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
创新发展
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崔毅
内容摘要:本文拟以习近平文化自信重要论述中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分析研究我国当前核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核安全观的总体要求,联系运用习近平文化论述的"四种思维"、核安全观的"四个并重"、核安全文化的"四种意识",提出建设和培育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高度文化自信的核安全文化的对策建议,使核安全文化成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信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成为确保核安全的坚实屏障。
关键词:文化自信核安全文化
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在深入理解文化传统特性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各种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使我们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献。
(一)文化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时代课题,根植于自己的文化背景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成就",展现着丰富的"中国智慧"。这个实践就包括了与中华文化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把文化自信列入"四个自信"之中,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二)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如"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谦敬礼让"的自律精神,"俭以修身"的勤俭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培育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
中华文化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精神文化传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既凝结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更体现了中国人民深深的民族情结,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世界意义
"不同"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道路的成功充分说明,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建设自己的文化。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没有哪个国家能通过全盘吸收他国的文化而实现发展繁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更不可能简单地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开创和发展中国道路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引领。
二、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核安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1986年,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总结报告中,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1988年,INSAG在《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管理原则。1991年INSAG出版的《安全文化》一书中深入论述了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强调安全文化是为了保障核安全而形成的一系列价值理念、态度特征和行为准则,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正式诞生,并迅速在包括我国在内的有核国家得到推广,对全球核安全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我国要"坚持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为核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015年,国家核安全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同时国家核安全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在全行业掀起了学习、建设、践行核安全文化的热潮。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及2019年发表的《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分别从法律约束和政策主张层面对核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规定,将核安全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核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一阵风"--核安全文化建设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多数单位把核安全文化建设当成了一次专项行动或是政治任务,开展几次培训、搞一些宣传教育,再写几篇总结报告以备我部检查,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些单位开展了核安全文化方面的考试、竞赛、辩论会,把文化的积淀培育同专业技术的学习混为一谈,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华而不实,热闹过后再无人过问,成为了精致的形式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这些雨过地皮湿、风过草抬头的"运动式"培育,与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2."两张皮"--核安全文化与既有文化和制度缺乏有机融合
多数单位针对核安全文化建设专门制定了一套体系制度和程序文件,而没有将核安全文化的理念很好地融入到现行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中,甚至与现有制度相互矛盾和掣肘,使核安全文化成为另起炉灶的"外挂系统"。如:企业领导虽然在各种场合强调核安全文化两个"零容忍"的要求,但在考核激励、干部培养和员工晋升等方面都缺乏制度规定;或是遇到安全质量问题时,根据自身利益有选择地执行制度,使核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3."三板斧"--核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后续评估和考核准则
2014年以来,在我部的大力推动下,所有涉核单位均开展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但通过检查发现,多数单位仅完成了前期的定方案、设机构、搞宣贯等"规定动作",核安全文化建设后程乏力,缺乏评估和考核准则,前期的工作质量和成效不能准确评价,导致后续推进和改善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策略和方法无法制定,使核安全文化水平长期停留在"被动安全"的第一阶段。
4."四不像"--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部分单位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把握不准确。有的单位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直接照抄我部的《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有的参考借鉴其他单位,片断地吸收、部分地采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还有的单位照搬IAEA或西方国家的文件,断章取义地将不同体系的只言片语当成法宝。机械地东借西抄、生搬硬套,画虎不成反类犬,必然导致执行时的水土不服和落实上的无所适从。
三、以文化自信指导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一)以习近平文化论述的"四种思维"为理论指导,突出核安全文化的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提出和发展,既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层面对中国特色的理论构建,又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独特卓越的文化思维方式的真实写照,深刻展现了历史思维、实践思维、价值思维、文明思维。这四种思维对推进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历史思维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许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对核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启示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核安全文化中管理者态度和表率的重要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体现了建设核安全文化必须以诚信为基础等等。
2.实践思维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历史表明,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其指导意义,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理,要想让"核安全文化"这一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让它同我国的核安全工作实践相结合。我国核电起步较晚,核安全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核安全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因此,应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建设照章办事的"制度文化";第二步:建设公开透明的"诚信文化";第三步:建设共建共享的"卓越文化"。
3.价值思维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核安全文化属于"舶来品",包含其中的西方思维方式与我国的价值理念必然不同。其对待核安全的态度正如西医和中医的区别,西医注重治病,而中医讲究养生。我认为"养生"是中国核安全文化最应具备的特征。正所谓"上医治未病、下医治重病",因此,我们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应该是预防为主、纵深防御,我们的核安全工作也要学会下先手棋,对潜在核安全风险及早防范、止于未萌,形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价值理念。
