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3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476篇(第77/10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316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73分钟

选调生以"心"向"明月"共赴山海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广大选调生当谨记嘱托,笃立"守得云开见月明"之志,以"三心"奔赴山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成长为忠诚可靠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守护人""贴心人"。

一片"丹心"永向党,以"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的蓬勃朝气奔赴山海,做好新时代"接班人"。党自诞生之日,便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百年筚路蓝缕,百年风雨兼程,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擘画出"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宏伟蓝图。我们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星河滚烫,五星闪耀皆为信仰。选调生作为新生代力量,听党话、跟党走,响应召唤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始终铭记"赶考之路"上责任在肩,任重道远。要深挖百年党史中的"精神富矿",深入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学之愈深,知之愈明"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伟大建党精神。要牢固树立"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的崇高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将个人之"小我"融入祖国之"大我",义无反顾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一片"赤心"只为民,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公仆情怀奔赴山海,做好新时代"守护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革命年代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时期为了人民奋力争、拼命干;新时代为了人民抓经济、促发展。党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青年党员、选调生,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志存高远,以"不畏名利遮望眼"的气势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决心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内化于心。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思路,找准"公仆"定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将"公仆"意识外化于行,勤勤恳恳,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片"冰心"在基层,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担当本色奔赴山海,做好新时代"贴心人"。"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选调生的身份是一种光环,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当始终心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毅力"野蛮生长"、厚积薄发,用青春"奋斗之姿"焕发出"自我光芒"。要有"望远山而前行"的拼搏意识,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大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想要"登山问顶"就要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接"烫山芋",永葆一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之心,迎难而上。要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驻村的"驻"不仅仅是"驻"在村里,重要的是"驻身""驻心","驻"进人民群众心里,在工作中要多一些"感性",主动化"异乡客"为"家乡人",力争把各项知识和技能学透彻、学扎实,不断向下扎根,乘风破浪。

"大小辩证法"巧答新质生产力"新"答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立足资源禀赋、塑强特色优势、找准主攻方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起势见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小天地"里有"大文章",立足资源禀赋聚合力,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不同。这既是先天发展条件上的"差异性",又是可以用来大做文章的"独特性"。虽然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经济学和生产力理论领域中的新概念,但它并不是一道"难解的题"。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破题的关键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就要尽快成立相关工作专班,对本地区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调研摸排,切实把优势资源、特色资源、潜力资源梳理清楚、列出清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立足资源禀赋做好"加减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实现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稳妥高效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打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

"小点位"中有"大潜能",塑强发展优势激活力,点燃新质生产力"高效引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无我有"的局面早已成为过去时,只有做到"人有我优",方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保持领先态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各地来说都是一套"改革新题",大家几乎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只是靠着自身蛮力向前冲,那么最终的成绩大概就是自身经济实力的映衬。学会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展。各地无论发展水平如何、经济体量大小,都有扬名于天下的"金字招牌",这就是要去深耕细作的沃土。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优化,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把长板锻造得更长,用长板去把短板补齐,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通新质生产力的"任督二脉"。

"小切口"下有"大视野",找准主攻方向提效力,点燃新质生产力"持久引擎"。一子落而满盘活。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到各地自身的实际,无不证明找寻到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利用好本地的优势资源,又要找准自身的主攻方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各地要坚决摒弃一股脑铺摊子、上项目的"急于求成"心态,拒绝搞盲目嵌套、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在综合分析研判自身发展优势、把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契合生产力演进规律、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特色实施路径,以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动能"。

"高起点"谋划发展挺起中部崛起的"脊梁"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其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站在"更高起点"上,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子",谋划发展新蓝图,不断激活自身发展潜力和活力,挺起中部"脊梁",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书写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腾笼换鸟"的思维,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拓展产业转型"好局面",为高质量发展"留住青山"。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科技创新则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科技格局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谁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为了构建"中部崛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找准中部发展"新定位",以"腾笼换鸟"的思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优势,聚力打造"党建+科技人才+产业"模式,以党建引领科技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中"破"出新空间,"立"出新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转型"好局面",实现中部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留住青山"。

以"放眼全局"的境界,在融入"重大战略"中夯实区域崛起"好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加油添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今,我国东西南北互济协同不断加深,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崭新局面。而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核心地理区位优势,对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梯次发展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基于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时代需要,以及其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主动对接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展望新征程,中部地区要深刻洞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以"放眼全局"的境界,构建"党建+战略"融合体系,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持续推进中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激发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共同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以"登高望远"的格局,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营造近悦远来"好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在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地区作为沿海的腹地、内陆的前沿,其区位优势不断显露出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部地区要抢抓时代机遇,以"登高望远"的格局,正确判断"时"与"势",审"时"度"势",清醒认识到新战略机遇期的内涵,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而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深化改革开放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也到了新的历史关头,挑战与机遇并存,中部地区要将党建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吸引要素、项目、资金集聚,让改革红利赋能中部地区,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谷"中蕴古意"兴"中谋新篇

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走进农田深处,考察春耕备耕。他强调,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并对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出明确指示。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身处农村这一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胸怀国之大者、汲取中华智慧、紧跟时代步伐,从"谷"中蕴古意,在"兴"中谋新篇,锐意进取、奋楫笃行,为端牢中国饭碗、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以"食为政首"的高站位守牢耕地红线。仓廪实而天下安。《汉书·食货志第四》中曾写道:"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然而食为政首,地为粮本。地之不存,粮将焉附?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局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站稳人民立场、保障农民权益,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升耕地生产力,牢牢守住耕地这一粮食安全的命根子。

汲取中华智慧,以"不违农时"的加速度抢抓粮食生产。古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中也曾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这些经典语句无不体现出古人在悠久农耕文明中形成的尊时守位的智慧。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在深厚的中华智慧中汲取养分,遵循粮食生产的时令规律,深入群众一线、全面宣传引导,让"早种粮、种好粮、种粮好"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加强跟踪式技术指导,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保障服务工作,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实现粮食丰产。

紧跟时代步伐,以"锐意进取"的强动力赋能现代农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放眼今日之中国,创新发展的热潮方兴未艾,发展现代农业的脚步也从未停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落实好"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进一步探索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着力发展智慧农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人才的"引育管用",号召一批批"新农人"回家乡、建家乡;加强校地融合发展,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创新成为助农、强农、兴农的强大动力。

"新"潮澎湃提升产业"发展质感"

今年两会,我们频频听到一个热词"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快马加鞭,把握机遇,"新"潮澎湃提升产业"发展质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不断提升写下生动注脚。

科技创新"新"潮澎湃,积蓄"奋楫争先、锐意进取"的发展活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驱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聚集多方力量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创造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赋予生产力全新内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列车驶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人才培育"新"潮澎湃,释放"海纳百川、广聚英才"的发展动能。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主体的积极作用,将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贯穿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要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同时也注重培养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具有复合型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交流,丰富科创评价维度,强化科创激励力度,加速构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让优秀人才拥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格局。

产业体系"新"潮澎湃,增强"扬帆远航、奋斗不息"的发展后劲。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必须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下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先手棋"。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强化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应用型科技成果研发,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转型,努力突破现有产业链的瓶颈,打造更具创新力、更具附加值的产业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