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111/154页)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砥砺"中流击水"的"奋进之心",答好"奋楫笃行"的"实干卷"。"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不是一马平川,过程更非一帆风顺,跨越"娄山关""腊子口"的新长征路才刚刚启航,"真如铁"的雄关漫道仍在眼前。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此次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机遇,以学增智、以学促干,不断提升实干能力、增强工作效率,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奋进之心"争当开拓创新的"先行军"、探索实践的"铺路石"、拼搏肯干的"攻坚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微末细节抓起,以创新的办法谋划治理工作、破解治理难题、打开治理新局,做到小题拿满分、大题得高分,以无数个"实干小事"拼出一个"灿烂未来",不断推动复兴之舟乘风启航、行稳致远。
坚守廉洁从政底线
在这次党纪学习教育中,廉洁纪律学习是重要的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廉洁自律,是纪律,是本色,是对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持之以恒地坚守。
廉洁犹如绷紧的准绳,稍有松懈,便无平直。从近年查处的案例来看,干部腐败堕落往往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过程。一些党员干部把规矩抛诸脑后,认为接受宴请、收点礼品这种小恩小惠无伤大雅,逐渐习以为常,肆无忌惮,党性、道德、操守全面溃堤决口,最终被法律严惩。所谓廉洁自律,不仅要求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清醒,更要求在细枝末节上谨小慎微,做到"贫贱不能移"的自重、"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自警,于细微处知敬畏、存戒律、守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守廉洁,思想防线是首要关。如果把贪腐比喻为万丈深渊,那么"不想腐"的思想就是悬崖边的围栏,清廉与否,就在这一线之间。心有贪念的人站在高位,不明白风光更好,危险愈大的道理,受利益驱使跨过围栏,便是万劫不复。克己奉公的人站在高位,虽看着美景,但又畏惧悬崖,紧盯着围栏,自然能安然无恙。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党员干部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事事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时时用违纪违法案例警示自己,特别是面对形色诱惑考验时,必须头脑清醒,恪守本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干的不干,坚决向腐化侵蚀说"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商纣奢靡无度,整日歌舞作乐,最终自焚而死;隋炀帝沉迷寻欢作乐,劳民伤财兴修园林游船,最后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美色,千里送荔枝,至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丢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便会开始追名逐利,进而人为物累、心为形役,难逃腐化堕落的命运。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对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吃喝玩乐的形式更加多样,奢靡成欲的阈值也更低,党员干部更需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从一厘一毫抓起,从一分一文省起,让艰苦奋斗成为思想自觉,把勤俭节约体现在方方面面,真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涵养出廉洁自律、为公忘私的政治品格。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保持零容忍态度和高压态势惩治腐败,目标之一就是遏制以权谋利的不良风气,让广大党员干部集中精力,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因此,廉洁自律的从政要求并不是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上束手缚脚、瞻前顾后。相反,更应在知纪守规的前提下,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组织安排的事,办好利国利民的事,切实践行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聚焦"三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XX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精心、倾心、潜心",矢志不渝找准理想方向、埋头苦干蓄满干事劲头、鞠躬尽瘁砥砺为民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精心",矢志不渝找准"理想方向",以"坚定信念、坚守理想"的绝对坚持,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动力。精心才能善为,唯有信念坚定,永葆精细之心才能踏稳奋斗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努力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改革无论怎么改,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追随国家前进的步伐,坚守理想信念、坚定初心使命,上下求索、一心探索民生大事,淬炼"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之心,明白"为了谁""在干什么"的问题,立好青春的方向,走稳走实奋斗的每一步。
聚焦"倾心",鞠躬尽瘁砥砺"为民力量",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私境界,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凝聚力。倾心为民服务才能激发更好地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的状态便是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英雄模范们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展现的就是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无我"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站得出来,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更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人民利益相关、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地方着手,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潜心",埋头苦干磨砺"干事劲头",以"敢于斗争、攻坚克难"的无限韧劲,蓄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斗力。潜心谋发展才能更好地将目光聚集在攻坚克难的关键地方,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继续奋进的时代,可能会出现很多"拦路虎",唯有一往无前、攻坚克难,才能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作为、潜心有为,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更要在最苦、最难的前线历练,壮筋骨、长才干,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砥砺"一心破万难"的勇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全力以赴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发出更强的时代声音。
凝"平凡微光"聚亿万人民"奋进力量"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实地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并同正在海边休闲锻炼的市民游客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我们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让我们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将点点"平凡微光"汇聚成人民的"奋进力量",努力奏响新时代昂扬奋进的如虹壮歌。
