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53/154页)
执"笔"有"劲"擘画"国色天乡"好风景
良谋盼振乡村兴,万里田肥户户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主动担当尽责、敢为善为,牢牢手执"为民之笔""治理之笔""建设之笔",以"蚂蚁啃骨"的韧劲、"九牛爬坡"的拼劲、"踏石留印"的干劲,奋力擘画"乡村振兴"壮美风景。
手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之笔,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韧劲,擘画"暖衣饱食恣气艳"的美好图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从一叶红舟到巍巍巨轮,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风霜而蒸蒸日上,根本在于我们党自始至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一篙松劲退千寻"的状态,紧紧围绕"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时刻把"群众满不满意""群众幸不幸福""群众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游标尺",真正做到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化帮扶。要始终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聚焦乡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问题,以"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坚持,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增进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手执"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治理之笔,铆足"不负韶华行且知"的无畏拼劲,擘画"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和谐图景。乡村治,则天下安。从强化党组织领导,推动"三治"融合的贵州省卧龙村到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的福建省灯光村,只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把"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责任,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严格落实基层治理"五长制",选优配强基层治理中坚力量,扎实有序开展"院落主题日",构建形成"院落自办小事、村委协办大事"的微治理格局,丰富乡村治理新方式,激活多元共治高效能,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环境。要始终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理念,优化搭建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治理平台,始终以"安心乡社亦平台"的眼界,以乡村治理"积分制"为"着力点",持续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等乡村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彰显乡村团结力量。
手执"风正帆扬,奋楫争先"的建设之笔,迸发"扬帆奋进正当时"的热情干劲,擘画"蓬勃发展浩荡潮"的繁荣图景。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我们党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竭尽全力让人民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决心,立足全域资源禀赋,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千方百计发展特色产业;时刻拿出"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行动效能,依托村庄试点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想方设法促农增收致富,全面提升乡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要深学、细悟、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既要因地制宜谋发展,又要扬长避短见实效,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切入点",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特色产业融合度,加快建设"鸥水相依""岁稔年丰"的和美乡村。
铸魂"大思政"立德"大先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办好思政课,事关复兴大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抓好思政课,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青年人才,而办好这门思政课,教师至关重要,我们要用好思政课,培育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政教师信仰"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思政课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首先自己要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思政教师的根本所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高政治警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老实,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其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要保持道德情操,彰显思政教师品德"精气神"。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重要课程,而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具有高尚品德与独立人格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地感染人,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被人接受、令人信服。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道德情操,砥砺人生品格,时刻以身直气正的为人拓展为学的境界,用人格的力量彰显真理的魅力,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理念,彰显思政教师的"精气神"。要胸怀"国之大者",在政治参与中恪守人民至上的利益追求,善于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政治大局的高度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在真理探索中坚持客观求真的高贵品质和独立人格,更好地担当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
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师教学"战斗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项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属性和职业特点,系统阐明了一名优秀思政课教师的素养要求。作为思政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学生、贴近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爱护学生,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促进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衔接。同时要做到"知行统一",带领学生深入实践活动当中,将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而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要不断提高思政教师的能力水平,积极为思政教师搭建社会锻炼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为思政课教学服务。
党员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要常按"刷新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在进行党纪学习教育时要常按"刷新键",切实将纪律教育与党性教育、中心工作贯通起来,真正催生新成效。
常按勤学"刷新键",秉持"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的求索之心,常学常新、深学细悟增强"党性修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立身百行、以学为先,对理论知识掌握得透彻、对纪律要求了解得清楚明白,越是能修炼信念定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特别是在发展加快的时代里,环境、考验、挑战瞬息万变,唯有勤学之、心守恒、信常在,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常按勤学"刷新键",秉持"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的求索之心,要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积极参加党员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线下交流、线上知识竞赛等活动,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深悟透,既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也对照看齐校准言行和航标,真正做到常学常新、愈学愈明,将党纪学习教育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的过程,从而做到在常学常新、深学细悟中增强"党性修养"。
