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政机关各部门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6篇)
2023年党政机关各部门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汇编(16篇)
目录
1.淬炼"四色" 推动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2
2.奋力写好新时代市场监管答卷 4
3.居安思危 动员先行 6
4.凝聚奋进力量 建设健康厦门 8
5.全力以赴 优质高效服务大局 10
6.深学笃行 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建新功 12
7.深学笃用 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14
8.深学细悟强党性 特区"三农"建新功 16
9.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外事答卷" 18
10.推动厦门国有经济 高质量跨越发展 20
11.新思想引航程 高质量建新功 22
12.学思践悟铸忠诚 崇军拥军显担当 24
13.学思想 担使命 办人民满意体育 26
14.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8
15.争当新发展格局 节点城市排头兵 30
16.铸就蓝色梦想 扬帆蓝色航程 32
淬炼"四色" 推动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正紧紧锚定主题教育目标任务葆本色、提成色、正底色、显特色,着力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学铸魂,坚定信念葆"本色"。深刻认识应急管理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建设必须居于首位,坚决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两个至上",主动将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国家安全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中思考、谋划和推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以学增智,深入调研提"成色"。坚持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细化确定19个主题,局班子成员和各处室、单位领题解难,着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使调研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切实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学正风,磨砺作风纯"底色"。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与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结合起来,常态落实每两周问题滚动整改提升,推进"四个一"措施,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精神提振、以正向激励推动积极作为、以精准问责促进责任落实、以容错纠错护航创新热情、以拉伸短板强能力增自信,真正做到"查找差距转作风、担当作为争一流"。
以学促干,守正创新显"特色"。将主题教育焕发出的热情干劲转化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际行动,聚力构建层层压实的责任体系、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满足"全灾种、大应急"的物资保障体系、全周期的预案管理体系等,把各类安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减轻灾害事故损失,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应急力量。
奋力写好新时代市场监管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厦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监管、提升服务,奋力写好新时代市场监管答卷。
全面紧扣人民至上主线。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厦门市场监管工作一头连着500多万市民群众、一头连着88万经营主体,既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也要维护好市场秩序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包容审慎,统筹"法理情"、把握"时度效",让监管既彰显力度又不失温度。
全链筑牢营商环境基线。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稳主体稳增长。在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上下功夫,细化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持续做好办事流程"减法",推动商事登记确认、企业歇业等改革创新落地。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上下功夫,抓好公平竞争第三方独立审查创新试点工作。在事中事后监管上下功夫,构建全链条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建立信用惩戒"缓冲区"、信用修复"一网通办"。
全域聚焦质量发展高线。联动实施质量强市、知识产权、标准化战略,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支撑。强化创新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做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和打击侵权行刑衔接,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质量赋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食药检院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质量基础建设,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强化标准引领,推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服务平台运用,健全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准体系,培育标准"领跑者",助力企业掌握市场话语权。
全力守住民生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抓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安全。坚持预防为主,发挥抽样检验"哨兵"作用,深化"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行动,抓好安全常识科普工作,严控安全风险。创新监管方式,深化食品供厦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建设,全面推广零售药店智慧监测系统,不断拓展远程智慧监管应用场景。维护消费权益,全面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塑造良好消费环境。
居安思危 动员先行
市国动办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为契机,奋力推进我市国防动员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决不辱使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带着感情、带着嘱托、带着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原原本本学,通过集中研学和个人自学,努力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又有实地感悟学,走进深田社区、军营村、白交祠村等教育基地,寻足迹、悟思想,学出感恩奋进、学出为民担当;更有立足岗位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提升动员能力。紧紧围绕"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战略任务,全面提高平战结合、全域遂行、精确高效的国防动员能力。建立完善需求提报、军地协调、检验评估体制机制,加强战备建设协调兼顾、资源要素统筹共享、拥军支前有效供给,努力推进国防潜力向国防实力快速转化。着力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深化人防审批服务改革,推广城市综合管廊人防建设试点成果,推进厦门"人防地图导航"App落地应用。主动适应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快角色和职能转型,强化系统思维,严密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改革落实。
锤炼过硬作风。坚持在"闯"字上用力气,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增强创新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质效。围绕"打基础、补短板、勇创新、强素质、开新局"的工作目标,深入调查研究,以重点工作为突破口,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聚精会神、齐心协力,积极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和厦门特色的建设路径。立起准军事机关的高标准,雷厉风行、说干就干,通过平时实训实战和重大任务的磨炼锻炼,进一步提升援战备战的素质本领,努力在国防动员建设赋予的新使命中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凝聚奋进力量 建设健康厦门
开展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市卫健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突出自觉性,建设高站位卫健队伍。主题教育总要求的首条就是"学思想",学思想贵在自觉。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要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方面做到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健康厦门建设中,激发凝聚力、催生战斗力,学出勇立潮头的精神风貌,学出勇毅前行的奋进姿态,建设一支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敢为、敢干、敢争的卫健队伍。
