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24篇(第2/6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31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4分钟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主题教育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广大党员干部要校准方向、坚定信念,要勇于斗争、顽强拼搏,要勤学苦练、厚积薄发,在投身事业、履职尽责中统一思想和行动,以"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心奔赴远征之路,擦亮主题教育"三字招牌",让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提升干事创业实效。

以"信之至诚、三省吾身"的坚定擦亮"志"字招牌,在方向上"始终如一"。思想上能始终如一,行动上就能坚定不移。理想信念一旦被撼动,就像堤坝决了口、大树拔了根、河流失了源,动摇了根基、失去了力量。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把政绩观摆正,把"工作圈"和"生活圈"分清楚,能过"权力关"和"亲情关",不被私心杂念驱动而违背初心,不因个人得失而悲愤交加,要把情怀融入到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过程中,要将真诚纯粹的心奉献给事业,做到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做到默默奉献、用心耕耘,做征程的"奋斗者",做事业的"托举人"。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坚守,行动能自律,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以"检身若不及"的态度常反思、常自省,擦亮清廉本色。

以"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拼搏擦亮"勇"字招牌,在力量上"丰盈充沛"。"夫战,勇气也",斗争越战越勇,意志越磨越强。在新的征程浩荡,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要有挺身而出的胆色,要有坚决斗争的魄力,要有一战到底的韧劲,以昂扬充沛的精神走好"远征之路"。党员干部还要练好斗争本领,把握时机时势,注重战术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住环境之变、形势之变和问题之变,及时调整应对的策略,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将脑中的智慧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将手中的本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加速器",拿稳"实干之笔"作答,以斗争之勇闯出别样精彩,以奋进之姿焕发时代光彩。

以"善于积累、厚积薄发"的勤奋擦亮"新"字招牌,在创新上"节节开花"。"灵光一闪"的背后是经验的积累,"火花迸现"实则是见识的体现。青年干部的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偶然得之,而是经过实践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方有所成。党员干部要多学、多问、多练,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精就练,做到"多多益善",在平常工作中积累所知、提升所能,从"量变"到"质变",让创新能力"一鸣惊人",让创新成果"硕果压枝"。党员干部要与时俱进,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跟进学",能够把握工作的要求"潜心学",能够跟进任务的实施"落地学",能够多向群众请教"虚心学",做到学之有"道",越学越深入、越学越"有味",把好方法、好经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激荡起"创新之潮"。

从"滚石上山"中体悟"三北"攻坚之道

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设45周年,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我们要响应总书记号召,清醒认识到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砥砺"滚石上山"的劲头,持续抓好这项工作。

砥砺"滚石上山"的定力,前进路上永不松劲,锚定主攻方向,久久为功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防治风沙不是随即见效的事情,它是一种投入大、投资大、见效慢的持久性行为。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华林场,总书记叮嘱,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各级部门要抓住重点,突出问题导向,锚准"硬骨头"和战略要点,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要明白防沙治沙慢不得、等不起、不能松、不能停的道理,尽快研究制定"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聚焦治理重点、难点、卡点,明确每个战役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全面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实现既定目标。

砥砺"滚石上山"的策力,治理决策永不冒进,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从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由近及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再到实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的技术路线,40多年来,党中央始终对"三北工程"高瞻远瞩、系统谋划,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建设。经过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治理重点,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坚持科学治沙,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历史眼光、战略眼光和世界眼光;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合力推进,健全"三北工程"治理体系。

砥砺"滚石上山"的拼力,护林治沙永不泄劲,弘扬"三北精神",激励后辈投身防沙治沙事业。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人与沙的角力,亦是精神对垒的漫漫征途。几十年来,治沙护林人在风沙中坚守,积极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伟大实践,谱写出一篇篇总把山河披绿装的壮丽诗篇。宁夏治沙英雄王有德、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他们不怕千辛万苦,与沙抗争、与林为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终于筑起了造福于民的绿色屏障。广大干部当以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大力弘扬他们身上蕴含的勇挑重任、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披星戴月、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进取精神和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前赴后继地干;要发扬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拿出"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锐气勇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自信豪情,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果敢,筑牢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调查研究"关键三点"等你来"闯关"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将调查研究纳入重点工作范围,掀起了调查研究热潮。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谋事"谋的是老百姓的事,"成事"成的也是老百姓的事,牢牢把握调查研究"关键三点",让调研行动真正地为老百姓谋幸福。

调查研究本质上是对客观事实的调查梳理与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容不得半点虚假,这就要求我们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把好"选题关"、坐实"调研关"、把准"对策关",踏踏实实推进调研"关键三点",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找准选题研究切入点,让服务方向"直击靶点",把好"选题关"。"问题虽小,却有大效能"。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小问题"无处不在,这些"小问题"的本质便是"民生"这一"大论题"。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关注到看起来很小的农村厕所问题,后来掀起的"厕所革命"切实改善农村民生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中,首先要找准、找好、找实调研主题,要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要"直",直击痛点,以"高站位"找到"小切口",让"小切口"带动"大调研",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莫"为了调研而调研",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定下"普世性"的"无功无过""泛泛而谈"的选题。选题研究的切入点决定了调研工作的整体方向,要明晰调研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这一核心,把好"选题关",让调研行动切实起到"靶向作用"。

