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59篇(第29/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97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33分钟

锚定"人民评判",倾听民意、回应关切,在检验成效中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满意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锚定"人民评判",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倾听民意、回应关切,确保改革举措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这一宗旨,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实践中,要深入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要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处理。要注重改革成效的评估和检验,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对于人民群众满意的改革举措,要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对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改革举措,要及时调整、改进完善。通过倾听民意、回应关切,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检验改革成效中不断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满意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循迹"六尺巷"悟新时代基层"善治之道"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首源自六尺巷的"让墙诗",传颂数百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考察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汲取基层治理大智慧,坚持宣教引领、德法并行、秉公用权,推进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坚持宣教引领,弘扬"谦逊礼让、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用好基层善治"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互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蕴含着谦和礼让、亲仁善邻的优秀传统,对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党员干部要用好这个"传家宝",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通过道德讲堂、好人评比、星级文明户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的理念,让礼让文化蔚然成风。通过讲好"六尺巷"故事,弘扬"六尺巷"精神,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工作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

坚持德法并行,活用"依法治国、以德化民"的治理良方,打好基层善治"组合拳"。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尺巷的故事生动展现了道德的感化力量。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发挥法的"他律作用",通过培育"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讲座、法治文艺活动等方式,把普法工作融入群众的生活中,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思维,增强其依法办事的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德的"自律作用",充分运用"六尺巷"所蕴含的包容、礼让、谦和等文化精髓,引导广大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以法服人。

坚持秉公用权,恪守"公正廉洁、以廉行事"的为官之道,筑牢基层善治"硬防线"。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六尺巷典故的主角张英,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其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一块空地争执不下,写信给他寻求帮助。张英看完这封"只为墙"的家书,答道"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阅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张英虽位高权重,却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压人,而是以德服人化解了这一矛盾,最终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历史的好声名。党员干部要懂得权力是把"双刃剑",不能将"公"权力变为谋"私"利的工具,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心,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恪守廉洁自律的为官之道。要时刻把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刻印在心,常吹"清廉风"、常敲"清廉钟",以清风正气擦亮基层治理廉洁底色。

有"口碑"才能立"丰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时至今日,谷文昌依然被当地百姓深深怀念,形成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多年风俗。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因为他的一生正是为民造福的一生。新时代新征程,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让这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照亮广大干部做人、从政的前行之路。

好口碑来自对党忠诚的精神丰碑。心中有党,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无论任何时候、什么岗位、任何境遇,谷文昌从未忘记党员身份,从未动摇过理想信念。他"不带私心搞革命",把忠诚刻在了骨子里,把党和人民装在了心中。学习谷文昌,就要学习他不改其心的忠诚品格。要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忠诚体现在党爱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的自觉担当上,融入心系大局、心系人民、心系事业的生动实践中,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奔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作为党的干部,要时时刻刻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经得住五花八门的诱惑,千万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在政治道路上走偏了,做到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鲜明、头脑特别清醒。

好口碑来自一心为民的精神丰碑。心中有民,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这是谷文昌临终留下的遗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手中的权力全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学习谷文昌,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民之所向,政之所行。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用"对话"代替"电话",用"脚板"丈量"短板",经常下基层、进车间、跑庭院、踩田埂,把话筒交给人民,把办公桌搬到群众中间,在民事"一口清"中争取理解支持。不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把服务"放在心上"而不是"挂在嘴上",既讲透政策措施、讲清疑虑困惑、讲明背后考虑,又办成民生实事、办妥燃眉急事、办好心头大事,让呼声变掌声。

好口碑来自艰苦奋斗的精神丰碑。心中有责,才能不畏艰险、战天斗地。面对"神仙也难治"的漫漫黄沙,谷文昌没有"击鼓传花"、把难题推给后任,而是立下"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誓言。在东山县一干就是14年,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学习谷文昌,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面对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主动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第一线、乡村振兴最前沿,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实打实地干出一番业绩。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多做少说、不做不说、先做后说,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实际行动扛牢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

好口碑来自清正廉洁的精神丰碑。心中有戒,才能实现人生的"软着陆"。纵观谷文昌的一生,他始终恪守"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告诫妻子"不要计较职务与工资",教育子女"不允许揩公家一点油,不允许沾自己一点光",真正以心中的"畏",博得了群众心头的"敬"。学习谷文昌,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的光辉风范。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清醒地认识到"油水多的地方最容易滑倒",时时警惕"第一次"、处处盯紧"小意思"、事事管好"家里人",不触红线、不越雷池,平和待人、平静于名、平淡以利,在干净中干好事。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做坚持原则的坚强战士,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带头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决不用党性换人情、拿规矩做交易。

