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疫情评论文章汇编(二)(第6/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57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3分钟

而湖北疫情数据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是防控疫情的重点难点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10日在湖北疫情新闻发布会上称,通过摸排,仍有重症疑似患者没能入院治疗,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加快检测效率,但未完全做到疑似患者检测清零,目标是11日之前完成清零。

事实上,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之日起,由于感染人群众多,湖北地区定点医院收治能力弱、医疗防控物资缺乏等问题一直在解决过程中,由此也导致病人确诊、入院和重症护理困难等问题,直到如今仍有湖北医院网上求助物资捐赠和武汉地区人员未能收治的信息。

当然这一系列问题也一直在解决之中,且随着防控手段越来越科学和全面,成效逐渐显现。如为解决定点医院收治能力弱问题,武汉临时建造了火神山和

雷神山两家专门医院,分别于2月4日月8日正式收治病人,其中雷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7.97万平方米,整体参照战地医院形式,病床共1500张。同时从5日开始,武汉利用国际会展中心等场所启用"方舱医院",集中收治轻症患者。此前倡导轻症患者在家隔离,但很容易交叉感染和成为移动传染源。据马国强介绍,经过9日和10日的努力,此前排查的1499名重症确诊患者已全部入院。

针对缺少医疗物资和人员,除了全民捐赠之外,从一开始全国各地就抽调医疗队支援湖北,部分地区还多次派出医疗队前往;同时开足马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加大供应力度。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目前,各省市医疗队及物资已陆续到达湖北各地。

应该说,此次疫情从武汉暴发到席卷全国,影响甚大,事已至此,唯有全力打好防控疫情的总体战和阻击战。如今在湖北省外形势逐步稳定之际,通过重点解决湖北地区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即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并全力做好救治,来赢取疫情防控战的胜利。

面对疫情城市应更有温度

陈学慧

(2020年2月12日)

浙江海宁市委书记的一段深夜留言,在网上流传开来。7分多钟,这位书记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讲出了一个"两难"的现实问题。

"虽然已经到凌晨了,但是久久不能入睡。始终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新海宁人,进不了我们的社区,进不了我们的村庄。这是今天困扰我和市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位地方主政官员思考的,其实是一个当前十分现实而又普遍的问题。即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做好新市民返回城市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海宁市委书记的回答是:"请我们所有市民都想一想,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他们。我还是想说,敞开我们的怀抱,以海宁人的大气、包容、胸怀,在艰难的时候,让他们回家,共同来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新市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飞速发展,人员的流动尤其是新市民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市的建设者、见证者。比如海宁,69万的海宁人民,还有50万的新海宁市民。在昆山、江阴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也都存在大量的新市民。正是认识到新市民对城市所作的贡献,这些年来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政策,让新市民也有权利享受该城市居民的同样待遇。

大量的新市民回老家过年,过完年后返回城市继续工作生活,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下,其返城的流动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严控流动性,另一方面,城市也需要大量新市民返城复工。这就是个"两难"的选择。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们回家呢?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我们排除在外,那什么叫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呢?"的确,海宁市委书记讲得很对。让新市民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地再次融入城市生活工作,是地方及部门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再难也必须要办好。一味地关、堵、卡,无疑是"懒政"的表现,而盲目地开、放、进,也是"懒政"的一种表现。

这是对城市管理者能力和担当的考验。既要对疫情严防死守,又要用精准周到的举措推动生产生活及城市的正常运行,这是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无经验可循。城市管理者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担当,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从法治及科学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用"绣花"的功夫落实各项举措,统筹把握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的关系。

这也是对城市胸怀的检验。城市是人民建的,也是为人民而建。城市的所有市民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让人们都能分享到城市建设的红利,包容、大气,是一个城市应有的胸怀,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话,让百姓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开开心心,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所在,再难也要努力。

面对疫情谣言提高"免疫力"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 吕小康

(2020年2月12日)

