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476篇(第54/103页)
挺膺担当作为之"姿",在"善作善成"中,把干事创业"向深处推进"。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凭借着坚定的历史担当,筑起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巨构。广大党员干部要挺膺担当作为之姿,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不断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历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本领,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修炼检视整改之"技",在"即知即改"中,把修身律己"向深处推进"。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从八七会议到古田会议,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再到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的力度正风肃纪反腐......我们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灶。"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广大党员干部要修炼检视整改之技,坚持真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始终,刀刃向内、动真碰硬,摒弃"讳疾忌医"的错误心态,主动找不足、找差距,确保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徜徉在生机盎然的"春日海洋里"
日前,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一年之计在于春,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正值人生的"春天",当不负春光、向阳而立,把青春韶光和才智投入到学习和奋斗中去,不负韶华、一展芳华,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沐浴在"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的阳光下,绽放坚定信念的"春花"。春日之花,极尽绚烂,它们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之下,以一颗宁静平和之心,向阳而生、静静绽放。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春日的阳光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理想信念的加持,就能涵养"忠诚印存心,浩然充两间"的高尚品格,就能塑造"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强大定力。广大青年干部要始终向阳而生,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把好思想认识"总开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吸足理论之"氧",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懂弄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主动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真学真信中不断纯洁思想、学思践悟中锤炼党性意识;要树立远大志向,时刻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将自身"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蓬勃朝气,始终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献身于党和人民事业,绽放坚定信念的"春花"。
扎根在"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田野里,种下为民服务的"种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种子,扎进黝黑而肥沃的泥土里,不断汲取养分,积蓄力量。纵观历史进程,无论是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还是长征路上的"半条被子";无论是抗战时期的"小米粥",还是淮海战役里的"小推车"......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党能够繁荣复兴的"土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种下为民服务的"种子",常怀一颗一心为民、甘于奉献之心,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人民群众,少喊口号、多办实事,勤于走出"机关大院",善于走出"温室大棚",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拉拉家常、诉诉衷肠,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点、疏堵点、破痛点,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接受不接受作为工作标尺、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追求,想方设法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下"硬功夫"、出"大实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长在"虎尾春冰、寒冷刺骨"的风雨中,甘做蓬勃向上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日的小草,无论春雨寒凉、狂风刺骨,它们都能在春回大地时,破土而出,拥抱世界。春风拂过、春雨浸润,当前,正是青年干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好时机,青年干部要甘做蓬勃向上的"小草",主动扛起时代重任,跑好新时代的"接力棒",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奋勇争先、真抓实干,深耕广袤基层良田,主动到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个"烫手的山芋",多受几次"风雨的洗礼",锤炼担当作为的"硬脊梁"和"宽肩膀",并将所学用于实践,靠实践感悟所学,用分秒必争的辛勤付出、日复一日的勤勉奋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起而行之",用实干和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一份优异答卷。
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和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战略,坚持高标准、实举措,培养各方面、各领域优秀人才,倍增放大人才支撑作用,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优化人才布局,坚持系统推进"正向赋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持,人才优势是最有潜力的优势。要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需要什么人才"布局人才工作,强化人才发展战略的统筹规划,把人才开发作为战略基点,提高人才和科技发展、实体经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围绕数字经济、现代农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锻强"人才链"。要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高校分类特色发展到建立分类评价机制,从建设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到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和技能根基工程,不断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确保体制优、机制活,形成协同发力、高效畅通、支撑发展的"生态体系"。人才的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结构的调整上优先推进,政策的效益上优先释放,下好"先手棋",增强人才建设的适应和支撑能力。
释放人才活力,瞄准成果落地"注入动能"。只有破除束缚人才作用发挥的"捆绑绳",打破人才流动的"天花板",才能促进人才活力的充分释放。要结合具体实际,放手授权给用人主体,该下放的权力不能"攥紧在手",该由用人单位决定的事不能"随意拍板",选什么样的人、如何选人,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要避免"用人的不评人"的"挠头事",避免"评人的不用人"的"烧脑事",把用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明白选""明白评"激发人才活力。此外,要疏通人才评价的"堵点",在人才评价上"破四唯",根据创新能力、业绩水平对人才进行分类评价,防止"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人才流动,提升人才供给的质量,推动成果的落地应用。
