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宣传部部长上半年文章-45篇(第6/1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48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96分钟

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选择落户丽泽,看中的是丰台的惠企政策、细致服务和丽泽的发展。入驻前后,丰台区相关部门就项目验收手续办理、市政接驳、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企业名称变更、办公地址变更等问题进行了协调解决,并将在人才引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发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丰台制定出台了"丰九条""独角兽八条"等惠企政策,从保障高精尖产业发展空间、构建企业精准服务体系到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奖励和补贴等,涵盖多个方面,每一条举措都实实在在。

为给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丰台区已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企业服务包制度,在全市率先实行智能登记、微信办照、证照联办,政务服务"一门"办理率居全市首位,企业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这些努力赢得了企业认可,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企业满意度调查位居全市第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长城资产、银河证券、华为中国总部、南水北调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入驻,毕马(北京)轨道交通研究院、北京里昂咨询、北京爱尔眼科北方总部(国际医院)等多家优质外资企业落户。5年来,丰台区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000家,年均增长率达11%。

丰台正在成为企业加速聚集和发展的大平台。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规模集聚态势明显

2021年12月6日,在第二十四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上,丽泽金融商务区国际金融城建设项目成功签约。丽泽金融商务区"妙笔正在生花",成为了首都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主阵地。

经过多年发展,丽泽金融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入驻的735家企业中,金融类企业407家,新兴金融企业382家,占金融企业的9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值达到15.4%,已成为丰台区第一大支柱产业。

其中,数字金融产业成为丰台最亮丽的名片。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入驻丽泽,成功举办首届数字金融论坛,国家数字金融技术检测中心正式揭牌,丽泽获批"北京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丰台正在开启数字金融新时代,"三环里新城看丽泽"的期许正在变成现实。

另一个重点功能区中关村丰台园,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形成,拥有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丰台区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提出并深入实施"1511"产业发展提质工程,培育引进上市企业11家;吸引培育高质量外资企业55家,同比增长77%;培育引进高成长企业112家,同比实现翻番;引进规模税源企业106家,实现区域综合贡献同比增长55%。

据统计,五年来,丰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5%,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构建。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科技驱动发展引擎

2021年12月7日12时12分,首颗由中关村丰台园企业中关村睿宸卫星创新应用研究院、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科学实验卫星"丽泽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此次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丰台园在商业航天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将加速卫星遥感、大数据地面监测、人工智能等融合创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丽泽一号"卫星凝结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智慧和丰台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呵护。

为推动驻区企业科技创新,丰台区通过组建成立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构建铁科院城轨创新网络中心、北交大轨道交通创新基地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技术研发攻关、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等方向的资金支持力度,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仅去年一年,中关村丰台园用于科技研发费用达190亿元,同比增长20%。

与此同时,丰台区正在布局丰台创新中心和航空航天创新中心,预计将于2022年底全部竣工,新增优质产业空间约100万平方米。

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呵护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丰台区国高新企业超过1600家。高铁自动驾驶、轨道交通无感改造等一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实现自主可控。由区内单位主持完成的9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驱动丰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减量提质成效显著

2021年12月18日,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在大红门挂牌,一批科技、文化类企业意向签约入驻,国家级博物馆、中央芭蕾舞团等重要文化设施群也将在此落地。

这是继丰台政务服务中心、丰台图书馆大红门新馆、合生广场之后,大红门地区转型升级的又一大举动。

与此同时,大红门地区4家服装市场2021年底关停闭市。自此,服装批发业态退出大红门地区历史舞台。随着文化、科技、商务等业态的布局,大红门地区将实现"华丽转身"。

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扩展了丰台城市空间,提升了丰台发展承载力,推动了丰台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减量提质成效逐渐显现。

据统计,五年来,丰台疏解提升商品交易市场216家,疏解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360家,拆除违法建设1168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513公顷,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12平方公里,释放产业空间1000万平方米。

这些腾退空间,丰台进行了功能重塑。打造群众身边的公园绿地98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高23%,让群众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建设产业园区,挂牌成立"看丹独角兽产业园区""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拓展了产业空间。

丰台城市品质由此得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浓度降幅达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47%。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地铁14号线、19号线一期去年通车,丰台站即将通车,地铁14号线西延纳入北京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项目库研究。生活环境秩序明显改善,以4A成绩通过国家卫生区创建病媒生物防制市级验收。

一个宜居宜业的新丰台形象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

消费品质提质增效

消费新业态逐步形成

2021年4月16日,龙湖丽泽天街开业,汇聚多家品牌首店、概念店、定制店、形象店,一开业即成为网红打卡地。12月26日,丰台大悦春风里开业。

至此,丰台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11家,其中不乏万达、奥莱、永旺等知名品牌商业,进一步提升了丰台消费能级。

2021年,丰台区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精心布局"2+4+N"消费空间版图,消费新地标加速布局、活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消费品牌矩阵逐步优化。

