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思政教师培训材料: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提升青年政治认同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思政教师培训材料: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提升青年政治认同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上指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要总结好运用好庆祝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党大国典礼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定期举办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从身份、理论、情感、思想四个维度帮助青年塑造了政治身份、获得了政治知识、培养了政治情感、提升了政治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提升青年政治认同的价值意蕴

青年作为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政治认同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政治风气。可以说,青年只有"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才会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使命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并自觉参与政治活动、维持政治生活秩序。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极大地提升青年的政治认同。

1.塑造青年"政治人"的身份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通过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来塑造国家形象、凝聚政治共识。纪念庆典活动将个体与国家的命运、执政党的历史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产生与其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所区别开来的独特的政治动员作用。这种强化作用是渐进的,一年一度周期循环纪念庆典活动和"逢五逢十"重大纪念庆典活动的举办,能让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政治教育效应。通过观看典礼、参与纪念活动,青年有机会获得相对整齐统一的外部政治活动训练、获知国家的由来和政党的发展历程、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在直接或间接参与定期举办的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中,青年开始拥有了明确的自我定位和强烈的国家认同,产生直观的政治体验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由自然人走向政治人,实现个人的政治社会化。

2.建构青年对党史和国情的理论认知。青年的政治认同既包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又包含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国家战略部署的认同,而这些认同都建立在充分认知和正确判断党史和国情的基础上。当前"快""泛""短""浅""碎"的阅读方式,无形中消解了青年对党史和国情等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政治知识体系的深度阅读,导致青年存在对国情认知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刻等偏差,存在对党史学习缺少系统性历史认知和整体性把握不足等问题。党和国家的纪念庆典活动是开展国情教育和党史教育的关键契机,充分挖掘周期性举办、全方位宣传的纪念庆典活动所蕴含的政治价值,能够强化青年对诸如伟大建党精神和新中国成立过程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对党和国家政治文化形态的理解。

3.强化青年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青年的政治认同还包括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等主观因素,反映的是青年对社会政治的情感取向。这种情感取向在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的凝聚作用。纪念庆典活动通过政治仪式的制度安排,将"蕴含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追求",通过情景化、规范化和可重复地易于被青年所接受的方式,赢得青年的情感支持。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通过对历史记忆的回顾和书写,为青年营造共同的历史记忆。这种共同的历史记忆包含着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群体记忆和社会记忆,深入刻画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缔造者的核心能动者形象,促使青年建立起对党和国家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认同感。

4.规范青年对政党和国家的思想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通常都会在纪念日前后发布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为青年提供了一整套评判党的历史进程和现实发展的价值标准,引导他们清晰地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大国大党纪念庆典活动自上而下进行政治价值传递,能有效增强青年对党执政地位、执政能力以及对国家发展前景的信心,促使青年对党带领国家和人民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绩效进行正向评价,增强青年对党和国家的思想认同。

二、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强化青年政治认同的实现路径

1.通过大众媒介全方位传播,塑造青年的政治身份。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通过新闻报道、舆论渲染、全媒体推介等方式宣传主流价值观,强化青年的身份认同。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庆典专门制作的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就形成了破圈效应,引发了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青年在弹幕发言和二次创作中,对党史人物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凸现出对中国共产党创党历程和建党精神的高度认同,实现了青年自认是革命先驱"后来人"的身份建构。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和政治文化代际传承方式。"90后""00后"青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由个体认同到群体认同、社会认同,再到政党和国家政治认同的过程。青年群体通过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对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的双重参与,改变了以往与政党和国家的互动方式,由被动接受政治身份的归属性认同转变为主动承担政治角色的建构性认同,继而树立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使命担当。

2.依托丰富多样的纪念活动,提升青年党史国情认知水平。学校向来是专门化、系统化的政治教育机构,承担向青年灌输国家主流政治价值的教育责任,也是发挥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政治功能最有效的组织者。首先,可以通过校园纪念活动深化青年对党史和国情的理论认知。在纪念庆典活动日前后,学校可以组织开展集中观礼、学习研讨、文艺活动、文化展览和实地参观等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能在重大纪念日庆祝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在活动中涵养青年以爱国主义情感为表现的国家认同,达到将国家的主流政治价值与青年成长成才所应具备的政治意识链接的教育效果。其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化红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形式。在建党和国庆重大纪念庆典活动,特别是"70周年""10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中,各个地方基于对本土中共党史的最新研究,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党史材料和国情材料,搜寻并修缮红色革命文化纪念地,为青年提供便于学习的纪念场所和生动鲜活的党史材料。青年在实地参观学习的沉浸式体验中进入党史情境,能有效促进其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深层次的认知和认同。以上海为例,在2021年发布《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推出共计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并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容提升,在"七一"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前重新开放,成为上海的红色地标。青年前往红色纪念地参观,不仅能进一步深化他们对党史和国情知识的认知,还能借由场景化的纪念仪式感激发青年进一步深入学习党史和国情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形成科学的理论认知体系。

3.借由全方位的庆典氛围营造,强化青年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由党中央和国务院自上而下地推进,通过发布一整套政治象征符号和推出系列文艺演出作品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庆祝氛围,这也为青年提供了情感归属。首先,重大庆典纪念活动发布统一规范的政治符号,可有效帮助青年形成具象化的共同体意识。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带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征,纪念日庆祝活动促使全体人民都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仪式和文艺活动中。在此过程中,中央统一发布以及各地与之相呼应的象征性符号和标识,让参与其中的青年在现场情境感、感染力的作用下形成共同体意识。这种象征性的政治符号主要体现在国庆日和建党日"逢十"重大庆典时发布的活动标识。政治仪式事先经过专门设计和精心策划,其规范威仪的政治程序和意味深远的政治标识,能直抵人心并产生持久的震撼力。这种符号化的国家和政党形象会给参与纪念庆典活动的青年带来整齐划一的集体归属感和身临其境的氛围感。青年在这样的庆祝活动中,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参与者,更是亲身经历的活动主体,更能激发其内化、升华的政治认同。其次,推出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加强青年与党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基于"Z世代"青年的认知特点,大党大国纪念庆典活动在迎接重大纪念日预热活动中推出一大批党史和国情学习的生动材料,吸引青年的广泛关注,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庆典仪式,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他们与党和国家的情感联系。例如,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和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全社会营造了团结向上的节日氛围,极大地丰富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这些丰富的文艺纪念方式让青年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推进青年自然而然地将党和国家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达到个人与政党、个体与国家的情感同一。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