4.文明思维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核安全文化建设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地盲目排外,正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因此,我们要秉承"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坚持"师夷长技""洋为中用"的做法,加强与核能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核安全文化交流,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中推动我国核安全文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以习近平中国核安全观的"四个并重"为行动指南,健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和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并阐明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中国核安全观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核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运用党校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入领会和深刻思考,我认为"四个并重"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是我们健全核安全文化制度设计和长效机制的行动指南。
1."发展和安全并重"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思维
安全是核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同样,保障核安全也要以事业发展和进步为依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卓越、有效的核安全文化是保障核安全必要且重要的途径。因此,一个单位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同其核能发展同步策划、同步实施,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各单位应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建设组织机构,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并按年度明确建设任务,加强资源投入,开展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对下一年度的计划任务进行完善和调整。逐步形成程序制度的PDCA循环。
2."权利和义务并重"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实现必须以履行义务为条件,义务的履行也必须以权利的行使为根据。权利与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通过我部的行政审批,具有了发展核事业的权力,但同时必须履行保障核安全的义务。《核安全法》第九条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和为其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应当积极培育和建设核安全文化,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核安全文化建设是涉核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抓长、抓常。
3."自主和协作并重"蕴含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哲学思维
自主和协作是建设核安全文化、保障核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协作既包括我国核行业内单位间的分工协作,也包括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协作实现核安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核安全文化,在强调协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依靠自主。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我们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通过自主发展和创新,既要强化核安全的技术硬实力,又要提升核安全的文化软实力。
4."治标和治本并重"蕴含着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的哲学思维
核安全文化是抽象的无形的,无形的文化需要有形的载体,并通过核安全活动展示出来。在核安全文化建设初期,"治标"是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将文化与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融合,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促进核安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包括建立并优化管理制度、有效实施核质保体系、识别人因风险、技术管理防范等。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入,在"树规"的同时更要强调"立德",将核安全融入每个人的精神基因,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正确的行为操守,让核安全理念真正成为每个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三)以习近平提出核安全文化的"四种意识"为核心内涵,强化核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要贯穿到每位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中,使他们知其责、尽其职。"这一重要论述,引领着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1.法治意识是基础
培育和建设核安全文化不仅是行业、企业的事,更是政府部门的事。党的十九大以来,我部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以《核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以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做到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立法"。建议后续应继续推进监管机构内部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并以此为引领,不断培育全行业、全社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法治化进程,在"全民守法"中促进核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
2.忧患意识是底线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这一论断对核安全及核安全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随着核事业的发展,我们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由于核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我们既不能出现"黑天鹅",也不能出现"灰犀牛"。要认识到目前核安全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部分人员的核安全意识还有松懈的可能,一些不良作业习惯还有抬头的倾向,核安全文化水平还有弱化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深刻把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规律,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醒,将质疑的工作态度贯穿于核安全工作及核安全文化之中。
3.自律意识是方法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过程,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的安全观及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作为领导者的"关键少数"要加强自律,在核安全问题上不碰红线、不越底线,树立积极正确的核安全文化导向和"一把手"文化,为核安全文化建设定好向、把好舵。"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领导者要带头参加核安全文化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在企业生产例会等重要会议上要把核安全作为重要议题,遇到核安全和经济效益产生矛盾时要态度鲜明地站在核安全一边,在践行核安全文化要求方面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以"关键少数"的自律带动"绝大多数"的自律,最终实现全员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4.协作意识是保障
"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是核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核安全文化建设也不能仅在行业内闭门造车,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涉核公众沟通已成为影响核能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安全监管部门作为核安全文化的倡导者,一是要常态化开展公共宣传,统筹融合多种资源,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动更广泛人群投身核能科普和核安全文化建设;二是要创新形式,依托自身优势,结合社情民俗,多生产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核安全文化产品;三是要提升核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加强舆情研判、防范涉核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在全社会营造核安全文化的共建共享氛围。
四、结语
培育和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安全文化,是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在核行业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核安全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启发,用法治强化管理,用文化凝聚力量,使核安全文化成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信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成为确保核安全的坚实屏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
[2]习近平.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2019.
[6]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3版.
[7]环境保护部党组.贯彻中国核安全观,提升核安全治理水平.《求是》杂志2016年第22期.
[8]李干杰.深入贯彻核安全观,全面实现核安全监督现代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9]刘华.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境报,2014.
[10]冯鹏志.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党校分校讲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