数字消费方兴未艾。助力"什么值得买"成为中国领先的消费信息内容类导购平台,成功发行A股并登陆主板,作为北京市仅有的2家第二批数字商务企业之一,成功入选商务部"数字商务企业"。推出"值品牌100"线上品牌孵化计划,对新锐消费品牌、国货品牌进行孵化,打造新的消费IP,助力国货品牌的崛起。

首店经济蓬勃发展。新增麦德龙PLUS会员店、泡泡玛特太空主题店等43家北京品牌首店,赶超往年水平。

传统商圈转型升级。推动方庄、马家堡等传统商圈升级改造,形成多处有品质、有人气、有主流业态、有"引爆点"的区域城市活力中心,实现了产业创新、消费升级、环境改善,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品牌活动释放潜力。约"惠"丰台消费季活动,融合了商旅文体等多领域资源,举办了美食嘉年华、汽车消费节、花卉文化节、激情冰雪季等百余场特色主题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提升丰台消费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据统计,2021年1-11月,丰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5.2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三。2021年前三季度,丰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8%,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消费起来更有底气。

丰台正在努力打造首都商务消费新地标、国际时尚消费新空间。

发展为了人民。五年来,丰台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民生支出占比超过80%,受理群众急难愁盼诉求超过100万件。丰台区正在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厚积物质基础,不断厚植民生福祉,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与日俱增。

坚持守正创新凝聚奋进力量奋力谱写新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

新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滕飞

2022年1月12日

市五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锚定实现"两个确保",明确了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驻马店"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八个着力"重大举措,动员全市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在全面建设现代化驻马店新征程上阔步前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市五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为建设"魅力水城繁荣新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夯实意识形态主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市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新阵地,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工程,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高扬思想旗帜,夯实精神根基。立足新时代,新蔡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载体,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学在前、做表率,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注重发挥学习强国平台学教优势作用,抓好常态化学习,新蔡县学习强国APP下载注册量突破6万人次,注册率达108%,供稿量、发稿量居全市县区第一名,进入全省先进位次。

高质高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县处级领导干部讲授29场专题党课、各单位党组织书记讲授110余场专题党课。坚持以考促学,深化学教成果,在全市"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和全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知识竞赛中,新蔡获全市第一名。

广泛开展宣讲,让党的声音更加深入人心。组建县委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团,已专题宣讲党史93场次。组建200人次的县、乡两级百姓宣讲团,已深入基层开展"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和"四史"百姓宣讲活动200余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奏响主流舆论最强音

针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我们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奏响主流舆论最强音,着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2021年以来,我们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宣传新格局,持续讲好新蔡故事,传递新蔡好声音,把全县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凝聚推动新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精心策划,持续发力,积极作为,在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刊发重要新闻稿件,保持新闻宣传长流水、不断线、重要时刻有亮点的良好态势。中央电视台连续3年现场直播新蔡"三夏"麦收,精彩呈现中原大地全力奋战"三夏"、实现夏粮丰收的生动场景。2021年10月21日,河南卫视电视新闻专题片《小康大道》第一集《中原之新》展现新蔡从"洪水招待所"到"魅力水城繁荣新蔡"的变化。中央、省、市媒体报道了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第一书记原玉荣、"90后"村支书栗运喜、最美快递小哥董乐夺、信访干部冯元华等一批先进典型。

创新方式方法,整合资源,建好管好用好县融媒体中心。办好《今日新蔡》手机报、《掌上新蔡》官方微信、云上新蔡APP,发挥其传播速度快、社会动员广、宣传效果好的优势,打造移动传播主阵地,让其成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渠道。

三、持续促进文旅融合,擦亮文旅融合金名片

新蔡县作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积极实施文旅活县战略,不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擦亮文旅融合金名片。

做好文旅融合顶层设计。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以全力打造豫东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全面建设"魅力水城、繁荣新蔡"为引领,以文旅活县为动力,从工作理念、工作机制、产业布局等方面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有序推进,扎实做好文旅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新蔡县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注重传承文化根脉,加大对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祠、任芝铭故居、文庙、金粟寺、子路问津处、吕蔡故城等遗迹旧址的修缮保护力度,做好刘邓大军渡河处、小李庄烈士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建设提升工作,擦亮厚重新蔡、红色新蔡的历史文化名片。

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康养水城问津新蔡"定位,围绕文庙、金粟寺、子路问津处等历史文化遗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发挥地热资源和水生态优势,引资建设温泉康养度假项目;依托冰雪杂技、蔡洪坊酒文化产业园、龟鹿文化产业园、水韵天街美食文化产业园等做好新蔡文化文章;围绕"五湖"和洪汝河、黍河水系带开发休闲旅游活动;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办好顿岗稻香节、关津菊花节、新蔡十大名吃评选暨烧饼大赛等文化旅游节会活动;积极推动文化寻迹、观光农业、康养休闲等融合发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讲好新蔡故事,努力把新蔡打造成古今传承、生态休闲的区域旅游新兴地。

