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32篇)(第7/7页)
主题教育不能有"及格心态"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即将拉开序幕,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学习贯彻过程中,绝不能有应付了事的"及格心态",必须真看真学、真查真纠、真抓实干,高标准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真正交上一份高分答卷。
主题教育学习切勿"蜻蜓点水"做样子,必须真看真学方能指引前行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深刻、涵盖面广。党员干部如果只是东翻翻、西看看,就只能学到皮毛,无法真正会用善用;如果只挑选自己专业的领域和感兴趣的部分看,就会被"一叶障目",无法真正形成体系;如果只学不用,就沦为了形式主义,无法真正起到应有效果。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将当下实际需要的重点知识融会贯通,在学深悟透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思考领悟中填补自身认知的缺陷、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感,从而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行方向,真正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行动,上升为成果。要有系统学习的意识,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看成整体来学,进行联系来学,真正在脑中构建起完整的"四梁八柱",从而能够从大局出发整体看待问题,保证跟上时代发展不落伍,紧跟党的路线不动摇,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主题教育整改切勿"浮于表面"走形式,必须真查真纠方能牢守风清气正。主题教育成效好不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风整改是否到位,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党员干部若是没有自我革命意识,不去真找问题,不敢面对问题,自我忽视问题,只浮于表面扫扫,那么就容易养成走歪的"政绩观",走向不归路。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进行政治体检,不仅仅要打扫表面的政治灰尘,更是要从深处分析问题根源,通过深刻的自我剖析、他人的把脉会诊真正找到问题点所在,进而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对症下猛药,坚决纠正行为偏差,解决思想不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摆正态度,正视发现的问题,绝不能怀有应付心理、侥幸心理,真正从小事小节做起坚决杜绝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避免认知不足陷入"我以为"的错误导向,真正将党的叮嘱、党规党矩牢记于心,从内心树立起清廉之风,保证绝不逾越"高压线""警戒线",始终牢守风清气正。
主题教育实践切勿"敲锣打鼓"装幌子,必须真抓实干方能解决实际问题。说的再多、学的再多,关键还是要落脚于实践。党员干部要注意干的方式,切不能自我化简、照抄照搬,导致工作打折扣、失了味,最终没能解决真问题,必须将主题教育收获的真经与当下的工作现状、未来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发展的远光、全局的角度指导实践,目标明确、不打折扣去真抓实干。要带着迈开步伐深入基层,保证不带架子、不摆谱,和人民群众打开心扉交流发展细节,问清当下所需,问明当下所困,分好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针对性列好问题清单,带着"自找苦吃"的精神、"咬定青山"的决心、"走万里路"的韧劲迎难克难,通过真抓实干真正将问题做好销账。要以"时时处处见贤思齐"的学习心态,积极向人民群众请教土方子、巧路子,将人民的智慧融入下步实干过程中,真正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能享受到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提高调研质量要有"实"招"严"律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因此,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一定要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做细做实做优调查研究,在计划、统筹、方法和作风上要有"实"招,杜绝形式主义;在要求、组织、途径和纪律上要有"严"律,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全面推动调查研究落地见效、主题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谋篇布局要实,严格调研要求。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既是我们推进一项工作所采取的基本方法,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方法论。因此,我们在从事调查研究过程中,务必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方向,调查什么、研究什么以及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自始至终在谋篇布局上都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在各个环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是调研取得高质量的基本保证。调研工作要从系统全局上把握,思考的站位要高;剖析问题要追根溯源,弄清问题发生的根源,剖析问题产生的机理,梳理问题存在的矛盾,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做到见树木更见森林,从而提高调研工作的质量。