二、突出质量性,建成高水平健康之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们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建成高水平健康之城。要加强智慧医院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建立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要推进"无纸化、数字化、互联网化"运作模式,解决群众"看病烦"的问题。要推行"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解决群众"看病累"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解决群众"康养难"的问题。要推动托育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带娃难"的问题。
三、突出公益性,建立高效能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要坚持公益性,建立一整套高效能医疗服务体系。要以"红帆领航 健康同行"主题活动为牵引,持续开展"一院一品牌""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倡议医护人员争做"守护健康之城,点亮文明之光"的示范者、践行者、传播者。要提升服务能力,把优化诊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等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全力以赴 优质高效服务大局
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拓领域、强能力、优服务",发挥统计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综合性基础性作用,全力为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统计保障。
一、学深悟透,提升服务水平,在高质量统计监测上谋突破。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统计事业改革发展。"快"研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分析研判和统计指导,深入分析指标数据匹配性和支撑要素,快速研判趋势、抢抓工作先机。"新"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聚焦"三新"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统计工作,完善核算方法、优化指标设置,统计改革创新工作蹄疾步稳。"优"服务。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优势,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靠前服务有"力度",统计分析有"深度",专项调查有"精度"。
二、细照笃行,持续夯实基础,在完善统计体系上促规范。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准确把握,落实落细到统计工作中去。完善机制保障。根据《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统计体系的若干措施》,优化统计工作机制、规范统计业务开展、凝聚全市各级统计工作合力。开展导师计划。开展镇(街)统计人员一对一挂钩指导的"导师计划"行动,促进提升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基层指导。开展"统计服务下基层"行动,组建服务小分队开展一线益企服务,灵活采取线上视频课程与线下集中培训等形式,全方位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
三、砥砺奋进,打造统计精品,在服务社会百姓上求实效。
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计发展为了人民,统计发展依靠人民,统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系统多维展示厦门高质量发展成果。全力以赴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在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现代产业、数字经济等方面开展有深度的调研分析,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作好回应解答,做有故事、有温度的统计数据解读。
深学笃行 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建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赋予了"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新使命新定位。市交通运输党工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坚决扛起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
坚持深学真学,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新时代味""交通味",建立并落实"五四三二一"学习机制,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学习材料,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到全员覆盖、全程贯穿、全面学习,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工作重难点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直奔问题去,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听真话、察实情,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认真梳理在推动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开展"以'特别高的纪律、理想、作风'推进特区高质量发展"专项整治,推动难点问题整改落实,并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坚持服务为民,进一步推动交通发展。纵深推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部署,推动福厦高铁厦门段、翔安机场高速、溪东路、芦澳路等项目建设,做好第三东通道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为引领,加大物流产业招商力度,进一步发挥物流产业的支撑作用。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加强常规公交与地铁、BRT的接驳,加强出租车、网约车行业管理,抓好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运输保障,抓好安全生产,努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品质,不断增强群众对交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学笃用 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文旅局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笃用、知行合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学思想悟原理,凝心铸魂强化忠诚。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引导文旅系统党员干部在追根溯源学、融会贯通学中,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出忠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出本领素养,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旅部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强党性顾大局,坚定理想牢固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站位新时代、牢记新使命,文旅系统将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两个大局"的规律性、互动性,增强胸怀"两个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当中,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当中,思考、定位、谋划,坚定扛起新的文化使命,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三、重实践谋创新,开拓思路促进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发展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旅系统将强化创新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以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坚持"两百"方针、"两为"方向,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员招商,打造一批文旅新业态龙头项目,持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建新功惠民生,践行宗旨造福人民。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文旅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文化为民,旅游为民,围绕加快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和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战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市民文化节、中秋旅游嘉年华等文化活动,培育更多具有厦门格调的文化品牌,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