四、秉承创建为民理念,谱写文明创建新篇章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理念,持续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评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蔡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等,全县已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市级文明村镇20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个、省级文明单位25个。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深入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活动为载体,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通过舆论宣传、活动引导、典型示范等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群众创建为主体、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好管好用好志愿者服务中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文明,促进城市颜值和内涵双提升,为"魅力水城繁荣新蔡"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应把握好"六个点"

中共石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飞

2022年1月21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的,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应把握好"六个点",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把握根本点,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重不重视、善不善抓宣传思想工作;看一级党委(党组)政治上强不强、全面从严治党是否坚定不移,一个重要标尺就是能否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坚持"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二、把握风险点,抓实抓紧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就怕"谈起来极端重要,做起来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就怕任务空泛、工作空转、责任空落,就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看不到"战场的硝烟弥漫",一团和气当"太平绅士"。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领航。坚持不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把握着重点,更加突出新闻舆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治、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阵地,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做强做实做暖新闻.舆论工作,应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守正、创新、明辨、鼓劲。守正,即守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之正,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创新,即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明辨,即快速反应、权威发声,解疑释惑、激浊扬清,舆论监督、精准客观;鼓劲,即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基本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四、把握发力点,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生产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必须着重发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着力提升网民素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实处走、往心里走。围绕增强网络风险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着力加强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强化技术管网手段和综合治网水平。加快建立起涵盖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各方面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五、把握切入点,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好"好人成名人"工程,深大开展"处处推好人"评选行动、"天天见好人"宣传行动、"人人敬好人"礼遇行动。积极破解广大未成年人"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问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坚决反对和抵制"娘炮文化",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全力破解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阵风"、资源整合"两张皮"、活动内容"三板斧"等问题,突出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等重点任务,有效引导人们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六、把握关键点,着力推进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四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幼。"在一些地方、单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或习惯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招鲜、吃遍天";或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依葫芦画瓢",工作流于形式表面、搞上下一般粗"一刀切";或在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束手,策"黔驴技穷",这些现象和问题很难适应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要求,究其本质就是本领恐慌的问题。宣传思想工作能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能不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关键是看宣传思想干部本领如何。宣传干部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也是千不出漂亮活的。宣传思想战线要持续深入开展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四力"建设,努力做政治强、本领强、创新强、作风强等"四强"型宣传干部。

昂首迈向新征程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中共姚安县委宣传部

2022年1月25日

过去五年,是姚安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是极其不易、极其厚重、极其珍贵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姚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州党委工作安排,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实施"一乡两城三基地四产业"发展思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交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时代答卷。

五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41亿元增加到87.9亿元,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从3.41亿元、2.62亿元增加到5.89亿元、3.78亿元,分别增长72.7%、44.3%。先后获得"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等殊荣,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和"省级先进平安县"。

一、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水平攀新高

姚安县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牢牢把握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全产业链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结合等战略机遇,着眼大局、把握大势、谋划大事的能力和定力不断提高,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州"一极两区"建设,"一城一廊四产业三定位"的发展思路形成广泛共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顺应大局大势、符合县情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

持续做优做强"花、牛、菜、果"四大主导产业,全县花卉、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45万亩、17万亩和3万亩,肉牛存栏突破17万头、出栏5.5万头。启动千亩现代精品花卉产业园项目,姚安国际花卉农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创建花卉"一县一业"特色县,花卉影响力在全省大幅提升,鲜切花价格持续领跑昆明花拍交易市场。投资1.37亿元的姚安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草海冷链物流基地配套包装厂建设项目、楚雄农升果蔬包装品加工建设项目、云南芋之佳魔芋精粉加工项目竣工投产,草海冷库仓储中心全年分选加工销售水果3000吨,实现产值2700万元。深入落实惠企稳企政策,兑现企业奖励资金530余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5.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和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接待游客数增长18.1%。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康养、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之乡建设为统领,积极构建农业打基础、工业强带动、旅游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从32.3∶20.4∶47.3调整为31∶30.5∶38.5,建成高标准农田16.24万亩,肉牛养殖和花卉、有机蔬菜、软籽石榴种植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重大突破,以"花、牛、菜、果"为主导的四大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以省级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争创为动力的绿色食品加工有所突破,以4A级景区光禄古镇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魅力彰显,以"互联网+"为带动的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有力。

二、勠力同心摘穷帽全面小康梦成真

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方针政策,坚持"五个一批"精准"滴灌",创造性地推出了"爱心超市""山坝牵手"异地产业扶贫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常态化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行动,投入各类资金23.94亿元,着力抓好"强基础、培产业、建安居、促增收"四个重点,着力深化沪滇协作扶贫,中央定点帮扶,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22%"的优异成绩在全省率先整县脱贫摘帽。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面脱贫,在2020年全国脱贫普查"大考"中再次交上了群众认可度高达99.66%的优异成绩。

保持政策稳定,坚持"四个不摘",深入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专项行动,落实好政策性兜底措施,完善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采取山区牵手坝区的形式建立合作发展基地,巩固"资源转资产、资金转股金、农民转股民"的异地帮扶产业扶贫成果,7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处于全省前列。拓展深化沪滇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持续帮扶"三类对象",紧盯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一户一策"精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