个体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向来是谣言的重灾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在过去的2019年,10条流言中有7条分布在健康领域。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中,更是集中出现了大量的失实信息,对于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有必要了解有关此类信息的传播机制与抵抗策略,提高个体的信息甄别力,改进对抗谣言传播的抵制性方式,用科学的方式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细分此次疫情相关的不实信息,大体可分为两类,满足不同的心理动机,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后果。一是医学类失实信息,二是社会类失实信息。前一类的例子如"熏醋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服用维生素C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此类不实信息通常会过高夸大当下的医学能力,尤其以"廉价、高效、可获得"为基本特征,使得个人在面对暂时"无药可医"的困境时,能够找到一些心理稻草,从而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尤其是当这些"防控手段"还是自己身边的常备药品或家常用品(如醋和维生素C)或者是与自身医学信念高度吻合(如双黄连口服液)时,就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因为它们的高可获得性,可及时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感。而在非疫情期的医学谣言中,还会出现大量夸大副作用的谣言,如2019年十大科学流言中就有"孕妇不可接种流感疫苗""长期服用降压药致死",体现了对现代医药科技的不了解和不信任,其结果是降低个体的健康保护能力,也会间接伤及大众对医药行业和医疗系统的整体信任。

总体上讲,此类谣言可视为是人类对于医学和健康后果的不确实性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主动作为"的方式换取控制感和安全感,其不良影响相对可控,较少直接妨碍疫情防控,也较少影响公共秩序。当然,不合理的自我"用药"也会耽误就诊时机或是造成一些不理性的抢购,但总体来说,此类信息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因此,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它往往并不是首要的选项。而从个体层面看,对此类信息的甄别往往需要较高的医学和科学素养,也依赖于社会系统对医疗专家系统的集体性信任,其产生本质上是人类对健康的无限

需求与有限的医疗供给之间的矛盾的体现,难以完全消除其产生与传播的"心理土壤",但仍有一定的缓解之道。

后一类的例子如"WHO将中国划为'疫区国'3年,中国经济将倒退20年"

"××市封城:外地户口进不了城,一律凭身份证进城"。此类信息本质上并无生物学和医学属性,只是寄生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社会性谣言,表面上迎合了部分人的"爱国、爱城、爱家"等方面的情感需求,实质上却以相反的方式破坏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共同体,其所形成的恐慌最具传染性和破坏性。对于此类谣言,仅靠个体的主动防御很难取得效果,需要借用公权力进行毫不犹豫的打击,增加造谣传谣的社会成本,以"社会方式"对抗"社会谣言"。而且,此类谣言的制止尤其需要注意时效性,如果错过抗击的时间节点,就会失去抗击效果,造成的社会后果一旦产生就很难恢复。因此,此类谣言也最考验一个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

要斩断疫情相关谣言的传播链,提高社会成员的疫情"谣言免疫力",需要个体、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机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个体角度而言,要注意从信息源和信息内容两方面学会甄别谣言。例如,如果是医学类信息,要判断其真正的合理性通常超出了普通个体的能力,此时应当特别注意观察信息来源。如果疫情相关信息是无源头信息,或者是"隔壁老王"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是个人公众号、娱乐公众号之类非专业机构的信息,那么其真实性往往就值得怀疑。相反,国家和地方政府平台的信息以及专业的医学公众号的信息,就会专业严谨许多。同时,对于信息内容中出现太多情绪符号,表达带有明显情感色彩、欠缺中立平衡观点的消息,也需要冷静对待,不要马上转发,而应寻找或等待权威信息源的进一步确证。此外,个体和家庭在平时也应加强医学和科学知识的主动学习,多关注权威的医学和科学类公众号和网站,如"健康中国""科普中国"公众号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主办的"科学辟谣"网站等

"国字号"传播平台,增加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从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加对医疗不确定性的科学容忍与理性应对心态。

从社会组织角度而言,不同的社会机构应当积极扮演不同的辟谣角色。例如,许多失实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而其传播机制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为此,互联网平台应当加强数据连通与共享,共同研发抗击谣言的大数据智能化机制,做到谣言传播链的早发现、早切断、早封闭,同时还应多利用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规模和流量入口优势,在醒目位置提供主流权威信息的

