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一)-100篇(第21/21页)
成效评估要看"成绩"说话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必须找准"标准值",划出"硬杠杠",对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不漏一环,不缺一步,考出干货,评出实效。
一看"潜绩",看理论学习"浅不浅",务求"不浅于面,必深于理"。学思想是主题教育第一位的要求,是做好主题教育的关键所在。评估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首先要看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否到位,是否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是否"入脑入心、善思善用"。有些党员干部对于理论学习不重视,一拨一动,不拨不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党员干部则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翻了事、一看了之,既谈不上看了多少,更说不上懂了多少。党员干部要过好成效评估的"理论学习关",必须下足"实打实"的真功夫,真真切切把原文原著学深学透,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点和精髓,做到时时学处处悟,自觉主动把理论学习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既要书上学,也要事上悟,真正做到学思用结合、知信行贯通。
二看"显绩",看调查研究"嫌不嫌",务求"不嫌于难,必深于艰"。开展深入全面、真查真改的调查研究是主题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主题教育"重实践"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评估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要看调查研究"是否硬碰硬",看党员干部的调查是"浮在水面"还是"扎到水底",看党员干部的研究是"大而化之"还是"深入浅出",是不是真解决了问题,形成了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摸清查透、改深改实"。要真看真听,真正深入基层一线,多听"苦话""酸话",把人民群众的期望听进去,把问题带回来。要真查真改,面对问题不推不躲,直面问题实际,认真研判解决方案,直击焦点靶心,以真招改出实效。要常抓长效,调查研究不止于一时一事,要建立问题整改的长期机制,构建问效链条,确保问题不反弹,长板不回缩。
三看"实绩",看检视整改"实不实",务求"不失于查,必深于改"。主题教育要见实见效,检视整改必须落到"点"上,必须做到"聚焦病灶、循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对"以学正风"提出"大兴务实之风"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检视整改的具体要求时"不避不绕不躲",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有困难就要克服困难。然而,有的党员干部讳疾忌医,讲问题"遮遮掩掩",谈成绩"天花乱坠",让检视整改落于空谈,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大问题拖成爆发点,最后只能花更大的代价来解决。检视整改虽然入口苦,却是解题的"良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站位,端正认识,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认真查摆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摆出来,牢固树立"因病下药"的解题思维,针对"病灶"靶向发力,既治"已病",也防"未病",着力解决掉一批阻碍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确保检视整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以精准评估"把脉"主题教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第一批主题教育即将结束,做好成效评估对于全面、系统、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对待、强化落实,以高标准严要求评估"把脉"主题教育成效,切实推动主题教育纵深推进、取得新成效。
在事实中察脉位,注重评估的科学性。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评估主题教育成效,面向事实本身,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为关键。要在探索全方位、立体化考评体系中贯穿"实"字,建立差异化科学考核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估方案,将过程评估同结果评估做融合,对已完成的工作,见人见事见实例见数据评估检验;对进行中的工作,见进展见目标见计划见措施开展研判,杜绝临时"抱佛脚"赶进度。要立足事实突出量化标准,实施"三维联考、分档管理"办法,围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等方面成效,综合个性与共性、定量与定性,分级分类设计考评指标,设置量化评估台账、建立信息化管理档案,以事实为依据,从上级、同级、下级3个维度开展全覆盖联合考评,持"放大镜"察病炤,用"显微镜"辨真绩,切实确保量化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更加真实、成色更足。
在开门中察脉律,注重评估的客观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主题教育做得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甚至看得不清,还得广开言路、开诚布公,才能确保评价不虚不空不偏。要在敞开门中贯穿"真"字,扩大第三方评估参与度,构建联合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整改措施、进度成效分级晾晒,把评估标准、迎谏程序公开公示,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退休老干部、企业职工等各界代表组建第三方评价团,通过座谈访谈、社会调查、问卷评分等渠道,全方位实施满意度测评,坚决杜绝"弹簧门""玻璃门"。要联动开言路,召开各级各领域集中研讨会、民主生活会、成果交流会等,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多个行动主体之间以评价分析为中心的交流与参与,将各方工作摆进去、职责摆进去,深入解剖"麻雀"、全面体检诊断,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提升评估质量,切实以客观可靠的数据确保评估不偏不倚、不走过场。
在群众中察脉力,注重评估的成效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主题教育的最终阅卷人,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度量衡"。要在问效于民中贯穿"干"字,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尺,将群众呼声置顶、把测评纳入绩效,借助新媒体互动、监督电话信箱、公示栏等平台,通过民主评议、民意调查、基层调研等方式,深入掌握民意民情、感知百姓冷暖,形成评估-整改-反馈的闭环且可循环工作机制,坚决打破形式主义的"精美包装""隐形外衣"。要强化群众测评结果运用,结合群众意见建议,把未摆全的问题摆全,把不透彻的剖析深入,把不到位的工作"回炉",建立健全常态化跟踪问效机制,狠抓落实、破立并举,奖惩并施、感受脉动。同时将第一批主题教育"评估表""问题单",作为第二批开展的"参考系""风向标",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将扎扎实实的评估成果真真切切转化到惠民上,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效。
让立秋与主题教育"撞个满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随着主题教育的纵深推进,立秋时节如约而至。立秋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它象征着成熟、丰收和希望。而在我国民间,素来有着"啃秋""晒秋""抢秋"等习俗,饱含着人们因时而变、顺势而为的智慧。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立秋"习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主题教育中"抢"出"新高度"、"啃"出"新深度"、"晒"出"新成效",让立秋与主题教育"撞个满怀"。
全面加强理论武装,"抢"出学习教育"新高度"。民间有句俗语:"立秋不抢秋,年底要受穷"。意味着每逢立秋时节,人们必须抓紧时间,把各种成熟的蔬菜采摘回来,趁着烈日将其晒干,储备过冬时节的食物,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那么到了年底,就可能会陷入贫困之中。立秋需要"抢着干",主题教育也需"抢着学"。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有"一天不读,心慌意乱;三日不学,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力争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学多一点、学深一点、用好一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补足精神之钙,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寻方法、求答案,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成寻求问题"最优解"的过程。
扑下身子察访民情,"啃"出调查研究"新深度"。立秋这天,民间有着吃西瓜、吃秋桃等"啃秋"习俗,表达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愿,更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随着全党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一些疑难杂症成了"硬骨头",更需要广大党员发挥"啃秋"的精神,"啃"出调查研究的"真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在"身心皆至"中下马观花、脚沾泥土,不做"过客",不当"看客",在熟悉"上情"的基础上沉下去了解"下情",以多维度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和新鲜案例。此外,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还需具备"拔云见雾"的能力,面对收集到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和工作举措。同时,要树立"以用为贵"的结果导向,针对问题的对策建议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也要推陈出新,切忌空、旧、浮,将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运用的落脚点,以此写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真查真剖检视问题,"晒"出整改落实"新成效"。在我国部分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只好用自家的房顶或院子架晒或挂晒农作物,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晒秋"风景。农作物需要"晒",主题教育中问题整改的成效也要拿出来"晒一晒",以此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为此,各级党组织要狠抓过程,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加强对整改质量和进度的跟踪督办,盯着台账抓落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聚焦重点,紧盯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纸上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精准施策,以重点问题的解决推动全面整改落实。此外,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态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来一次思想污垢"大清洗"、来一次查找病灶"大体检"、来一次割除毒瘤"大手术",深刻剖析自身是否存在庸政、懒政、怠政等问题,以政治体检叩问初心使命,努力在主题教育的"炼丹炉"里锻造成"金刚不坏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