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二十大宣讲材料)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宋福范
(2022年11月1日)
今天,我以"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题,和大家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就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当前和今后我们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是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一,序言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序言部分,主要包括党的二十大的战略定位、大会主题,以及落实大会主题的"三个务必"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为了落实大会主题,序言部分还提出了"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第二,总论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具体来看,主要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基础;提炼了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基本路径。
第三,分论部分。分论部分包括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四部分至第十五部分。分论部分主要是分领域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
第四部分至第十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十一部分至第十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在国内和国际等方面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第十五部分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未来五年党的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四,结束语部分。结束语部分阐述了未来征程上必须把握的五个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团结的重要性、青年的责任,在更高层次上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报告的最后一段指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是"五个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了"五个牢牢把握",他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非常重要,为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引。
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的逻辑框架。党的二十大报告首先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指出,大会认为,报告阐明的大会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深刻理解大会的主题,对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非常重要。
紧扣着大会的主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行了梳理。
第一,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实践基础,对应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一部分。
第二,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应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
第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基本路径。其中,基本路径进一步展开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命任务,对应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三部分;二是战略部署,对应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四部分至第十四部分。
第四,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保证,对应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十五部分。
第五,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这部分讲团结要求,对应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结束语部分。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内容,在方法论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来理解,这样才能站位高、理解深;二是要联系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确立的大政方针来把握,这样才能认识深刻、认识到位。
下面,我主要从战略定位、大会主题、实践基础、理论指导、基本路径、政治保证、团结要求等七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
一、战略定位--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来看,首先,这四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大会;其次,这四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都以讨论和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党的重大问题展开。其中,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
二、大会主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指出,大会认为,报告阐明的大会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
那么,为什么说"大会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从基本理论的角度来看,大会主题集中体现了大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中心思想,体现了大会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大会主题而展开,是对大会主题涉及的核心问题的总体设计和系统回答。由此来看,理解了大会主题,就在很大程度上理解和把握了大会精神。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大会的主题",是从党的十五大开始的。党的十二大报告的提法是"这次代表大会的使命",党的十三大报告的提法是"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四大报告的提法是"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
具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二大报告题目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大报告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报告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报告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题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二十大报告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由此可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报告题目中的第一关键词,有时还是唯一的关键词。比如,在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报告题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唯一的关键词。虽然在党的十二大报告的题目中没有显示这一关键词,但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提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党的十四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题目中开始出现"双关键词"。比如,党的十四大报告题目中两个关键词分别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别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实际上这两个关键词强调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个从理论角度来看,第二个从事业角度来谈,也就是以理论为指导推动社会实践。从党的十六大开始,"双关键词"的设定就更有规律了。当然,首要的关键词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个关键词则是根据我们在各个时期面对的主要任务而设定,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次被写入报告题目,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说,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现在,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为报告题目中的关键词,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第一个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践基础、理论指导、基本路径、根本保证、团结要求等方面展开,形成了党的二十大关于新时代新征程上治国理政的宏大思路。
三、实践基础--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一部分首先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的工作,并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极不寻常",主要是强调过去五年我们走过的艰辛历程。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遭逢了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碰撞,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极不平凡",主要是强调我们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第一,党中央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第二,党和国家办成一系列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第三,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风险挑战;第四,我们隆重庆祝党成立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二)新时代十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第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第三,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第四,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第五,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第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第七,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第八,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九,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十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十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三,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第十四,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第十五,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新时代十年何以称为伟大变革
新时代十年何以称为伟大变革?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从实践维度看,新时代十年的历程极不寻常,成就极不平凡,是在解决党内突出矛盾中实现的,是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中实现的,是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中实现的。
第二,从历史维度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并不是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的变革,而是涉及从思想理论到制度文化,从发展理念和观念到发展的思路和战略,从党风政风到社风民风等各领域、各方面的系统性变革。
第三,从人民维度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少有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受惠的好时代。
第四,从长远影响维度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巩固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拨正和定准了党和国家发展的航向,开辟了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个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第二,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理论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报告在全面系统总结我们党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根据和实践要求,揭示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一部分既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也是一个突出亮点。该部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鲜明提出了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重要遵循,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科学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深刻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思想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了"金钥匙"。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的经验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其中,"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表述是党的二十大的新提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更深度认识。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领中国社会开辟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的主要道理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二)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可以说,"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也是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未来指引,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两个结合"做得越好,理论创新之源就越丰富,理论创新之力就越强劲,理论创新成果就越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必须坚持"从价值取向、基本立足点、原则方向、主要着力点、思想方法、胸怀格局等视角,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精神气质和思想方法,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要求。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就会更加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就会更加显著,就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条主要是从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的角度来谈的。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一条主要是从理论创新的基本立足点的角度来谈的。理论创新要有基本立足点。为什么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一条主要是从理论创新的原则方向的角度来谈的。为什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因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守正集中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则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条主要是从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的角度来谈的。为什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一条主要是从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的角度来谈的。为什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就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因之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