统筹安排要实,严密组织实施。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大兴调查研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上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因此,做好调查研究要"致广大而尽精微",统筹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等关系,做到组织严密、实施有力。调查研究要明确选题,制订详细方案,理清阶段步骤,突出关键重点。方案书要实,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每个阶段工作要点;时间表要实,明确调研的整体安排及各个节点的时间要求;路线图要实,坚持走群众路线,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面前不绕道。要与年度工作结合融合,防止出现"两张皮",通过调研推动全局工作,促进重点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方法方式要实,严防不求甚解。调查研究本身并不复杂,有问题直奔现场,不打招呼直插一线,这样的调研方法得到的都是"真经",但有的调研就是将本来简单的方法"去实存伪",人为安排,把调研变成"调演",使调研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调研因方式不实,想一出是一出"跟风走",非但努力白费,而且徒增基层麻烦等问题。因此,我们在调查研究时,方法方式上一定要诚实务实,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这样,才能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把调研作为常态工作,有事没事出去转转,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大道至简,往往越简单越有效;要善于站在"高位"看问题,从"指示精神"中对表对标找准问题;要突出重点、直击要害,不吹毛求疵、乱定调、瞎拍板,把一个问题变成两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起到事半功倍、助推发展之效。
工作作风要实,严守工作纪律。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必须严守工作纪律,坚持脚踏实地、求真求实的作风,这样的调研才切实可行。要在调查研究中树新风立正气,轻车简从,不搞排场,不增加基层负担,不干扰基层工作。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掌握最底层的情况,知道最紧迫的需求,切实做到真调查、真研究。要提高调研质量,既要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又要找出解决困境的途径,还要开出解决难题的"良方",通过调研切实发现和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基层减负,做到帮基层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使调研成为一个"做好真调研、展现真实效、促进真转化、得到真成果"的过程,以调研质量的提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读懂"浦江经验"背后的"下"字密码
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金华市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历经20年,"浦江经验"早已从浦江一地推广到全国各地,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浦江经验"背后的"下"字密码。
以"自下而上"的务实作风,做"变上访为下访"的"下位"者。"领导多下去,群众就少上来"。以"浦江经验"解基层之难,从群众上访到领导下访,其实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坚持的是"一竿子插到底"的钻劲。要知道,群众意见大、矛盾集中的地方,不能逃避问题"绕路走",反而要直面问题"迎上去",通过"自下而上"的调研及"由上到下"举措的实施,将自己下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难度最大的地方,努力推动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知民心、通民意,领导干部必须主动降下身位、躬身向下,不能道听途说。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落到实处,尤其是基层党的干部更要吃透政策,将政策红利传达基层,要知道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让老百姓理解,让利益惠及广大群众,真正达到为民谋福祉、解民忧。
以"民呼我为"的为民情怀,做"真下真访民情"的"真下"者。国之大者,在乎民也。信访系民生,"民生无小事",要一件接着一件干,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习近平同志在2003年确定拟接访县时明确指出的,"浦江信访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就到那里去"。"浦江经验"是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之所以能赢得民心,是把为民实心实意办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事要解决"上,诸如深入开展"千人包千村、万警进万家"大走访办实事活动,正是"浦江经验"的生动实践。各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立足岗位既要站在群众中间,也要能在无远弗届的网络空间互加"网友",才能全方位融入群众心间。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只有有了踏遍千山万水的求实精神、走访千家万户的调查基础,把话筒递给群众,把焦点摆在桌面,才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听到群众的"真心话",熟知群众的"真问题",才能练就对民生诉求的精准,为民服务无愧苍穹。
以"敢为善为"的担当精神,做"解天下第一难事"的"下功"者。"浦江经验"缘起于对复杂问题的直接面对、系统考量与及时有效解决。2003年,"浦江经验"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首创,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对问题"一盯到底"的态度。践行"浦江经验",要有敢当"热锅蚂蚁"、敢接"烫手山芋"的韧劲。当年,习近平同志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为此,要解难题,就要从习近平同志的率先垂范中汲取教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为民考量问题,要多思考"既要如何""又要如何""还要如何",不断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把解决群众问题的责任担当扛在肩上,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期盼。
解码"浦江经验"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迎考",真正下到一线、沉到一线解难题,一级带着一级抓下去,一年接着一年干下去。时至今日或更长远未来,究其"浦江经验"何以能历久弥新?答案也在必然"走下去"的为民实践道路里。切记,这条道路不能"变味",不能"点"到为止,一"下"了之,唯此才能交出一份熠熠生辉的人民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