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主题教育和二十大精神学习班辅导报告(第2/3页)
第二是战略基点:把准战略基点,需要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打下更牢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基调和主旋律,每一个地方包括我们XXX,都要积极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探索有效支撑,努力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首先是工业主导。作为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工业始终是XXX的命脉;XXX依靠工业走到现在,也必将依靠工业走向未来。那么在这其中,我们如何利用好现有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让XXX的工业出特色、出优势,让高质量发展有支撑、有成色?我理解,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脱胎换骨",就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经济增长乏力、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传统产业不改造提升,发展空间会越来越窄,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当前国家重视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抓紧时机新上项目,不能局限于扩产能,应更加注重内涵式提升,重点围绕信息化改造上项目,围绕装备升级上项目,围绕市场导向上项目,围绕淘汰落后产能上项目,以技术改造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就像我们的有色金属加工,可以延伸发展特种金属制造,进而拓展为新型材料。之前和不少研究机构包括一些技术人员交流中,他们都在讲,XXX从传统产业看有优势,转型有非常好的基础,特别是围绕新材料转型升级,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新材料还是围绕钢基和铝基。那么在钢的基础上、在铝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现代冶金科技研发,完全可以把XXX打造成为现代冶金技术金属新材料基地,这是我们转型发展非常好的一个方向;就像大友、索通等精细化工可以向后端延伸,进而发展化工新材料,这些都是"脱胎换骨"、赋能升级的过程。第二个关键词:"强筋壮骨",就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集群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符合发展导向的系统集成和高效聚合。这就需要我们以巩固产业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条为方向,推动产业向关联度高的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拳头"产品,走"专精特新"之路。像铝产业,我们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很好,形成了以电解铝为主体的产业链,现在正积极推进氧化铝项目落地,促进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虽然氧化铝在全国产能过剩,但在西北地区起码在西北五省还是空白,目前仅我省电解铝就有近250万吨,每年需500万吨的氧化铝外购。我们引进的河北文丰600万吨氧化铝项目,就是能保证上游氧化铝的安全稳定供应、提升中游电解铝品质和规模、做强下游铝箔铝板等高端铝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包括刚才讲到的以铝为基的新材料铝镁合金、铝钛合金等等,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铝制品深加工"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使XXX真正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铝产业基地。第三个关键词:"蓄势赋能",就是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体制牵动、新机制驱动、新产业拉动,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高附加值、低能耗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比如新能源就是当前最大的"风口",国家正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今年31个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1个省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12个省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那么在这股东风下,我们如何更好借势发展?除了光伏产业,利用我们的区位、利用我们的基础,我想我们的氢能、储能、甲醇、绿氨、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都是XXX很好的突破点,近期我们就极有可能落地一批与此相关的新能源延伸项目,包括和吉利合作的甲醇制造、甲醇汽车制造等等。和其他地方比,我们既有风光资源丰富的优势,也有大型企业厂区、矿区及矿产品运输专线等应用场景,这些为我们抢占先机、弯道超车、壮大相关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吉利为什么会选择在XXX探索造车?为什么掌握集团甲醇重卡落地XXX?除了看重光伏资源,还因为我们的综合优势,我市处于新疆能源、物资出疆东运的战略要地,有非常丰富的物流资源,围绕这些资源我们也能做好文章,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放大优势、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其次是内需拉动。面对"双循环",最重要的还在于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核心是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加重视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投资方面,俗话说:"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对于我们西北内陆城市来说,主要是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投资,就没有G党P、没有产出。目前我市投资的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S06酒嘉绕城高速、讨赖河综合治理、"一馆两中心"等重大项目都已接近尾声,像机场改扩建这样正在建设的大项目较少,投资支撑不足。必须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全力做好谋划论证、项目包装、对接争取工作,在城市更新改造、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实施更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优质项目,以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消费方面,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火力全开,全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商圈消费、地铁人流、景区消费、城配物流活跃度等指数大幅提升,说明消费呈现全面回暖向好态势。