链接入口,方便群众以最便捷的方式找到权威的科学信息或官方通告。而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也应当积极发挥各自的功能属性和渠道优势,发出专业化的声音与建议,将科学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和会员,并通过他们向亲戚朋友及社会公众进行二次传播,形成科学传播的正向链条。而其他一些机构还应当建立疫情信息发布的自我约束机制,主动筛选过滤不实信息,不主动发布未经证实的非官方渠道信息,主动为疫情防控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从行政管理机构角度而言,疫情防控期间应当一如既往地发挥国家机关对不实信息的打击力度,而且要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公布,及时稳定公众情绪,让造谣者无处藏身并付出惨重代价。同时,要高度重视疫情处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媒体应对能力和公众沟通能力,以权威科学、透明公开而又不失人情味的方式披露疫情信息、传递政府形象、赢得民心民意,把疫情防控当作是塑造政府公信力的良好时机。而从长远看,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相关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以"预防为主"的思路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应对机制,避免落入"事后弥补、越补越乱"的碎片化治理窠臼,从整体上提高健康治理的效能,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谣言治理能力。

人民是"疫情大考"的主考官

尹俊

(2020年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大考必有考官,无数事实证明,每次大考的主考官都是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主考官,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历史观的逻辑必然。马克思从人类历史的整体性及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在探究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创造者的科学论断。他认为,社会生活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的具体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就是人民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正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由人民当主考官对历史事实进行评价是逻辑的必然。人民有能力、有动力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检验历史、评价历史、书写历史,成为历史的主考官。

人民是党员干部的主考官,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初心的核心属性。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前夕,毛泽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历一场

"赶考"。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追忆初心,再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这场跨越世纪的长期考试中,干部的考试成绩由人民说了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执政初心。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干部下访作比喻,"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他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要在决策部署和推动改革中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

深刻领会人民主考官的本质要求,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保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大考,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考。人民是主考官,各级党委政府、医疗卫生系

统、应急保障力量、相关群团组织、新闻宣传机构和广大党员干部都是考生。一道道难题摆在考生面前,每位考生必须深刻领会考题考什么、怎么答、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唯有理解人民主考官的要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大胜利。

人民主考官关注立场,考察每位考生是否牢记使命、人民至上。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疫情是检验干部立场的试金石。立场不明,就会出现只谈成绩、避谈问题,只算数字、不明现实,只求局部、不分主次的行为,而任何一个轻率的结论,都将以人民的生命为代价。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才能在疫情防控的难题中明确党和人民所急、所需、所愿、所求,不为各种名利诱惑,不被各类表象迷惑,不断纠正错误、找明方向,团结最广泛的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人民主考官关注态度,考察每位考生是否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涌现出无数勇挑重担的先锋模范。但与此同时,因防治疫情不力,一些干部受到处分。态度不正,就会出现战场逃兵、临阵退缩,相互甩锅、推诿扯皮,麻木不仁、失职渎职的行为。只有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才能各司其职,互帮互助,消除盲点,形成合力,将党中央集中统一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人民主考官关注方法,考察每位考生是否科学应对、依法应对。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各项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密切跟踪、科学分析、迅速行动、依法抗疫,绝不能拍脑袋决策。方法不准,就会出现供需不均、效率低下,缺乏理性、判断失误,矫枉过正、适得其反的行为。只有坚持科学应对、依法应对,才能以最高效率统一调度,综合多方面观点出台精准政策,以准确公开透明的信息及时预警和稳定信心,发挥组织和制度优势依法进行防疫管理,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人民主考官关注成效,考察每位考生是否有效作为、实事求是。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因此,各项工作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抓实抓细,注重成效。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经济稳定也同等重要,很多地方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意见,一解企业燃眉之急,树立政策标杆。不讲成效,就会出现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作风漂

