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二十大学习心得:做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2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XX大学习心得:做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包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所谓乡风,是指基于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而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或者行为规范总和。将"乡风"和"文明"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来始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乡风文明建设既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重点,也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做根基,还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既稳固了文化建设的根基,也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融入其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

(一)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目前许多乡镇都陆续开展了一些破除歪风陋习的活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自律机制建设,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工作中,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采取奖励评优的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见贤思齐、向善向上、奋发进取的热情,推动移风易俗常抓常新、富有特色。这些举措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的旧思想,提高了其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朝着乡风文明建设这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二)健全相关制度,促进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政府通过不断完善乡风文明建设制度规范,使相关制度更加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许多乡镇政府还设置了便民信箱,人人都可以给乡村建设提建议,促使全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当人民有了参与感后,其建设乡村的动力和热情就更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政府服务水平的提升,还倾听了人民的呼声、落实了民生建议,充分发挥了人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党的XX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持之以恒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从而逐步在农村形成尊老敬老、邻里团结、民风淳朴、村容整洁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文化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政府大力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党群活动中心,增设乡村网络阅览室、信息咨询站等电子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环境,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激活了文化事业所需的各项资源;另一方面,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通过举办各种免费的培训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义务科技培养,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使其成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从而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血液、新力量,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参与积极性

不高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和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的影响,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道德意识不强,加之农村还存在着一些遗留下来的不良习俗,这些往往会影响农民的身心健康、阻碍乡风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农村地区曾开展过乡风文明建设相关活动,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导致活动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许多活动仍然采用陈旧的方式方法,没有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现实需要进行创新。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不仅不会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反而会使他们更加抗拒参与此类活动。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如果无法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无法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目标,更无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二)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基层干部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并未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及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部分基层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偷懒、忽视问题等行为,不仅阻碍了乡风文明建设,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消极的价值导向;其二,一些基层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仅通过强制要求和简单宣传等方式要求农民参与相关活动,这不仅使得农民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了解不够全面,还让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抗拒心理,导致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停滞不前;其三,由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政府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风文明建设。

(三)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很有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又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宣传、教育、组织、发动群众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目前部分农村受地理位置、文化积淀、经济基础等因素限制,文化基础设施较为短缺,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即使一些地区有少量的文化基础设施,也因规模偏小、功能不够齐全、维护跟不上等,不能适应现阶段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四)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缺失由于农村的工作机会相较于城市来说不多,所以许多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往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使得留在农村的主要群体为老人和儿童。一些农村交通不够便利、信息相对闭塞,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来一次往往很难,导致出现了很多"空心村"。"空心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工业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除去放长假的一点时间,其余时间均留在城市。因此,农村常住人口失去了中心力量,像大树空心了一般。"空心村"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邻里纠纷,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不仅如此,一些青年因为对农村存在偏见,不愿意回到农村,导致乡风文明建设主体缺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