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2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新质生产力研讨发言提纲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隆重召开期间,国家主席、总书记在参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的审议工作时,明确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并着重指出,必须"避免盲目跟风、防止泡沫化倾向,同时不宜机械复制、搞一刀切"。这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与"不搞一刀切"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哲学,为推动我国新型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生产力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关系、劳动者主体与劳动对象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规律,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一、生产力的演进呈现出连续性与跳跃性的完美融合

生产力作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生产力随着科学与技术的持续进步而不断发展,这一进程体现了连续性与跳跃性的有机结合。生产力的发展变革,既是量的积累,也是质的飞跃,二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生产力发展的完整画卷。

在生产力的质变过程中,我们既看到旧有生产力的逐渐衰退,也看到新兴生产力的蓬勃兴起。同样,在生产力的量变过程中,也伴随着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生产力质变。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生产力的量变与质变,而应将其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注重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优化生产资料,特别是加快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同时,我们还要稳步推进生产组织方式的完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组合和高效运作。

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它建立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科技革命基础之上,是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演进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与跳跃性的统一关系,既要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也要充分肯定技术创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够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在生产实践彰显劳动者作为主体的卓越地位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于生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劳动者为主体,充分彰显劳动者的核心地位。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替代人力已成为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生产方式不断演进的重要标志。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生产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显著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然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值、获取利润,更在于保障劳动者就业、提升人民福祉、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运用先进技术与维护劳动者权益紧密结合,同步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同时,我们要平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报酬水平,能够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有助于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使新型生产力催生的新产品、新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同时,我们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与机会。

三、运用更先进的生产资料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在追求产业集群、彰显产业高度、谋求政绩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低地价、低税收、高补贴、高负债等招商引资手段,盲目追求所谓"先进产业"和"高端产业",强行淘汰"传统产业"和"落后产业",这不仅引发了经济和产业问题,也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深刻理解产业发展规律。从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某些产品因经济发展而淘汰,是经济规律和现象的正常体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应对新的市场需求,通过研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创新新模式来实现。

传统产业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运用新的生产工具、采用更优质的劳动对象,传统产业可以实现效率提升和业态转换。例如,在推进数字产业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实施"产业数字化",使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产生新的生产力,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此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本身就蕴含绿色生产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通过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既能推动绿色资源富集地区的快速发展,也能有效避免过度工业化、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枯竭。

因此,各地区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运用更先进的生产资料改造传统产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同时,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调整优化生产关系,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更源于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涵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在微观层面,大规模定制化的生产组织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生产的背景下,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企业需推动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定制化的转变。这要求企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以适应定制化生产的需求。这一变革为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

在中观层面,我们应推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协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各有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鼓励国有企业作为行业领军者,整合各方资源,运用新型举国体制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共性技术和核心资源。同时,我们也应充分利用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性、广泛的市场触角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积极配合产业链的规划和协作,研发和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消费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宏观层面分析,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我们必须致力于消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机制,确保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能够顺畅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同时,有效市场的运作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政府应通过宏观经济治理,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科技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以及城乡之间、国内外的自由流动,优化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组合方式,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