紧抓人才培养,确保人尽其才"撬动效能"。人才培养上要多维发力,持续抓好人才能力本领的培养,形成从"知"到"行"、从"用"到"会"的闭环。要紧盯时代发展变化,主动适应学科交叉、能力多面、知识融通的大趋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创新,促进学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贯通,精心制定长周期、多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树立"唯才是举、用人所长"的理念,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坚持在重点项目、重要任务和实践一线"冶炼"人才,培厚创新的"丰沃土壤",把选人视野拓宽,将用人思维打开,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拥有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乡村振兴大步"走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广袤农村催生、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要素,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全"新"动能,是实现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关键一招,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一环,更是值得广大基层工作者深思的一道"必答题"。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新农业"提质增效"走向前"。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尤其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业"将有效激发农村的潜在资源优势,进而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凸显农业的品牌效应、增值效应、溢价效应。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升,广大基层工作者要以发展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新农业"为导向,大力培育良种、孕育良机、推广良法,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面积增产。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铺就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道;要用心写好农村"土特产"文章,大力挖掘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深耕乡土文化厚度,加快推动农村文化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接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农业"高质量发展。
有的放矢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新农人"滴灌培育"走向前"。"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下好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盘棋",人才是其中"关键一子",培育人才是"关键一招",对农村而言更是如此。要精准谋划农村人才需求清单,充分挖掘"新农人"潜在资源,强化"订单式"跟踪培养模式,用心引进和培育一批留得下、想干事、能干事的"新农人"队伍。更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扶持,让农村各类乡土能人真正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同时,充分结合农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引进一批人才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加工等新业态的培育与发展之中,让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多元化、前沿化、可持续化。
与时俱进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新农具"投产使用"走向前"。闪过从夏种到秋收的时光掠影,自动插秧机、无人机喷洒农药、机械化收割运输、粮食烘干不落地......一幕幕机械化、智能化、高端化农业场景,展示了以新质生产力孕育的"新农具"正在广袤稻田上绘就无限好"丰"景。广大基层工作者、农业科研人员、设备研发人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打通核心技术、核心种源、核心装备等难点问题,倾力打造一批服务农业、提升农业、壮大农业的"新农具"。更要注重农具研发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迈向"田间地头",真正惠及农民、服务农业、振兴农村,切实打通"新农具"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涵养"三气"争做"硬核"年轻干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对年轻干部给予殷切期望,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担当大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身为年轻干部要涵养"正气、底气、锐气",珍惜到基层历练的机会,锤炼党性修养、提升自身能力、努力担当作为,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争做"硬核"年轻干部。
涵养舍我其谁的"正气",做信念如磐、心系天下的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也是助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的关键,是呵护人民群众冷暖的贴心人,要心中有信仰,前进有方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年轻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只有上好"墩苗扎根"的"必修课",到基层实践中经风雨、增本领、壮筋骨、长才干,把成长的基础打扎实,才会成长为撑起一片天的参天大树。年轻干部出生成长于新时代背景下,更要以"舍我其谁"的信念紧握机遇和挑战,在困境中汲取力量,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政治忠诚是终身的大事,须坚持不渝,自始至终做抵制"歪风邪气"的"绝缘体",才能跑好"接力赛",成为堪当大任、勇往直前的"开拓者"。
涵养游刃有余的"底气",做善于学习、能担难事的年轻干部。新时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的重要责任。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勤学善思成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年轻干部要"舍"去被动懒惰,苦练本领"攀"高度,不断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养成"回头看"的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积蓄"滴水穿石"的力量,走好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自觉拜基层干部和群众为师,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调研发现矛盾、短板、弱项的根源,真正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放下面子、扑下身子,走入基层、服务基层,做到"去时一股书卷气,来时满身泥土香",以重实际、讲作风、办实事、求实效的过硬作风,赢得组织信任和群众口碑。
涵养一往无前的"锐气",做积极进取、真抓实干的年轻干部。为政之要,重在落实、贵在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在大事难事中经受住考验,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心性才会更成熟,肩膀才会更厚实,本领才会更高强。"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基层一线纷繁复杂的广阔天地是培养干部最好的土壤,能让年轻干部祛除浮躁,弘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常态化巩固理论学子,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摒弃杂念歪风,摆脱"照猫画虎""偷看答案"的不良习惯,正确处理好工与学、张与弛、得与失的关系,以昂扬的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保持沉稳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厚培"裁缝本领"践行"五个自觉"
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自觉"明确要求,强调广大青年干部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
"裁者,衣之始也。"裁缝是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一针一线既牵挂着苍生饱暖,也不落下小缝小补,其中蕴藏的成长之道值得细细品悟。广大青年干部要锚定"五个自觉"坐标定位,向裁缝看齐,练好"编织、量体、熨烫、用针、系扣"五大基本功,不辞辛劳、不懈奋斗、不谋私利,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裁缝式"青年干部。
织密理论学习的"针脚",勤学细悟、常思善用,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理论学习是铸魂之基、强能之要、履职之需。只有理论学习先"解渴",才有初心使命"润心"、思想信念"淬炼"、精神信仰"洗礼"、创业本领"磨砺"的步步登阶。广大青年干部应发扬"密密缝"的裁缝精神,织密理论学习的"针脚线",确保不留空隙、不留死角,将党的科学理论学在平常、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既做理论的"存储器",也做知识的"处理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向思想富矿"深挖探源",于基层热土"取经悟道",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一路生花"。
上一篇: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提纲
下一篇: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