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2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意识形态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导,深入学习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定位的创新发展

科学准确定位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不同阶段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表述不同,曾使用过"政治宣传""思想教育""鼓动工作"等概念。毛泽东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样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与否影响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稳定,提出思想宣传工作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各项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其置于党的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不同领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独特且成效显著的思想宣传工作,发挥了凝聚人心、思想引领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前,党一直用"生命线"来定位意识形态工作,其意义是彰显意识形态工作之于其他一切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生命线"定位的基础上,明確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新判定。这一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成绩斐然,但仍存在难以革除的顽疾,一些领导干部片面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对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加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侵入,并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各种新闻网站等互联网媒介肆意传播,对人民群众乃至领导干部造成一定的思想误导,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系列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严重威胁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将意识形态工作从"生命线"上升到"极端重要"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更是表明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地位认识的升华。只有真正领悟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事业中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的工作,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切实发挥意识形态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定位,使更多人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国家长久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风向标。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重大意识形态问题敏感度低,主动放弃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重威胁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并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指出在原则性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道路和旗帜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原则性问题。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地反对"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一方面,应注意避免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结合时代条件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思想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在避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问题上,苏联解体给我国上了生动一课。导致东欧剧变的因素多样,但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种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最终导致思想防线被攻破,这是无法回避的重要诱因,最终导致偌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瞬间坍塌。苏联的悲剧警示了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的,思想领域的混乱是潜伏性的、长期的,极具颠覆性危害,必须增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历史和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政权是否稳定,政治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除需要强大的国防硬实力之外,文化软实力同样重要。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置于国家建设的关键位置。

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将思想渗透的焦点瞄准中国,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等,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试图让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此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如处理不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问题,将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迟滞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工作全局,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做好思想舆论斗争,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聚焦现实中的各种意识形态问题,厘清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从组织领导、方针原则和工作任务三个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思路进行梳理,提出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的观点和方法,为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的创新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针对如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为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从全局层面统筹安排意识形态工作各项举措,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正确,实现党对意识形态全面管理。全面提升党对意识形态话语的领导,需要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领导力量。

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一些错误思想观念趁机涌入国内,加之改革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遭受严重冲击。面对这些现象,部分党员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责任意识淡化,对意识形态问题缺乏责任担当,将意识形态阵地拱手让人,致使意识形态安全失去保障。针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管理失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责任机制,并从总体要求和考核办法、处罚规定等方面明确相关部门与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强调党员干部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应敢于负责,对社会焦点和舆论热点保持高度敏锐性,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意识形态风险的问题,敢于迎难而上,与各种错误言论作斗争,这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意识形态工作方针原则的创新

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正确,不断取得显著成就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工作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处理好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有机结合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意识形态工作是联结党和人民的重要工作。只有构建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科学认知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项风险挑战,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群众的作用。"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没有特殊利益的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各项事务的看法和主张,都源自人民,是对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的进一步凝练。因此,必须坚持党性,严格落实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决策。同时,人民性也无法脱离党性,只有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诉求。人民满意与否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依据,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导向,使各项宣传工作紧密贴合群众实际,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支持和拥护。

二是处理好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问题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党中央一直强调要把握好思想工作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但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未能科学认识经济建设与思想工作的关系,造成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失衡的局面,不仅导致道德滑坡、腐化堕落、价值扭曲等不良现象,而且造成了极大的意识形态风险隐患。习近平总书记厘清二者关系,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再次指出经济建设仍是目前党的中心工作,在各项事业中处于决定性地位,意识形态工作要围绕经济工作展开,不能偏离中心工作,也不能取代中心工作;另一方面,指明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作用,警示了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巨大风险,为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的关系,防止和克服物质建设和经济建设畸形发展提供了原则遵循。

三是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有机结合。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主动出击,协调发挥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的作用,必须"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是思想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看清积极正面的成绩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我们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此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艰巨的现实挑战,而正面宣传能够鼓舞人心,激发全体人民团结合作、共同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在坚持正确宣传的同时,还应把舆论斗争作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思想舆论斗争,克服错误言论的负面效应,为意识形态工作营造清朗空间。只有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互为补充,才能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意识形态工作任务的创新

