铭记。
爱国情是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矢志奋斗。从历史到现
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爱国情怀的激励下,风雨无阻、艰苦奋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日夜攻关的
实验室中,科学家们正在为突破技术瓶颈进行反复讨论和试验,
为解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不懈努力;艰苦边远地区上,一批批富有朝气、充满干劲儿的年轻人正在播撒知识、热情、汗水,他们相信,经过不懈奋斗这里终有一天会焕发崭新模样;彻夜通明的写字楼里,一个个"白领"在为梦想努力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爱国、报国不仅仅有危难险重关头的挺身而出,也有无数个平凡日夜的坚持奋斗。每一滴汗水都会为"中国梦"注入生机,每一份奋斗都是中国前进的重要动力,每一人都是逐梦路上不可或缺的角色,让我们把爱国之情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在实干苦干、奋勇拼搏中为推动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家国情怀"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2月22日晚,《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以爱国为主题,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等典故,通过讲述英雄战士和功勋获得者的故事,生动阐释和解读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连同最近持续发酵的"用身体站成祖国的界碑""用青春守护疆土"等催人泪下的中印边防战士感人事迹,也让"爱国"一词发人深省,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
初心使命渲染"爱国底色",无私大爱铸就红色经典。愿
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此次节目特别邀请了"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2018年10月,为践行彻底扫清雷区,还百姓一片安宁的初心使命,明知危险重重,毅然决然踏入"坝子雷场"这片"死亡之地"。但是,失明的双眼和残缺的双臂,并不影响他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即使身负重伤,依然不忘与时俱进,坚持收听《新闻联播》。通过传承无私奉献革命传统,履行坚守岗位的初心使命,手拉着手蹚过雷区,把一块块带有
骷髅标志的雷区变成良田沃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热
血沸腾的年代砥砺奋进、忠诚护国。
小小身躯构筑"巍峨界碑",铮铮铁骨守护清澈的爱。宁洒热血,不失寸土。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有这样一起一群人,他们在荒无人烟的边疆上、穷尽极致的生命禁区,守卫着祖国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宁,像一棵白杨挺立在祖国的边境战线,用忠诚果敢渲染着生命色彩,构筑了一道道美丽的边疆风景,塑造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面对外军悍然越线挑衅,他们不卑不亢,坚持"寸土不让",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祖国的边线,用小小身躯筑起巍峨界碑,抛洒热血守护内心对祖国赤诚清澈的
爱。
以梦为马燃亮"星火传承",以爱之名不负青春韶华。"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乐观、爱国志为一代又一代青年所尊崇。身处新时代,面对机遇挑战共存的新时期,广大青年要以求真务实精神贡献伟大时代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智慧,做先进文化和先进风尚的传承者和引领者,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不负青春韶华,为党分忧解难,诠释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爱国是涤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力量,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身处新时代,我们
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忠于祖国的使命和担当,要大力弘扬爱国主
义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感悟平"语"近人 谱写"平凡"爱国情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开播,本集节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爱国的典故展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正如节目中所言,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爱国主义的主题不尽相同,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爱国主义的方式多种多样。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收看节目之时,跟随着节目主持人、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的演说、讲解及现场互动,从《平"语"近人》中感悟爱国之道,与工作实践相融,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以实际行动谱写爱国之情。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不计个人得失、扛起社会责任。节目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要悟透总书记引用该名句的现实意义,再从更深层次去感悟像范仲淹那样的
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伟大的情怀才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动摇、改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责任是一种职责、一
种义务、一种使命,我们要在守牢廉洁这条政治生命线的基础
上,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不计较个人荣辱;要坚持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把爱党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干事业的无限激情,坚决承担起党和国家、人民赋予的使命,扛稳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敢担当善作为、忠诚履职尽责。
"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扫雷英雄战士"杜富国颁奖评语当中的一句话。在此次《平"语"近人》节目中,杜富国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出镜,依然用残疾的右手向观众敬上标准的军礼,用坚定的话语述说扫雷兵就应该完成扫雷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应向时代楷模杜富国学习,既要学习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又要学习他敢于担当的政治本色。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敢于担当是新时期党对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担当才能让我们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同时,担当和作为互为前提,我们又要善于作为,坚持忠诚这个立身之本、尽责这个天职本分,立足本职岗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新征程上干出让我们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优异成绩。
爱国就是在"平凡"之中,保持初心如炬、坚持迎难而上。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该句诠释了戚继光纵然奔走边疆,孤悬海岸,仍然心向朝廷、心向家国,凭借一颗热烈的报国忠心让她克服无数的困难,取得抗倭的决定性胜利。邓稼先、钱学森、黄旭华、袁隆平、屠呦呦、于敏......节目中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个个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均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迎难而上的胆识、坚韧不拔的毅力,共同绘制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图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初心如炬,坚持一片丹心向阳开,把"对党忠诚、为国奉献、以民为本"烙印在心里头、镌刻在岗位上,在工作中,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做到越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时刻,越要冲得上去、豁得出来。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牢记初心和使命,切实扛起社会责任,忠诚履职尽责,坚持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去。
