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3)
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对我国各项工作的要求和指南,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网络教学相互补充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其独立于课堂理论教学,是以实际考察、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在于,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然而,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参与兴趣不高;活动形式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受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学生对参观、调研等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传统的实践模式弊端日益凸显;等等。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拓展和构建更加丰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对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度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体现在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支撑力和说服力上。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开展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脱节或契合度不高、把实践教学的形式当成实践教学的内容等问题,淡化了内容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忽视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根本,从而无法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支撑作用。因此,厘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内容和形式的契合度,是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
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为了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讲授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认识理论的价值、感受实践的魅力。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围绕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设计进行。比如,讲到改革开放的形式和成就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开放区和企业参观考察;讲到乡村振兴战略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新农村;讲到近代历史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展览和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结合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相关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讨论或请英雄模范人物现场报告等。只有把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无缝对接,才能使理论知识生动化、具象化,让实践教学活动目标化、理论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角度来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而只是就一门课程安排几次诸如参观、演讲、征文等活动,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与课堂内容联系不紧密,实践效果不佳等现象。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要根据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来设计实践教学的活动内容,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统一。
2.科学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活动方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方式的界定要遵循两个标准:其一,要符合课堂理论教学知识点的需要,能够支撑理论教学的活动方式。如果实践活动与课程理论内容无关,即便带领学生参加活动,也无法达到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其二,要开展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有关且是在课堂以外组织的非理论性活动。基于此类标准,根据实践教学开展的空间地点、采取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可以将思政课的教学活动方式划分为五大类。一是社会实践类的实践教学,这类实践教学方式重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它是走出课堂,直接走向社会的一种实践形式,包括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二是语言表达类的实践教学,这是一种智力和能力拓展式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题讨论、辩论、演讲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三是音像图书类的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影视、图片、图书等教学手段和条件,辅助课堂理论教学,包括电影评论、读书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四是第二课堂类的实践教学,这是学生素质拓展型的实践教学。五是网络技术类,通过互联网、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实践教学。这类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把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深化巩固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其形式主要有文艺演出、小品比赛、歌咏比赛、影视作品等。
二、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和创新方式
实践教学的形式是落实实践教学内容的途径和手段,如果没有合适的实践教学形式,再好的实践教学内容也难以很好地呈现。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是顺应形势,创新方式和拓展空间,实现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1.按照"大思政课"的要求做好思政课的"大实践"。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谈到"大思政课"命题,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大思政课"实际上为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大思政课"是时代大课、理论大课、实践大课,需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和大格局。办好"大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自觉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大思政课"之"大",即思政课视野要大、目标要大、格局要大、阵地要大、作为要大,主要在于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大,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等科学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性。正是由于"大思政课"的任务之大、理论知识内容博大,才需要实践教学上升至"大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从目标目的上讲,要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高度,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从组织实施的层面讲,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有集中和组织化的实践教学,也有分散和无组织的实践教学,既有规定内容性的实践教学,也有灵活弹性实践教学;从类型方式来讲,可以有传统型的实践教学,也有网络技术型的实践教学;从资源整合来讲,有校内资源、校外社会资源、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的发展典型资源、英雄和时代楷模资源等,这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资源。同时,可以把实践教学活动同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比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组织参与实践活动,开拓自身的视野、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教师对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总结,也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其责任感。此外,也可以拓展校际资源共享,加强校际实践教学合作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协作、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放发展。
2.有效对接课程课堂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方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包括用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课堂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践活动方式,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精准实施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弄清以下问题,做好联系和衔接。一是教材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之间联系虽紧密,但不能直接画等号,由于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十分庞杂,理论知识内容也比较多,所以不可能把课程课堂教学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都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二是预先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的方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课堂理论教学的章节和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再相应地采取实践活动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增强内容和方式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三是实行精准实践教学,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办法来设计、组织实践教学。一方面,每门课都要设计出自己的实践教学课,要注意总体和重点的关系,不能把实践活动只安排在几个章节中而忽视其他章节,活动的方式可以多样,但要和内容要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有共同的内容要求由学院统一组织实践活动。如,中南民族大学的"导航杯"实践教学品牌,就是在各门课和各个教研室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基础上,具有总结性、比赛性的实践教学活动,现今已经扩展到湖北省8所学校联合举办。
3.优化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并同现代新方式相结合。一方面,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很多,可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内容。这些传统的实践方式一般都是在具体的时间、场地、环境中进行的,在实践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运用规程,是思政课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方法。但是,传统实践教学方式还要适应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对象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可把传统的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延伸至寒暑假,充分利用学生分散和无组织的时间空闲,由教师集中批改实践作业。这样既扩大了实践教学覆盖面,又解决了实践经费、车辆不足,组织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