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68/154页)
解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至上"源密码",激发深耕文化沃土的力量,树牢"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宗旨理念。回望华夏文化,从尧舜以仁政爱民平治天下,到战国时期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的思想,再到明清时郑板桥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留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诗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传承文化使命,就是要让文化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过程中,发挥价值引导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回信勉励"的时代意义,解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至上"源密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结合起来,树牢"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宗旨理念,激发深耕文化沃土的力量,滋养"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政绩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反映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解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拼搏斗争"源密码",激发厚植红色根脉的力量,激荡"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回首革命年代,从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中华大地播撒革命种子,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宁死不屈挺直脊梁,再到邱少云烈火烧身岿然不动、黄继光以胸膛堵枪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日之中国。传承文化使命,就要让文化在弘扬拼搏斗争的精神中,发挥激励推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回信勉励"的时代意义,解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拼搏斗争"源密码",激荡"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涵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激发厚植红色根脉的力量,勇立时代潮头,面对困难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诿,面对艰难险阻,越挫越勇,越勇越强。
解锁"人心齐兮泰山移,人心涣兮聚还散"的团结奋斗"源密码",激发疏浚文明活水的力量,构建"天下为公,休戚与共"的共同追求。纵观当下形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团结就是力量,齐心才能发展。传承文化使命,就是要让文化在促进团结奋斗合力的过程中,发挥团结凝聚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回信勉励"的时代意义,培养"天下为公,休戚与共"的价值追求,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钢铁意志,激发疏浚文明活水的力量,使"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的信念深入人心,构建"天下为公,休戚与共"的共同追求。
党纪学习教育要"知责""知止""知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纪严则清正,清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青年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知责、知止、知进"中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知责"中深学细悟笃行,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对年轻干部提出了"五个自觉"明确要求,为广大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青年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必须要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从内心深处厚植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深学细悟笃行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在学习贯彻《条例》上下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切实使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在"知止"中勇于自我革命,做到"见树木更见森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青年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发生在身边和现实中的违纪典型案例为镜鉴,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深刻认识"红红脸"总比"撞红线"强、"出出汗"总比"出了事"强,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形成对纪律"高压线"不敢碰的"条件反射"。
在"知进"中积极担当作为,做到"务实功更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容不得我们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而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能否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涵养"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自觉,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把该做的全力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做到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要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永葆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实干实绩展现走在前、作表率的果敢担当。
党纪学习教育要用"三心"奏"三曲"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纪律不仅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更是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生命线"。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闻鸡起舞"的恒心拨深学细悟之"弦",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敲自我革命之"鼓",以宵衣旰食的"初心"合笃行实干之"声",持续奏响党纪学习教育的最美乐章。
以闻鸡起舞的"恒心"拨深学细悟之"弦",奏响入脑入心的"忠诚曲"。"骨头因为钙质而坚硬,头脑因为氧足而清醒。"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蜕化、宗旨观念淡化、纪律意识虚化是"头脑缺氧"的表现,也是腐化堕落的根源所在。只有常吸"理论之氧",勤补"精神之钙",将纪律规矩融入血脉、注入灵魂,才能不断提升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学纪的主动性、自觉性,克服"被动式""打卡式"学习,变"学一阵"为"学一生",采取潜心自学、集中研学等方式,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读、认认真真悟,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的背景、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学深悟透,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标出的"禁区"铭记于心,搞清楚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绝对忠诚的清醒头脑,确保遵规守纪上的坚定自觉。