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虽然意识形态工作的环境、對象等发生新变化,但根本任务没有改变。

一是坚持"两个巩固"。新时代,各项事业成就显著,越发接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然而,伴随市场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诉求和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一些人趁机宣扬意识形态多元化,甚至有人肆意捏造否定党史、国史、军史的"野史",攻击诋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污名化、妖魔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部分民众甚至党员干部对政治信仰产生怀疑,严重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不仅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强大的政治定力以及高度的政治清醒,也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有助于我们科学辨识错误思潮,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思想支撑。

二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新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解释力,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错误社会思潮将矛头直指党的指导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通过造谣、抹黑、诋毁的手法扰乱人心,企图煽动推翻党的领导;另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抓手,在关涉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上提出与党和国家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话题设置和争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性。此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宣传工作中出现的短板,尤其是僵化的宣传话语方式,导致群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形成心理藩篱。针对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建设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提升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解释能力,剖析错误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揭示其提出的各种方案主张背后的意识形态本质,有力回击错误思潮;需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亲和力,从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思想舆论、凝聚人心的重要功能,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略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从具体工作领域和具体战略两个层面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领域的全新部署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局势得到根本性扭转。但在意识形态建设中还存有许多顽症,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仍存在可能诱发意识形态风险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重点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安排、新部署,对切实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凝聚人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因其具有的低门槛和影响广泛的优势,成为了网民彰显个性、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媒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也使得网络成为多种社会思潮的聚集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网民用户不断增加,敌对势力注意到网络空间的广泛影响及管理漏洞,通过发表断章取义、剪裁拼接的网络信息吸引用户眼球,使得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等"噪音"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建设遭遇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新时代,必须大力提升对网络技术应用的监控能力,主动出击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巩固和支持"红色"地带的声音,引导和争取"灰色"地带的人群,严厉打击和遏制"黑色"地带的势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青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青年是否拥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关系未来各项事业建设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是思想和政治领导,坚持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是保证高校办学方向正确性,保证高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接班人的保障。坚持党对高校的思想领导,处理好学术自由与政治原则之间的关系,既坚持政治性的本质要求,又遵循学术性的基本要求,严厉打击借"学术自由"名号歪曲、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论调,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更加稳固,切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遭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无法有效解释社会热点问题的关键原因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西方敌对势力借助其话语优势,陆续打造了诸如"修昔底德陷阱""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话语陷阱,企图扰乱人民思想观念,干扰中国的发展进程。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愈发重要,特别是面对思想文化领域价值的日趋多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丰富创新,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国外优秀理论成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用以解释现实问题,回击错误言论,从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意识形态工作战略举措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战略举措的新思想、新目标,为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

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主流与非主流思想交织,多元思想观念充斥,不同文化间交锋互动日益频繁,突显了文化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文化的全部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关键要素,文化竞争在本质上是价值观念的争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要抓住重点对象,领导干部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娃娃抓起,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少年儿童的基本遵循。二要采用文化熏陶等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再到家风校规社会公德,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部分,让人们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价值观。三要设立制度保障,健全功勋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从制度层面规范价值倡导,使人民内化核心价值观为行为遵循,切实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是增强对中国梦的宣传与阐释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话语日渐走入人们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打破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用贴近人民生活,便于人们理解和接纳的话语提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指出"要把中国梦的阐释同中国道路、中國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起来"。"中国梦"作为弘扬中国观念的载体,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诠释了中国发展的目标以及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有力回击了西方敌对势力针对中国崛起散布的"中国威胁论"等政治谣言。"中国梦"话语概念既具有政治主张的特征,又具备文化精神的特性,不仅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纳,消解社会共识弱化的困境,而且能够被西方民众所接受,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

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但国际社会仍存在许多误差,还应寻找合适的对外传播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努力传播中国声音,让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发展和中国道路。中国故事生动形象,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都是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客观理智地看待中国发展。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传播平台,更好传播中国声音。通过做大做强有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运用不同话语方式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智慧,让世界各国客观认识中国的发展变化,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1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9.

[3][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9.

[4][5][6][8][9][11][12][14][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5-36、21、23、44、22、29、55、105、200-201.

[10]本报评论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N].人民日报,2018-08-30(004).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