在"一以贯之"中循"心"远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改革落实,既要在全面上下功夫,又要注重改革的方式方法,明确改革方向,分清"轻重音",牵住"牛鼻子",以"一子落"带动改革"全盘活"。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吃透改革要求、强化改革责任、保持改革韧劲,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推动改革巨轮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一以贯之循"系统思维、大局观念"之全心,在"十指弹钢琴"中奏好时代交响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天差地别的自然资源禀赋下存在截然不同的发展机遇,各地区地理区位优势、地区经济优势、市场政策优势等资源要素各不相同,决策者既要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抢抓发展机遇,又要洞察大局,不能"只看树木不看森林""只顾己不顾彼",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科技、产业等要素"共融共舞",用好中国式现代化"指挥棒",主动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广大党员干部要形成"十指弹钢琴"思想,既要依照琴谱落实音色,又要让十个指头灵活运用,才能奏出和谐的音符,加入时代的交响。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各事项间各有牵系的情况下兼顾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以"谋全局"的大局观念综合施策,从而产生"1+1>2"的改革成效。

一以贯之循"调查研究、极深研几"之耐心,在"解剖麻雀"中尝出矛盾苦辣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到基层调研时常提起"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改革必须以深入调研为前提,未经过调研的决策容易"纸上谈兵",特别是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若不基于事实基础就举旗定向,政策容易"悬在空中",可能出现为了地方政绩"以下瞒上""虚报进度"等现象,也就无法为进一步决策提供真实参考。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调研的真实性,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蹲点调研,力求让调研结果反映真实情况。要以辩证性思维看待调查结果,充分理解各地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因实际情况产生的差异性,要以前瞻眼光识别"细枝末节"的变革,在调研结果中找问题也找特色,总结差距也总结经验。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在实际调研中要学会小中见大,发现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牵住"牛鼻子",才能以小带大带动全局整体改进,实现改革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一以贯之循"披荆斩棘、知难而进"之恒心,在"硬碰硬"中闯出改革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无数前辈的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已经由局部探索走向了全面深化的阶段,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确改革方向,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浩大工程,必须抓好责任落实,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才能确保"钉子"不跑偏。要明确改革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清单"就是"改革清单",深刻认识改革是由问题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才能不怕问题、不避困难,从而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树立"钉钉子精神",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一锤接着一锤敲",保持一往无前的闯劲和韧性,全力以赴、久久为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你追我赶"让人才破"土"而出

近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人才政策,在发展环境、服务保障、情感接纳上下足功夫、持续发力,推动形成"群贤毕至"的人才汇聚生动局面。

比政策也要比环境,厚植"有'才'自远方来"的人才发展"沃土"。"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工资、优福利、好待遇固然能够吸引人才,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良好的先天条件实属难得。越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的渴求越是迫切,而高层次人才则更看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借助和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发展政策,为人才搭建更多的就业创业平台,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条件,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对不同岗位分门别类实行差异化评价标准,并把能力水平、业绩贡献、科研成果作为评价人才作用发挥的重要依据,让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努力创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比环境又要比服务,打造"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人才创业"热土"。"人才服务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硬"环境,更需要体贴周到的"软"服务。一句体贴的问候、一次促膝的交流......看似微不足道,却如"春风化雨"般温暖人心。人才服务切忌"一引了之",认为只要人才引进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既没有工作上的鼓励支持,也没有生活上的关心关爱,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无论是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还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都要主动创造条件,解决好人才闹心烦心的"心头小事",认真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服务绿卡等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之家的作用,做好项目申报、学习研修、职称晋升等保障工作,确保哪里有人才、哪里就有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比服务更要比接纳,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人才安居"乐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本身,还包括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在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我们既要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广纳贤才,更要用尊重理解包容的心态接纳人才。应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营造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助力人才尽快融入当地、融入集体、融入事业。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人才的多样性,加强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让每位人才都能够找到家一样的感觉,感受到"他乡亦故乡"的温暖,拥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投身到事业发展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串"点"连"线"让乡村振兴更有"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