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资料-45篇(第9/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1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4分钟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经济循环,尤其要实现供给侧有效畅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必须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坚持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引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大势,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铸就新的辉煌、创造新的伟业。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我们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基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努力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我们实施强链补链行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筑基赋能;我们积极塑造多元化的外贸格局,与东盟、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冲击,我们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打牢公共卫生的"安全补丁",最大程度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抓机遇、应变局,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育新机、开新局。

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高水平安全才有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保障高水平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越是面临复杂情况,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斗争本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把握住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到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视野中来观察和谋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自立自强谋强国竞争新优势,以区域大战略谋协调发展新优势,以布局重大工程谋深根固本新优势,以绿水青山谋永续发展新优势,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战略主动新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准确把握发展之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在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坚持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宏伟目标,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掌握新技术,满足人民新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跨越,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仪征法院少年庭副庭长李虹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用21个专题,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执政属性。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站稳政治立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法院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的必然要求。

初心指引方向,使命催人奋进,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司法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司法廉洁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和保证,也是衡量法官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这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追求。作为奋斗在审判一线的法官,我们要切实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职责,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用我们的一言一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法律的价值;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审理好各类案件特别是涉民生案件,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我们要坚持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正义使命,立足司法为民、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一切工作以"务实"为落脚点,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我需要加强理论根基学习,时刻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一言一行与党中央保持同步,正确对待利益得失的点滴养成中,以具体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好以下两点:一个是,振奋一心干事业的精神状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建设和工作之中,心无旁骛、恪尽职守。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任的人、干负责任的事,在主动担责中对岗位负责,为领导分忧。再一个是,保持创新谋发展的工作状态。把打造精品、追求卓越作为职业操守,把瞄准一流、创先争优变成行为习惯,把精雕细刻、追求完美当成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工作标准,确保负责的每项工作都力争成为精品,组织的每个活动都力争不留遗憾,担负的每次任务都力争精彩圆满,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审判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法官职业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舞台,司法活动是保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作为一名法官,我将时刻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要求,认真负责、依法办案,为实现新时代党的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新华社党组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逻辑起点。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从需求结构变化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从国际经验启示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我国要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需要顺应并遵循这一经济规律。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长,必定因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日趋紧张而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高质量发展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将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高质量发展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个"需要"不是一般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质的变化。高质量发展聚焦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将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经济质量的提升。有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但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经济的质量和韧性,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代变迁、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这一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断深化,必须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持续升级,必须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谋篇布局,必须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统筹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十年来,我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然要求。

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卡脖子"问题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XX年的1.91%增长到2021年的2.44%,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天宫、蛟龙、中国天眼、大飞机、北斗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断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践证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支撑。

必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科学谋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出一系列大手笔大方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以"江河战略"为牵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绘制出一幅联动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中国经济新版图。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实践证明,下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

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经济循环,尤其要实现供给侧有效畅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必须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坚持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提供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引我们准确把握历史大势,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铸就新的辉煌、创造新的伟业。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我们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基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努力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我们实施强链补链行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为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筑基赋能;我们积极塑造多元化的外贸格局,与东盟、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冲击,我们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打牢公共卫生的"安全补丁",最大程度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抓机遇、应变局,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育新机、开新局。

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高水平安全才有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保障高水平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越是面临复杂情况,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斗争本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把握住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到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视野中来观察和谋划,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自立自强谋强国竞争新优势,以区域大战略谋协调发展新优势,以布局重大工程谋深根固本新优势,以绿水青山谋永续发展新优势,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谋战略主动新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准确把握发展之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在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坚持高质量发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宏伟目标,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掌握新技术,满足人民新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由大到强的跨越,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