常怀爱国心 立下报国志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五集《愿得此身长报国》在央视播出,节目以解析典故、联系实际的方式,围绕爱国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引发了观众对爱国报国的深层次思考。
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历史长河中,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精神纽带,是英雄辈出的深厚土壤,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底色从未褪色,实质从未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党员干部要常怀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自觉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精髓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远之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历代仁人志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具有千古不灭的精神价值。国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
力。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涵养
家国情怀,自觉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始终胸怀全局,心系人民。
扎实树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忧国意
识。南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一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说的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景象闯入梦境,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的忧国之情,其最根本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年代仍要常怀忧国意识。党员干部要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擦亮眼睛,敢于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
时刻具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徐锡麟《出
塞》诗,意思是身为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国人历来崇尚的精忠报国。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和背叛祖国,在关键时刻不敢或不愿为国家的利益勇于献身,是一种极大的耻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员干部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时刻准备着,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矢志砥砺"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报国之
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句诗出自宋代李纲的《病牛》,意思是只要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即使耕田累倒在夕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这就是一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爱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做在面子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拿出行动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员干部要把报国之志化作实干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干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在央视播出,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以"诚信"作为主题,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社会的和谐之源,国家的稳固之基。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涵养君子风范。"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就是说,君子应该以"义"为追求的目标,这样的话,就可以行为守礼、出言谦逊、处世诚信,这才是君子之道。"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8年以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奔向一线,精准扶贫,最终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讲诚信,就是要举万钧之力,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胸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说得出,做得到,言行一致。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营造和谐社会。"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构建诚信社会,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要从小抓起,根植
于青少年心里。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让青少年在诚信的沐浴
下成长,社会将一片祥和。魏文侯冒雨赴约和部下打猎,看似一件平常的小事,却展示了帝王的行事风格。以诚信立基,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由上率下,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规则"的社会风气。"信义老爹"杜长胜为子还债,用诚信感动了每一个债主,让每一个债主成为了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他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诚信的"接力棒"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黄金有价,诚信无价",杨善洲用22年践行"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百姓造一片绿洲"的朴实诺言,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诚信本色,更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共同本色。涓涓小流,汇聚成汪洋大海。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每个人都养成诚信的习惯,由己及人,传递"诚信",诚信必将蔚然成风。
用好诚信这块"基石",建设法治国家。"国无常强,无
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的强弱与奉法强弱息息相关,倡导诚信需要法治护航。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人民遵纪守法,营造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社会氛围。而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则要坚守红线,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无规矩不成方圆,既要以诚信为基础,筑牢法治国家思想基础,又要以法律为准绳,稳固国家的长治久安。
悟"三性"擦亮诚信"三底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六集《一言为重百金轻》选择"诚信"作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诚信"的典故展开。"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信成则大信立"......讲诚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已然融入了中华儿女的基因和血脉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平"语"近人》中感悟诚信之道,悟出践行初心的重要性、遵规守纪的紧迫性、德法兼修的必要性,自觉增强诚信修养、提升诚信意识,切实擦亮"诚信"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