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13篇(第4/5页)
《我们仨》读后感篇10
《我们仨》这本书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了。依稀记得在书店里拿起它时,我就被它简约大气的封面给吸引到了。棕色铺满了整个封面,有三个大字大大方方摆在中间"我们仨",最上面还写了Mom.Pop、圆o,这就是杨绛、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钱瑗的故事。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杨绛先生用温馨浪漫的语言去描绘了老两口老去之后,女儿和他们一起过日子的幸福温馨。回忆起他们生活的种种,总是让人感觉嘴里心里都被浸在了蜜糖里。他们的家庭里带着宠溺包容,互相尊重扶持着。就像里面的一段话,"说实话,我做的菜他们从未嫌过,只要是我做的,他们总叫好。这回,我且一心一意的做一顿好饭,叫他们出乎意外。一面又想,我准把什么都烧坏了,或许我做的好,他们都不能准时回来。因为一一因为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不-样。",杨绛先生想要为丈夫和女儿做顿饭,因为女儿出门了,多年没有下过厨房的她便思索了起来。简简单单的话语,我却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独特的感情。
第二部分,我们仨都失散了。杨绛先生做了一个万里长梦,现实与梦境相交叉着。从杨绛先生踏上古驿道的那天起,就意味着钱钟书先生的生命将要殆尽。她用梦境的形式将她的悲伤缩小,她在梦里她在现实里她都陪着钱钟书先生度过了生命里最后的时光。直到女儿生了病,她便开始了照顾着丈夫和女儿的道路。虽然他们最后用死亡的方式告别了杨绛先生,但是最后的时光依旧美好,虽然悲伤但却也算的上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最终,杨绛先生送走了爱女,也送走了相伴一生的钱钟书先生,他们的离去让整本书充斥着淡淡的悲伤情调,前段有多温馨,后段就有多悲惨。她在文中这样写到"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最后这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了她一个人,她在展望着,她一筹莫展着,她不知如何是好。
她一个人,在思念着这个家庭,她思念着她的丈夫女儿以及他们幸福的日子
《我们仨》读后感篇11
初识杨绛先生,是因为钱钟书先生。中学时期,我比较喜欢钱钟书先生,利用空闲时间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由此便爱上了钱钟书先生。然后,知道了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是杨绛先生。当时,只知道杨绛先生是一名功力深厚的翻译,翻译代表作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而后,学习了杨绛先生的小说《老王》,这时候才算是对杨绛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杨绛先生的代表作,如《我们仨》《澡》等等。最近,我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我们仨》可以说是杨绛先生对自己丈夫和女儿的回忆作品。虽说是散文集,但《我们仨》并不厚,内容也不是很多,花上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了。之所以这么快就能看完,除了内容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绛先生的文笔特别优美,而且写作不深,文字浅显易懂,都是生活化的语言,特别适合休闲阅读。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主要是对与丈夫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媛共同生活的回忆,当然,书中的回忆是片段式的生活回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杨绛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丈夫和女儿离世前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生活场景。第二部分,杨绛先生用平淡无奇的笔法写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只剩下先生独自一人生活于世。第三部分,可以说是对前两部分的一个插叙,杨绛先生以平实感人的文字真实再现夫妻两人留学英国、女儿出生、家庭离散的生活历程。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百岁老人对生命看得通透,对家庭看得彻底,对人生看得明白,而一切铅华洗尽,剩下的就是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而在杨绛先生的书中,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怨恨委屈,更没有对人生的悲观消极,只有对亲人故去的思念如涓涓细流一般流淌,渊源流淌,静水流深,平淡中显现的是深情,平凡中透露的是思念。读这本书,感受不到一丝丝波浪起伏,也感受不到一点点波涛汹涌,整本书都是风平浪静,没有点点起伏。可是,在这平静之中,杨绛先生对故去丈夫和女儿的思念深深打动着读者,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读者征服。不得不佩服杨绛先生的文笔和功力。愿杨绛先生在天之灵安息、幸福,与家庭重聚旧欢。
《我们仨》读后感篇12
前段时间陪女儿去书店买教课书,无意中听到有两位看起来颇有学识的老人在讨论一本书的内容,听上去比较触动,便特意询问了一下书名,老人很热心的告诉我说是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在书店看了一会儿,意犹未尽,便买了下来,看完后颇有感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写的篇幅比较少,没有着太多笔墨,写了杨绛做梦梦到与钱锺书走失,寥寥两页,拉开了那"长达万里的梦"的序幕。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钱锺书被安排在古驿道,瑷瑷旧病复发受病痛折磨,不久离世,钱先生也体弱多病,最终我们仨在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就是重点描述的地方了,这一部分主要写杨绛老人对于"我们仨"生活点点滴滴娓娓道来的回忆。细细读完,心里触动不止。每读几页便有令人动容的地方。
钱钟书夫妇在动荡的年代互相扶持和依偎,女儿钱媛又弄常的孝顺,而且他们都是知福且惜福的人.
人生之路如此漫长,寻到一个志同道合,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的人,着实不易。最好的感情,并不是非要爱得轰烈烈,荡气回肠,情深,容易相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两个不完美的人,走到一起,相互弥补才会完整。在顺境时,不离不弃;在逆境时,相互扶持,携手相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钱先生与杨先生的感情,让人羡慕。杨老师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平凡生活里美好与繁琐的事情交织,这才是生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