常按深省"刷新键",紧绷"丈夫立身须自省,知祸知福如形影"的慎思之弦,由表及里、明纪正己严守"纪律红线"。"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就是要做到时刻深省,在自我反省、自我革命中做到不忘党员身份、不忘规矩意识、不忘从严标准,在自觉接受思想洗礼、实践淬炼、公众监督中,激励自我进步、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改变,唯有如此,方能透视公仆本色、守正从政衣冠。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常按深省"刷新键",紧绷"丈夫立身须自省,知祸知福如形影"的慎思之弦,要做到台前台后一个样、表里如一见担当,既要在工作中做廉洁典范、实干先锋,更要在生活中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管好家人和子女,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坚持以身作则崇尚俭朴节约、激荡清正家风,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而做到在由表及里、明纪正己中严守"纪律红线"。
常按笃行"刷新键",挺膺"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躬行之姿,躬身力行、守纪担责永葆"为民初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纪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还是要聚焦到党风政风转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来,只有实干笃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现实难题、推动事业发展、助力大局,方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按笃行"刷新键",挺膺"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躬行之姿,一方面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时时、处处、事事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也要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发扬斗争精神,以饱满热情、务实作风、动真碰硬态度投身事业之中,主动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当热锅上的蚂蚁,在攻坚克难、激浊扬清、锐意进取中回应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把手中的权力全部用在造福百姓、造福社会上去,从而做到在躬身力行、守纪担责中永葆"为民初心"。
选调生党纪学习要入心、正身、笃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广大选调生驻村之余,也应主动开展党纪学习,做到学以"入心"、以学"正身"、学以"笃行",筑牢"思想根基"、塑造"风骨气节",答好专属"时代答卷"。
要知纪于心,以"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于读书灯"的学习态度,学以"入心",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党纪学习教育是广大选调生同志成长的"必经路",也是思想的"必修课",应当秉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的原则,细读精读熟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于选调生而言,更要带着嘱托、责任学,学到精髓、学出忠诚信仰、学出本领素养、学出使命担当;要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要践行"下马观花"式的学习,注重镜鉴"典型事、身边例",让自己"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厚植"遵规守纪、修身正己"的理论底气和实践根基,感悟党规党纪的精神内核,在党纪学习过程中坚定信念、精神补钙、思想赋能,从而厚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思想根基"。
要立纪于身,以"内惟省以操端兮,求正气之所由"的自省姿态,以学"正身",塑造"风骨气节"。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从大局上厘清、纠正和重塑党员干部风骨气节的行动。广大选调生要以党规党纪为镜,主动检视对照,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要实现"自我修正、自我重塑"就必须敢于向自己"动刀子",去芜存菁、去污排毒,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养成"补钙壮骨、完善自我"的优良习惯。甘当"小学生"是党纪学习的捷径,以驻村为契机,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向群众学习,向先进榜样学习,形成"深学、细思、笃行"的良性循环。在补短板、强弱项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小事小节中常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一身正气做到"守纪于行"、慎独自律、修己安人。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永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塑造"一篇冰心在玉壶"的"风骨气节"。
要守纪于行,以"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奋斗姿态,学以"笃行",答好"时代考卷"。笃行之要在于严以律己、严格自律。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知"不是目的,"行"才是答案。广大选调生同志要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时刻牢记"权为民用"的用权原则,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将群众的呼声设置"特别关心",将群众的诉求放在"置顶位置",以实际行动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融入日常工作、为民实践,切实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民解忧、为民谋利。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最是"小事"显担当。选调生同志要在驻村工作中、党纪学习过程中自觉担当"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把为民谋利的"小事"、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以钉钉子的精神干一件成一件,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带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在奋进中答好为民服务的"时代考卷"。
青年选调生是党和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初阳,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选调生同志应当以本次党纪学习为契机,学懂党纪知识、画清行为红线、扣好"第一颗扣子";也应当在驻村工作过程中当好党纪学习的"小老师""宣传员"和"小喇叭",学懂学透做好的同时也要教育好农村党员,厚培基层党纪学习沃土,让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大思政"当从"小处"着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但讲道理最忌空洞说教、大而无当,只有从"小处"着手,选择恰当的方式、有用的方法,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小中寓理,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把道理讲深。思政课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受到学生的喜爱并不容易,而故事具有形象化、情节化的特点,能为抽象晦涩的道理提供生动具体的阐释情境,为思政课赋予印象性、提升趣味性。故事的选择是有要求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不是随意拿来的故事都可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因此,在故事的选择上,要通过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培养民族自豪感;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讲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培养爱国情怀;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增强"四个自信";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故事的讲述上,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故事沾有烟火气、泥土味,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亲、可感、可知的"小故事",讲出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各种知识的学理、成长成才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