用准调研方法突破点,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坐实"调研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调查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选对、用巧方法便可事半功倍,坐在办公室里"云调研"、大张旗鼓地"走马观花"、堆砌数据"凹造型",这些无疑在将"调研"推向"调演",所形成的调研报告也仅是"空中楼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明白"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开展调查研究时要亲身投入一线,及时记录、归档调研信息,保证信息的"一手性"和"准确性"。调查研究的方法要简单有效,提前做好调研规划,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已定路线与自选路线结合、土方法与新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让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有效推进,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牢牢坐实"调研关"。

落实调研初心根本点,让调研成果"为民解难",把准"对策关"。"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是调查研究真正该做的事情,不应陷入"汇报隔三岔五""成果全是先进做法""材料华丽呼哨"的怪圈。广大党员干部当深知调查研究不是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茬",而是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和途径,倘若为了调研报告"好看"而擅自更改信息,细小的误差杠杆将会撬动巨大的疏漏,华丽、惊人的数据后却没有结论,调查研究则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也就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有效当依据。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研报告要真实可靠,要深度分析调研报告,提取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把准"对策关",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的依据,用对、用好调研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调查研究要"方向明""问题清""对策准"

近日,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调查研究中,党员干部要直奔问题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民生实际,着眼细枝末节,盯着问题"不松手",做到"方向明""问题清""对策准",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及时为群众纾难解困。

要"方向明",读懂"民心民意",以"深入一线、贴近民生"把民情了解清楚。党员干部要善用群众语言,提升沟通实效,群众说什么都要听到心里去,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要事事关心。只有深入群众、多听民声,才能把最真实的情况摸清楚。党员干部要紧握求真务实之"笔",深入一线、贴近民生,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摸清摸透,才能精准有力发现问题。党员干部要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到现场看民情,到一线听民意,从群众所言所思、所盼所急中掌握"调研方向",把脉具体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通过调研真正"化难通堵",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扎实推进、步步紧凑的"施工图纸",以调研之"深入"促情况之"清晰"。

要"问题清",获取"一手资料",以"深走细看、精细研究"让调研走向深入。党员干部要明确"走哪里"和"看哪里",要明晰"问题是什么"和"怎么解决问题",把握调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不看"景观工程"和"亮点盆景",不走"安排路线",多到背街小巷和田间地头去。调查结果准确与否影响着最终的解决环节,如果调研过程不实,最终的结果也不可能实。党员干部要实地走、认真研,以"蹲下身子看蚂蚁"的认真细致把情况看全面、看清楚,把问题摸清楚、摸透彻,绝不"走马观花",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时及时记录,针对一些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要"再调研""更深入",从而把问题紧紧抓住,把问题的实质抓牢。结合当地实情,以调查研究的结果为依托,把知识、经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民生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要"对策准",解决"实际问题",以"冲在一线、真抓实干"助服务质效并升。作为党员干部,心中要有"为民秤",在调查研究中要有一颗"奉献心",而非一"调"了之、"研"而不决。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梳理清楚,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点"弄明白,在调研报告中说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把问题的"涉及面"和"关键点"展开说、剖深说,形成详实准确的资料,让调研报告有质量、有水平。解决问题不能"挂在嘴上",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抓手里、坚决有力加油干,始终把"造福于民"作为价值观,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必须扛起的职责使命,走到前沿、冲在一线,多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经受磨砺与考验,保持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毅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推动问题的解决。

讲好新时代"千万工程"故事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随着主题教育的走深走实,主题教育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正当其时,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专题调研报告纳入主题教育学习单,可谓恰逢其时。"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通过访遍"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攻克"千险万难",理清"千头万绪",想尽"千方百计",亲自推动实施的巨大工程。"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农村"千变万化",农民"千恩万谢",农业"千载难逢"。值主题教育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讲好新时代"千万工程"中"清江一曲抱村流"美丽乡村故事,"纸上得来终觉浅"调查研究故事,"弄潮儿向潮头立"担当实干故事。

置身"清江一曲抱村流"的美景,讲好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故事。如今的浙江乡村,犹如诗画"清江一曲抱村流"。新时代美丽乡村故事,是20年来,浙江历届政府紧紧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顺应形势发展和实际情况,持续升级"千万工程"。从起初实施的乡村环境整治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宜居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乡村现代化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每一次升级都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汲取"千万工程"经验,"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新时代的农村"颜值"更靓,农业"路子"更宽,农民"口袋"更鼓。

厚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情怀,讲好新时代调查研究的故事。浙江乡村的今天,是习近平同志厚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情怀,弘扬"唯实求真"的寻乌调查研究精神的结果。20年前,习近平同志用118天,走访了浙江11个地级市、25个县,一村一地走访调研考察,在熟悉掌握省情农情村情民情后,重磅推出"千万工程"。2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冒着严寒酷暑下基层、进村屋,下车间、进厂区,下码头、进船舱等。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顶风踏雪入太行,进村入户看真贫;大雨滂沱,积水没过脚面,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武汉新港工作人员了解物流情况;不辞劳苦,辗转千里,来到广汽研究院座谈交流,寻求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习近平同志几十年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用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调研故事,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特别是"千万工程"中的调研故事,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沉下心来、弯下腰来、投身基层,聚焦治理"难点"、民生"痛点",寻最难啃的"民生骨头",求最难解的"民生方程",攻最难破的"民生难题",让新时代调查研究故事出新、出奇、出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