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人民日报文稿-25篇
目录
1.以作风建设提升发展效能(治理者说) 3
2.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新知) 6
3.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9
4.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学术随笔) 14
5.立足新时代经济实践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 18
6.指导正确处理生产与分配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学苑论衡) 23
7.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语) 26
8.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谈) 29
9.强迫劳动是美国挥之不去的痼疾(钟声) 32
10.感受中华文明探源的魅力(人民论坛) 35
11.让版本资源活起来传下去(金台随笔) 38
12.打造和谐宜居、文明智慧的新型城市(纵横) 41
13.务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治理者说) 44
14.抢抓发展机遇赓续丝路精神 47
15.新时代新征程更要弘扬好作风(声音) 56
16.积水地图助力城市治理(微观) 59
17.以"双减"撬动更好教育生态(纵横) 62
18.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4
19.我们推进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纵横) 72
20.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知新觉) 75
21.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专题深思) 78
22.筑牢网络强国的法治之基(新论) 81
23.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治理者说) 84
24.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知) 87
25.执规必严,使党内法规真正落地(新论) 90
以作风建设提升发展效能(治理者说)
谢兆村
2022年08月15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凝聚干事合力、创业激情,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近年来,山东平度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牢"实"的导向,坚持"严"的基调,着力锻造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推动发展效能提升。
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为了更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我们以镇街为依托,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家"活动,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实打实为群众解难题、送温暖,先后打造出"您好·老乡"大走访、"夜访万家连民心"等活动品牌。活动开展以来,累计1万多名干部参与调研,走访群众5万多户,为群众办实事500多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重点要看能不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坚持把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什么事"烦"就列入整治范围,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为民服务方面,以解决12345热线反馈问题为抓手,把民生实事往深里抓、往实里做。今年上半年,平度的为民服务热线办理过程满意率为99.87%、结果满意率为94.68%,同比分别提升0.8、5.1个百分点。在为企服务方面,面对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制定出台28条惠企政策,让企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选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平度提出"实在实干实绩"的选用导向,不唯年龄、不唯学历,在吃劲岗位大力选用能干事的干部。2021年以来,累计提拔重用干部8批次、257人次,其中从一线提拔的干部占比达73.9%。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严格落实四级问责处理机制;给因敢抓敢管、敢闯敢试而遭遇挫折失误、受到非议的干部加油鼓劲,让"实干家"专心干事、让"探路人"放开手脚。同时,针对抓落实中存在的流程掣肘、效率低下等问题,推进流程再造,构建了"大园区""大城建""大交通""大农业""大文旅"等体制机制,优化职能分工,形成了"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
风正好扬帆,气正能聚力。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才能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平度将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纵深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山东省平度市委书记)
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新知)
--做大做强生物经济③
丁怡婷
2022年08月15日
【现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对保障能源安全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也提出"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围绕生物质发电、清洁供暖、生物天然气等开发利用作出重要部署。
【点评】
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废弃油脂......这些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生物质能可转化成固态、液态、气态等多种形式,如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广泛应用于电力、热力、交通、农业等领域。
发展生物质能,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以秸秆为例,我国每年秸秆产量约8亿多吨,其中至少1亿吨未被有效利用,这1亿吨秸秆能够生产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相当于使用约1亿吨原油提炼出的汽油。从能源供应层面看,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推动生物质能发展,有利于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更好保障能源安全。从生态环保层面看,生物质能是推进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能起到减污降碳作用。从农村发展来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可以就近收集、就近加工、就近消费,既能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又能带动生物质资源的收储、加工、运输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可谓一举多得。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水平逐步提升。以生物质发电为例,截至2021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累计达3798万千瓦;2021年生物质发电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也要看到,相较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利用量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中占比较低,生物质能非电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这与原料收储成本较高、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等多重因素有关。
推动生物质能产业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需要行业企业主动作为,也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扶持。一方面,相关企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生物质能技术和装备研发,注重多元化利用,尤其要扩大生物质能非电利用规模,不断提升生物质能的综合效益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构建生物质能生产和消费体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比如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财政补贴政策、强化金融支撑等,营造有利于生物质能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有机废弃物能源化潜力超5亿吨标煤,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发展空间大、前景广。各方携手、形成合力,推动生物质能朝着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必将助力生物经济再上新台阶,为能源结构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杨瑞龙
2022年08月15日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构成来讲,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包括基于对中国经济科学认识的规律体系,基于规律性认识提炼出来的范畴体系,基于范畴的累积及对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梳理而形成的理论分析体系,基于理论分析体系形成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我们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同时要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变化,我们在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不断焕发其强大生命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阐释,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坚定不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加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阐释,梳理和总结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着力建构系统化、学理化的知识体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实践、挖掘新材料、总结新经验、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秉持开放的学术态度,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要从中华文明宝库中汲取精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合理内涵。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也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还要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既要重视规范分析,也要重视实证分析;既要重视定性分析,也要重视定量分析;既要重视演绎分析,也要重视归纳分析;既要重视历史分析,也要重视逻辑分析。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学术随笔)
宋光茂