以"非凡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让"人民力量"充分彰显。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只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了,才能让"人民力量"充分彰显。我们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民生福祉上取得了"非凡成效"。"民惟邦之本,本固则邦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而为民造福,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初心就是力量,使命就是方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人民力量"充分彰显。
以"非凡之举"提升人民群众精神境界,让"人民力量"充分展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人民力量的凝聚需要精神支撑,人民有信仰、人民有精神、人民有担当,这是人民凝聚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党的XX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要求更凸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了精神力量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未来,不同社会群体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特点,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人民磅礴的精神力量。
以"非凡气魄"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力量,让"人民力量"充分凸显。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命之所属;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之久,所依靠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是维系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跨入新时代,作为中华儿女不论身处何地都要牢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让中华儿女在新的新的一年里同祖国风雨同舟,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巧用"三字锦囊"让党纪学习教育"层层开花"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巧用"学、戒、践"三字锦囊,在久久为功、拒腐防变、担当作为中开出"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执纪护纪"之花,助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巧用"深钻细研、潜心笃志"的"学"字锦囊,在孜孜不倦中开出"学纪知纪"之花。"立身百行,以学为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摆正求学姿态,甘为"小学生",切不可做"匆匆过客",把党纪学习视为"简单任务",更不能"装装样子""敷衍学习"。要把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当做必修课,坚持原原本本学、逐条逐句学,在下常功、下苦功、下实功中切实搞清楚纪律规矩是什么,明白何为违纪行为以及各类处分适用范围,做到"知可为,更知不可为";要坚持新旧对照学,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培训,三会一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把《条例》为什么修订、修订了哪些地方、修订背后的深意说清楚,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反复对照、融会贯通,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巧用"躬身自省、慎独慎微"的"戒"字锦囊,在拒腐防变中开出"明纪守纪"之花。"以戒为固,以怠为败。"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从细微之处做起,不被功名利禄所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坚持"以案促学、以案促改",用好用活"反面教材",集中观看近年来精选的案例警示教育片,认真分析反面案例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存戒惧,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要结合工作实际,真正将自己摆进去、将工作摆进去、将职业摆进去,以"刀刃向内、自查自纠"的方式,对照反面案例深入剖析自己在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理想信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整理问题清单,对照清单及时进行整改。
巧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践"字锦囊,在担当作为中开出"执纪护纪"之花。"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检验党纪学习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学用相长、起而行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党规党纪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时时严格自律、处处担当作为"中展现党员干部的先锋形象。要将党规党纪融入生活日常,时刻如履薄冰,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将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置于党纪党规要求框架内,以党规党纪为标尺正身立行,努力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要将党纪学习教育的优秀成果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把所学所悟融入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中,把人民"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永葆为民初心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挺膺"三姿"作答政绩观"为谁而立"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数语寥寥力重千钧,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政绩观庄严"三问",而其中首问便是政绩"为谁而做",政绩观"为谁而立",这一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明晰的前提,也只有明确了政绩观为谁而立的问题,那么进才有所向,力才有所使,事方有所成。为此,领导干部就要挺膺"三姿",在造福于民,顺势而为,破旧立新中,坚定作答政绩观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立的热血担当和铮铮誓言,交出不愧于人民、经得起考验、立得住长远的政绩"答卷"。
挺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孺子牛"之姿,在"民心所向,素履以往"中,答出政绩为人民幸福而立的公仆精神。"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从八十年前毛主席以"民主"郑重作答窑洞对,到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答当选感悟,我们党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以实际行动宣示着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和赤诚的"公仆初心"。循着领导人的"旗帜",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当以赓续传承好党的"为民基因"始。要坚持心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服务意识,明确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最大政绩",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彻于发展理念之中,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绩为民所立。要坚决破除"个人出彩、集体出血"的自私政绩观,把见实情、做实功、得实效作为"为政之要",拒绝一切"要面子,失里子"的"盆景式"工程,把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政绩立出去,才能把人民信赖的好口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