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加快培养战略科技青年人才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加快培养战略科技青年人才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闯基础研究无人区,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研究,取得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未来优先发展领域的领跑者,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奠基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精神引领作用,激发人才创新能动性,引导人才学术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紧密结合,做有价值、有用的科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科技自强自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生力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事关科技创新的未来,应筑牢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塔基",完善青年人才选拔、培育和使用机制,创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舞台。培养战略科技青年人才具有目标特征。战略科技人才应坚持使命导向,目标牵引。依托建制化优势开展国家战略需求的定向研究,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创新突破中发挥攻关支柱和战略组织作用,是科技创新的战略组织者、攻关领跑者报国为民的国之大者。要让战略科技青年人才在基础研究领域努力成为顶尖科学家、战略科学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闯基础研究无人区,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研究,取得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成为未来优先发展领域的领跑者,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奠基者。在技术领域努力成为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鼓励人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快解决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成为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在产业创新领域成为拓疆者、引领者。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形成标准,引领趋势,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成为满足和引领需求的创造者、组织者和领跑者。青年俱未达,岁月不我待。科技史表明,人才在25-45岁时最富创造力,重大科学贡献往往是科学家在年轻时做出来的。我国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岁,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截至2017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中,29岁以下的约占40%,30-39岁的约占37%,也即40岁以下的占比超过3/4。青年是人才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最具创新活力的"黄金期",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还一定程度存在人才评价"一刀切",人才围着项目转、科研围着职称跑等问题,青年科技人才在申请项目、职称晋升方面还会遇到一定的压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要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研导向,坚持"不论资历论能力,不看年龄看本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动力,让真正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国家战略科技青年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政府和人才依托单位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引导人才强化使命担当。引导人才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情怀,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精神引领作用,激发人才创新能动性,引导人才学术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紧密结合,做有价值、有用的科研。构建人才全周期培育计划。制定实施覆盖青年科技人才不同研究周期的科研项目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将科研项目计划和人才计划统筹起来,让人才项目和科研项目回归解决问题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促进人才在承担重大项目攻关中成长,成为领域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推动个人发展和团队建设相结合,发挥顶尖科学家传帮带青年人才的计划,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在人才申报项目、评选奖项,职称晋级过程中,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建设分类评价机制。基础研究领域人才评价以学术贡献为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评价以技术成果和定向目标实现为主,产业应用创新人才评价以效益和经济贡献为主。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建立稳定支持与竞争支持相结合的机制。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给予长期稳定支持,重视对非共识性项目的遴选和支持,培育青年人才探索性研究能力,形成前瞻性、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发挥"揭榜挂帅"效应,发挥激励机制的"鲶鱼效应",谁有能力谁上,培育青年人才战略性创新攻关能力。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精准识别人才。识别战略科技青年人才时,以结果为导向,重点在解决目标问题,给予相应待遇和褒奖,摒弃简单以论文、专利与奖项、职称相挂钩的做法,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提供高质量服务。建立起人才配套政策,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支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建设团队、开展创新活动和学术交流提供服务,培育青年人才的科研组织能力。设立青年人才基金,引导人才潜心科研,不为奔走项目资源耗费精力。把握人才规律。建立人才成长的快车道,推动人才成长弯道超车,加快成为顶尖科技人才。探索实施科研助理岗位,选拔青年科研骨干,委以学术重任,让人才在重大项目攻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担纲领衔,成为领军人才。保障人才科研时间,减少奖项评定、项目申请等事务对科研时间和精力的挤占。加大高层次人才选拔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推动人才国际化。建立青年人才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机制,培养人才国际化视野,增强人才创新竞争力。推荐人才在国际科技合作组织中任职,发起或参与全球重大科技计划,充分利用国际优质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国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制度,吸引国外人才联合开展研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