我们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抓住文旅市场井喷增长机遇,立足抢占市场、做大流量、提升品质,聚力做好文化旅游整合提升文章。前段时间我在调研中看到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关城景区省外游客占比78.19%,其中排前五的分别是广东、四川、新疆、江苏、陕西;而方特丝路神画省外游客占比仅为20.51%,主要来自新疆、青海等周边省区以及省内的张掖、酒泉、兰州等地。两个景区仅仅就一路之隔,这就充分印证了刚才所说的景区之间联动不足,如果关城景区这78%的省外游客,其中有一半能够到方特去,产生的餐饮、住宿等带动效应都是非常大的。但现在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省外游客看完关城就走了,基本上不在XXX停留,"过境游"的现象比较突出。下一步,我们要通过联票通票套票、限时打折、与旅行社建立利益联接机制,以及大力发展研学游(这是一季度包括五一期间非常大的亮点,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增量)、建立一批特色研学基地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放大XXX关城这一金字招牌和5A级景区的龙头带动效应,加快市域内景区联动发展,提升旅游内涵品质和吸引力,真正把游客留下来、让游客能消费,切实以文旅产业带动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这方面我们可做的工作非常多,周边景区已经把路都蹚出来了,我们的IP很大,是一个世界级的IP,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但是我们围绕关城旅游产品的供给特别有限,你想让人家留下来,那么人家留下来干什么?参观完就走了,没有更多的、有效的、打造好的旅游产品供他们消费,他们想花钱想消费没有旅游产品。而且我们旅游时长确实非常有限,关城仅仅是白天,过去虽然做过夜游但是晚上仅仅是有照明,允许游客晚上参观,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够。而现在全国很多有名的5A级景区都把夜游打造的非常好,远的不说就我们跟前的张掖丹霞,夜游的人数在特定时间段超过了白天的人数。我们要把夜间的旅游效果也充分挖掘出来,而且参与关城夜游的游客也必然是要过夜的,不可能连夜就走。今年我们三大中心的游客中心要建成启用,那么长城博物馆一万多平的场馆,我们怎么探索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展示手段,把这块的资源盘活运用起来,作为吸引游客参观打卡的热门景点,这些都要在下来之后做深入研究、做广泛探索,要抓紧行动起来。文旅局、文旅集团有了一些初步的考虑,我想今年夏季一定要把这两项工作推动起来、实现起来。
第三是招商增量。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小、自有财力有限的城市来说,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旋律,借助外力扩大投资、提升增量、推动发展。关于招商引资工作如何做?书记在昨天的招商引资大会上已经作了全面辅导,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就不再赘述。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以百倍热情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第四是营商环境。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谁的环境优、谁就发展得好。我们XXX需要打造怎样的营商环境?我想就是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富生命力的营商环境,努力使审批事项越来越少、办事效率越来越高、企业获得感越来越强。我们要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论国企还是民企,不管大、中、小、微何种规模的企业,必须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全力扶持。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把执法行为与帮助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规范涉企检查,包容审慎监管,尽量避免企业背上"信用污点",避免企业因小过失、贻误大发展。我们要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立足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加大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力度,扩大"弹性办""帮办代办""一件事一次办"等特色服务范围,从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生命服务,真正让企业办事不难、轻装上阵。我们要着力打造企业满意的政策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过去政策出台方式方法不对口,效果不尽如人意,要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今后凡是与企业相关联的政策,相关部门都要征求企业家意见,做到政策精准供给,不干出力不讨好的事,不要做两张皮的事。像今年2月我们出台的《促进经济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涉及财税支持、金融服务、降低市场主体成本等多个方面,都是"真金白银",而在制定出台过程中相关部门都征求了企业家的意见,出台后社会反响、市场反响都非常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通过免申即享、网申捷享、代办直达等方式,过去我们政策出台了就视为工作完成了、视为为企业服务了,现在我们一定要转变这种观念,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研究政策、出台政策还要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真正让惠企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另外我想今天作一要求,出台的涉企政策一定要做好政策出台后评估,真正评估政策社会效果怎么样、市场效果怎么样、企业反响怎么样,来倒逼、指导我们提高出台政策的精准化水平。我们要着力打造亲清有度的政商环境。各级干部都应当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家的事,把企业家当做自己人,把帮助企业"解决多少问题、带来多少实惠"作为标准,做到"无事不扰、难时出手",企业不需要时,感觉不到政府存在;企业需要时,政府能够第一时间无处不在,坚定企业投资XXX、深耕XXX的信心,把XXX真正打造成为项目投资的"洼地"、营商环境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第三是必然要求:遵循必然要求,需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好成效。XXXXXX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XXX而言,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就是全域城市化。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XXX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在全省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之所以在全省率先支持我市推进全域城市化,我想也是基于咱们城市大、农村小、城市化率高的实际,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机遇、重大利好。那么首先就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全域城市化?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全域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高级状态,并不是全部、全面城市化,不是不要农业、不搞农业,也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在拓展城市空间和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理念去引导和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所辖地域范围内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XXX全域城市化的关键不在城市而在农村。那么对XXX来说,如何推动全域城市化,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我想有这么几个目标是需要实现的:
一是让农业经济"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全域城市化归根到底也还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关键就是土地和产业的高效集约。我市总共10万亩耕地,本身量就不大,还分散在各个农户手中,每家的土地又分散在不同区域,我调研过程中看到,最多的一家土地分散在六处不同地方,属于典型的"零碎田",这就导致农业产业规模小、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想这是我们农业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和阻力。为了破解这一问题,今年我们把"土地流转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先流转集中、再整治提升、同步配套产业,现在已经完成了4万亩土地的集中流转目标。那么后续如何经营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做好土地整治、同步配套产业。我们不能费这么大劲只是把土地从农户手上流转过来,到最后还在集体手中,过去种的啥现在还是种的啥,过去啥产出现在还是啥产出,涛声依旧!这不是我们干这项工作的初衷,关键是流转之后能够实现最大的效益,这就需要做好整治、同步配套产业,整治上必须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把零散的"小田"整治成高标准的"大田",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产业配套上就是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布局精品林果、精细蔬菜、花卉苗木等高附加值的农业园区,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深化农业"+深加工""+电商""+旅游""+康养"等模式,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具有我们XXX特色的农业产业形态。
二是让农村环境"美"。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就咱们XXX来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都是高的,但农村人居环境与收入不成正比,而且与周边地区和兄弟市州也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市上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配套道路、渠网、路灯等基础设施,农村面貌确实有了一定改观。但实事求是讲,年年投入不少、但不少资金撒了胡椒面,村民的居住条件没有根本性改变,有"面子"没"里子",前墙后院看起来确实新了也整齐了、好看了,但到里面一看房子有的还是土坯房,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在座的大部分都是XXX土生土长的干部,对农村情况也熟悉,咱们XXX现在有多少人还长期在农村生活?有多少人还计划在农村呆?而且现在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咱们每个村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近郊、有的远一些,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像断山口常年居住的就那么10来户几十人,有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专门配套相关基础设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循序推进,下决心改变农村居住条件。今年我们结合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在具备条件的断山口村个别村组先行先试,推进撤村并居、人地分离,就是争取能够在试点集中居住方面取得突破,以点带面、由表及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让农民腰包"鼓"。前面讲到土地流转、集中居住,这两项工作都是乡村振兴破题的关键,我觉得最核心的还是解决好农民后顾之忧、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在这方面周边市州已经暴露出了问题,值得引起警惕,有的把农民都集中搬到一起,农民上楼了、没有地种了,也没有收入来源,农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有返贫的风险;有些农民想养个鸡养个鸭,也没法养了,更别说养羊养牛了。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地分离后农民到底怎样来实现收入的稳定?我想首先就是土地联结收益,充分发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农民的收入也由原来单一的土地收益变为"土地保底收益+年底收益分红+日常劳务收益"等多份收入、多种收益组合。关于规范组建合作社、高效经营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XX书记在陇南工作的时候作了深入的探索和创造,被时任唐仁健省长充分肯定为"宕昌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全省的贫困县都去宕昌学习,我也去现场学习过,应该说这个模式对全省脱贫攻坚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我想,在现在乡村振兴中,在促进农民增收过程中,也有巨大的引领作用和意义,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再一个是发展劳务经济,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后大量农村劳动力释放,我们就可以依托工业优势,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前段时间和晋婷市长商议怎么增加农民收入,四种收入中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就是工资收入,而且我们XXX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规模又不是很大,镇村能掌握、帮扶单位能顾得上,就近有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工地,能够有效的消纳。现在索通等很多企业招工都很难,我们就是要建好对接机制,优先保障本地农民就业,并提前做好对口培训,实现更好的岗位匹配。第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集田园采摘、农事体验、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提升星级农家乐和民宿档次,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吸引市民到农村消费,真正让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使乡村旅游成为百姓致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