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主题党课讲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宏观调控有效性针对性(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5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分钟

2024年,我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充分借鉴上一轮政策中的有效举措,重点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个领域,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巨大。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超过160万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因此要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同时,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推动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升级,带动更多先进设备的生产和应用。

(四)增加民生投入,加强保障

第一,受益范围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们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有4400万人被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每年约1亿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1.59亿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这是我们民生保障领域获得的历史性成就。

第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比如,2019-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640元,每年增加30元,2024年还将再提高30元。

第三,投入力度越来越大。2019-2023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8.5%,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35.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4.4%。尤其是在三年疫情压力之下,我们的投入力度仍是越来越大。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五)化解债务,降低风险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一,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主要思路是结合资金需要、风险管理、市场需求来优化。比如,我们现在要建一个项目,建设期约3年,运营期约10年。也就是说,我们通过10年运营来收回3年的投入。从发行债券考虑,一是发行15年期债券比较合适,因为债务期限与项目的资金需求期限基本一致;二是如果发行15年期债券,要避免与其他债券到期区间叠加,以免形成集中到期的还款压力,无法保障有效还款;三是从完善国债收益率的角度发行15年期国债,或是先发10年期、再发5年期。

另外,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筹安排公益性项目债券,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际上,专项债券是一个项目债券,其"借、用、管、还"都依托于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第一担保责任的地方政府,在管理上也是责无旁贷的。因此,地方政府要完善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项目质量,提高有效管理运营收入,增强地方政府偿还债务能力。

第二,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巩固前期化债工作成果,指导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比如,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资产投资和运营发展的新关系等。

第三,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实化债等行为,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第四,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五、2024年主要的货币政策与金融体制改革

(一)货币政策

2024年,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要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第一,在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从2024年2月5日开始,央行正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此次降准以后,存款准备金从法定存款准备金变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大幅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以此可以更好挖掘国内需求,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7%,后续仍有降准空间。下一步,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均衡投放,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第二,在价格上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我们两次降息,并且降低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到2024年2月又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大家知道,5年期以上的贷款报价利率是个人按揭和中长期投资的贷款定价基准,这些将有力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投资和消费。另外,我们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第三,在结构上更加注重提升货币政策效能。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2024年,我们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着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四,在汇率上努力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过去一段时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2024年,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回升向好,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更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跨境结算。到2月份,中国所有的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近30%。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客观上有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利于跨境资本流动平衡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二)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比如,在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一般会包括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在这些不同的成长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看,在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早期,也就是种子期和初创期,更多需要的是风险投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的介入。但是目前,这些领域还处于一个薄弱环节。另外,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要着力补齐这些短板,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要持续完善绿色和转型金融的标准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约束机制。在普惠金融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第二,在政策层面,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激励。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继续实施支持碳减排的再贷款,进一步扩大支持领域,并增加规模。同时,还将适当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的规模。2024年1月,我们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1.75%,这是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将相关激励政策覆盖的普惠小微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扩大到不超过2000万元。

第三,在落实层面,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适配性和普惠性。增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持续增长,不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能力。

总之,通过货币政策的有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有效实施,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