2022年08月1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华大地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扎实深入展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我们要不断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深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以生态经济领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为重点研究对象,既要探究在生态经济领域如何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又要探究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需要深入研究生态产品的产权界定和交易规则、成本收益核算、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等重要问题。
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规律在生态产品中的应用与发展构成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要深入研究生态产品的价值决定,既研究生态产品与普通劳动产品在价值决定方面的共性,也研究生态产品的独特性。生态产品中,不仅包含着产品生产者的劳动,而且包含着人类世世代代的保护性劳动和开发性劳动。加强这方面研究,有助于不断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学理化阐释。
不同于普通劳动产品,生态产品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其产权边界往往不是很清晰。这决定了生态产品的交易往往只是使用权和收益权的转让,而不是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实践中普遍存在生态产品交易难的问题。解决这一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需要创新生态产品交易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及有效运行机制。比如,针对生态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发挥政府在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考虑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可探索建立以政府采购和政府销售为主导、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产品交易机制,在生态产品交易中让"看不见的手"更有效、"看得见的手"更有力。
生态产品的成本收益核算直接关系生态产品的交易和价值实现,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概念、范畴和原理,并运用会计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生态产品的投入产出、资产负债、权益利得等相关范畴作出理论界定和科学计量。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抽样分析等手段积累丰富的实证资料、数据等,对生态产出的成本收益进行实证分析,为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提供重要依据,为碳汇的价值确定、碳交易等提供理论和计量依据。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实现路径,也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作用,又要从实证上分析揭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特别是深入研究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有关各方在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客观现实基础上,更好把握降碳的节奏和力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实现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供重要参考。
立足新时代经济实践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2年08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上层楼、有所突破。同时,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被称为致用之学。所谓致用,主要是指经济学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意味着经济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立足本国实际。只有深深植根于本国经济发展实践沃土,经济学理论研究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跃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良田沃土。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理应为世界贡献更多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贡献更多能够引领国际学术潮流和发展方向的研究成果。所以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力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指路明灯,对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入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核心目标、重点任务,强调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鲜明主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观点、重要论断和重大判断,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经济理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提炼和总结出更多高水平理论创新成果,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
把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唯有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探索答案的人,才有可能为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贡献。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解决诸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对这些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可以说,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取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最有条件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当然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
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立足本国实际,就要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紧密跟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密切关注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的伟大创造,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实践成就和历史经验及时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努力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开门搞研究,就要以开放的态度面向世界,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发展自己。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精华,同时本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对待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西方经济学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包含合理的成分,特别是其中有关经济运行分析的一些有益方法,有必要加以借鉴和吸收,为我所用。但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和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要自觉加以抵制。还应强调,学习借鉴国外经济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必须注重联系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套。
(执笔:邱兆祥)
指导正确处理生产与分配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学苑论衡)
黄少安
2022年08月15日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比较,其最大创新和发展在于"劳动的二重性"理论。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可以对劳动作出如下区分:一是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分别创造或决定使用价值和价值。二是把劳动者生产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分别创造劳动者的工资即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三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属性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是把社会各个部门的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私有制商品经济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它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其中蕴含的劳动创造财富及其价值、生产性劳动强国富民、收入分配应充分体现劳动贡献的价值观,对于正确处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劳动创造价值,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崇尚勤劳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纵向比较,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横向比较,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财富在世界上尚属中等水平。因此,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仍要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充分体现劳动的贡献,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产性劳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对于大国来说,实体经济是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吸取一些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市场机制运转更加顺畅,让各种要素按照平均利润率规律流动起来,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实现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上一篇:2022年政策措施汇编-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