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专题党课: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8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专题党课: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重点任务、指出了主攻方向。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定扛牢使命任务,不断开创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当前,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宏观管理综合部门职责,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贡献发改力量。

一、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一环。要瞄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聚焦企业所需,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我省更好地服务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活力动力。

(一)要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市场化"营商环境。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对标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程。要夯实市场体系基本制度。以《我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为统领,持续完善"1+N"政策体系,推动农业、制造业、消费品等14个领域年度行动计划全部出台。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效能评估试点,优化新领域新业态市场准入。要加快改善市场环境和质量。着力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新模式。完善和落实助企帮扶措施,持续推介一批更加契合民间资本投资需求的项目,全力打造一批样板示范项目,激发民间投资参与信心。要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市场和各类平台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物流枢纽和运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支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应用发展,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设施完备、高效联通支撑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动。

(二)要以公平诚信的市场机制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立足发改职能,重点在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发力。要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深化完善招投标领域制度,实施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有效规范招投标行为。强化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建立动态调整轮换机制,改进评标组织方式,不断提高评标质效。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建立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管一张网。要建设以"信用"为核心的营商环境。以制度为基础,持续规范信用标准体系,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框架体系。以平台为载体,提升数据归集质量,强化信息归集共享,提高融资等重点领域信用服务效能,不断增强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三)要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更好联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格局。要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推动完善规则、管理、标准等领域开放举措。持续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制度,落实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支持申建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能源交易标准、特色货物贸易检验检测、跨境服务等方面,探索推出一批制度创新成果。鼓励国家级经开区等引进国际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建设高质量利用外资集聚区。要创新区域化合作机制。抓住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产业备份等重大机遇,完善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机制。建立健全与中部兄弟省份的省际合作机制,在算力、光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领域加强产业创新联动。承接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二、聚焦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需求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要把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牵引,加快统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体现我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紧紧抓住"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全力促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要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做优做绿传统能源,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开采,有效提升煤、钢焦电等行业先进产能占比。做强做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非常规天然气优质区块投放,加快晋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和新型储能发展,持续深化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要以"智改数转网联"为牵引,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数字赋能,支持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主攻方向,完善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发展机制,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梯度培育特色专业镇,助推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向中高端迈进。

(二)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聚焦"六新"率先突破,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一体贯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集中力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将氢能、半导体打造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型未来产业,将通航、先进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打造成为具有更强创新力的成长型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量子力学、未来网络、通用航天、碳基芯片、元宇宙等潜力型未来产业。

(三)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要聚焦数字赋能,在数据市场制度、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下大功夫,着力推动形成数字新动能。要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按照"急用先行、分批设立"的原则,加快构建我省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公共数据等重点领域归集编目,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加快我省数据交易中心建设运营,构建重点领域公共数据空间,培育数据产业生态。要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围绕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加强重点技术集成创新,推动数据登记、交易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大同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全面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要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核心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集成应用,深化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数字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数字变革、赋能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数字化城乡发展,协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三、聚焦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龙头,以城乡要素配置、城乡产业互动、城乡公共服务共享为突破口,不断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着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一)要推进城乡要素配置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关键是解决好"人、地、钱"问题,要聚焦重点环节,加快破除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关于"人",要着力促进人口在城乡双向迁徙。健全城市下乡返乡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留得住、有保障、干得好"。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与居住证持有年限相挂钩的紧缺优质公共服务梯度供给制度。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健全"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关于"地",要着力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加快探索适合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的供地方式,建立高效的产业用地供给制度,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规范健康发展。关于"钱",要着力拓展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工商资本与村集体建立合作共赢和融合发展机制。

(二)要推进城乡产业互动融合。产业是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的核心。要推进县域产业集群化。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结合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支持每个县(市)重点打造1-2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重点围绕闻喜、兴县、介休等"链主"企业所在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关联度高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要建强产业发展载体。实施经济强县培育行动和经济弱县赶超行动,重点支持泽州、沁水县冲刺全国百强县,支持高平、孝义等进军中部百强县,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等城镇化潜力大的区域率先突破。推进"一县一园区",加快园区布局优化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升级,支持孝义经济开发区等有升级潜力的省级园区提档升级。要构筑特色化市场化招商体系。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打好"内引外联、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线上线下"招商组合拳,招引一批带动型、龙头型、示范型的大企业、大项目。

(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为着力点,聚焦群众关切问题,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县城市政交通设施、防灾减灾能力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智慧农业基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城乡道路、物流运输、电商网络、产销对接等畅通互联。要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建设县域城乡教育联合体、医疗卫生共同体和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快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切实增强县城人口承载力和吸引力。

四、聚焦"双碳"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把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牵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机制,有序实施碳达峰我省行动,加快建设美丽我省。

(一)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修订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有效发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带动作用。扎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对国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所有问题真改实改、整改到位。大力支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和项目盘子。

(二)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好我省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推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和我省首批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试点建设。加快建设省级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三)要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加快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大宗固废高值化利用。发展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加强摸排梳理、基础研判,探索构建包括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循环利用体系,科学谋划布局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项目。

五、聚焦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公共服务是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的民生保障,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为主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要积极稳就业促增收。聚焦提升技能人才占比,加快完善我省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和实训基地体系,助力适龄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加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遴选工作力度,强化企业入库培育。推动产业教育科技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产业资源、人才供需、成果转化、学科分布等信息共建共享。深入实施以工代赈,有效提升脱贫群众收入水平。

(二)要健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落实《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确保国家保民生、兜底线的9个领域22方面81项服务标准坚实落地。深入实施民生领域的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16项重大工程,加快补齐公办养老等领域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扩面优化"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区)延伸下沉。

(三)要着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用足用好煤电油气运监测调度平台体系,强化日常监测、协调服务和统筹调度。重点推进一批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管道"一张网"、储气调峰设施等重点项目,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完善价格调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价格监测预测,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发放准备。

发展改革部门将始终紧扣我省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使命,求真务实抓改革,敢作善为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我省实践中贡献力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