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敲自我革命之"鼓",奏响三省吾身的"廉洁曲"。"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参加党纪学习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过程。只有时刻反省自己,及时改正不足,养成严守纪律规矩的自觉,才能不被欲望"绑架"。从无数落马官员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清楚纪律规矩是什么,但由于心存侥幸,对纪律规矩缺乏敬畏之心,最终被日益贪婪的欲望所吞噬。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事事、处处照好《条例》这面"镜子",既照思想、更照行为,既照职责、更照作风,用"显微镜"找自身问题,用"放大镜"看违纪危害,用"多棱镜"查深层原因,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彻底从思想上斩断贪婪之欲、虚荣之心,从行动上斩断吃拿卡要、迎来送往,自觉挺纪在前、明纪于心,尤其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
以宵衣旰食的"初心"合笃行实干之"声",奏响勤政为民的"担当曲"。"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仅是要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在守纪的前提下,更好地大胆作为、造福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民"字刻在心中、把"责"字扛在肩上,把"干"字落在脚下,把"廉"字印在脑中,不管处在哪个层级、身置何种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把"勤政"与"廉政"融于一体、"干事"与"干净"集于一身,真正做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多做群众急需的事,多做群众受益的事,多做群众欢迎的事,在制定政策时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心声,在推动工作时更加注重汲取群众智慧,在遇到难题时更加注重多向群众请教,在落实成效时更加注重接受群众评判,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于民的成效。
读懂"回信勉励"争做文化"三者"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回信勉励"中读懂深意,担起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弘扬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力量。
读懂"回信勉励",在探寻"源头活水"中做中华文化"传承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上下五千多年的璀璨历史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犹如一座宝贵的精神富矿。翻开历史长卷,万里长城宏伟磅礴,桂林山水延绵不绝,唐诗宋词精彩绝伦,敦煌图案灿烂无比,都江大堰智慧尽显,汉服穿搭经久不衰......数不胜数的文化名片依旧熠熠生辉,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持续用优秀的中华文化培根铸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中深挖文化富矿、汲取文化精髓、传承文化魅力、赓续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读懂"回信勉励",在做好"典藏惜物"中做中华文化"守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历史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的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资源"。蹚过千年历史长河,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或中断或湮灭,中华文明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独特魅力。这是因为有"历史文物"在讲述中华文明的"何以不朽"。你看,从美轮美奂的壁纸画作,到笔墨生香的飘逸书法,从精美华贵的凤冠耳饰,到雕琢生动的泥人玉像,从风格各异的瓦窑瓷器,到精湛无比的古法技艺,岁月往复,它们身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镌刻了动人的故事,是闪闪发光的存在、文化凝聚的结晶。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载体",保护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担负起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真正花心思、下功夫深挖文物价值、做好"典藏惜物"、守护"文化"家底,让文物不"蒙尘",让历史不沉寂。要用好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奇思妙想,让文物"活过来"、古人"会说话"、历史"再重现",不断从文物中感受中华厚重历史,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读懂"回信勉励",在强化"互鉴融合"中做中华文化"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回望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中华民族自信又大度地同域外民族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景象。再看今朝,无论是高举和平发展旗帜、推动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一带一路",还是拓宽历史文化交流渠道,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孔子学院",抑或是宣传中国主张、彰显中国智慧、体现中国方案的"北京冬奥"......无不在告诉大家,中国"文化品牌"正朝气蓬勃、自信满满地迈向世界,走在了世界大舞台的中央,散发着举世瞩目的耀眼光芒。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做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自觉涵养"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在尊重"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包容"不同"中谋求"大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不断畅通文化交流渠道、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中华文化在兼容并蓄中绽放光彩、在交流互鉴中续写辉煌。
读懂"回信勉励"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他们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全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国"浓墨文章。
读懂"回信勉励",谱写文化强国"血脉相传"新篇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刀笔留痕"的甲骨文字起源到"古蜀之光"三星堆遗址,从彰显"壮士携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园林到镌刻"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的敦煌莫高窟......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和底气。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本,根本固方可枝叶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深挖文化富矿、追溯文化基因、汲取文化精髓、传承文化魅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下文化传承那一笔"浓墨重彩"。
读懂"回信勉励",谱写文化强国"互鉴融通"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壮大的文化密码。从历史上的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到今天的上合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要涵养"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在尊重"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包容"不同"中谋求"大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不断畅通文化交流渠道、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中华文化在兼容并蓄中绽放光彩、在交流互鉴中续写辉煌。
读懂"回信勉励",谱写文化强国"革故鼎新"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当前,无论是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出圈",还是广受赞誉的《唐宫夜宴》全网爆火,抑或是展现丹青意蕴的《只此青绿》破圈出道......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珍珠在现代化科技的"抛光"下愈发焕发光彩,让无数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俗话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党员干部要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提升文化的影响力、激活文化的生命力、增加文化的鲜活力,真正让优质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