浮现象,出现只填表应付、不深入调查,只机械照搬、不因地制宜的行为。只有坚持有效作为,实事求是,才能在出台政策前充分研判,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在严格保障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便利,为企业复工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人民主考官关注未来,考察每位考生是否引以为戒、久久为功。疫情像一面镜子,暴露出长期以来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不重未来,就会出现短视主义、一错再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只有引以为戒、久久为功,下气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改革问题,才能建立更完善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体制,优化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系统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推动各个领域深刻反思,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体制,转变科研机构的考核导向,完善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机制,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这次疫情防控的大考中,考试优秀者会被写入历史的光荣榜,而考试不合格者将被问责,甚至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每一位考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书写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

网格化社会治理守住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

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 任克强

(2020年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他强调要"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采取更加周密精准、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南京社会治理的特色品牌。南京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主体作用,探索"网格+部门""网格+志愿者""网格+物业"等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衔接的社会治理形态,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南京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守住社区这个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通过"网格+部门",以体制内力量整合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体制内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南京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市领导挂钩下沉到板块、区领导挂钩下沉到社区、街镇领导挂钩下沉到网格。比如,秦淮区探索实践"六五三"工作法,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南京按网格划分责任区,社区网格员承担着"侦查员""宣传员""服务员""督导员"和"调解员"等多重角色,参与信息搜集排查、政策宣传引导、矛盾纠纷调解、物资服务保障等工作。网格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等载体,通过新上线"疫情排查"模块,便捷高效地采集上传信息、开展政策宣传。同时,畅通网格员和上级点对点对话,实现信息精准直达。分层分类根据社区外来返宁人员、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借助每个网格员与重点联系户的微信群,和居民群众开展群对群、点对点的互动,构建网上熟人共同体。

由于网格员队伍强调全科性,专业化程度方面还存在不足。南京整合基层网格、警务管理资源,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运作,探索构建"网格+警格"深度融合模式。在疫情防控中,对于需居家观察管理的人员,网格员与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区街挂包干部协同合作,构建"多包一"机制,既能发挥网格员熟悉情况优势,又能弥补他们的专业化不足困境,组合互补提升治理能力。不同人员的组合也带来了组织层面的融合,街道党工委统一调度属地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属地部门,与卫健、公安、司法、民政、城管、市场

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形成有效互动,形成条线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共治。比如,建邺区探索实践"居家观察?邻里守望"七步法,强化居家隔离防控措施。此外,南京还利用联动优势和大数据等手段,进行疫情溯源和监测,定期发布包括确诊病例分布图和详细新增病例情况的确诊案例通报,有效降低和消除居民群众的恐慌与焦虑。

疫情防控期间有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协调,而常态化后,由谁来指挥?网格员、各条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如何来考核?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网格内各条线与网格员的捆绑考核机制。行政执法靠条线、工作内容在网格,构建条线执法、执法力量下沉与街道社区属地化管理相衔接的以网格为依托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此外,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等现有载体,进一步畅通条线要求与网格管理的融合,对条线,便捷网格员更容易地完成各条线的任务;对居民,便捷网格员更高效地回应居民群众需求,形成整合式的服务与治理机制。

二、借助"网格+志愿者",以政府社会融合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社会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南京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动员小区内的楼栋长、党员、热心居民等人员作为志愿者,把社区居民真正发动起来,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在疫情防控中,很多普通党员、居民群众主动挺身而出,如建邺区南苑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向社区党委主动请缨,"我自愿参加防控队伍,愿意把生命献给人民,愿意为小区居民服务!无怨无悔!"志愿者作为网格员的外围和延伸,大大弥补了疫情防控中人力资源的不足。因为疫情的特殊性,需要专业组织和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介入,针对疫情造成的恐慌、焦虑等心态,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提供社会支持。南京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除了文明办、卫健、工会、团委、妇联等多个部门外,"陶老师"工作站、宁师傅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热线、江宁区心理学会等志愿服务组织也都积极投入到服务中。

整体上看,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平安志愿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志愿资源还需要进一步统合。现在,市文明办发布了致全市广大志愿者的倡议书,下一步,要在文明办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形成分工互补的机制,与网格需求进行更紧密精准对接。同时,志愿者的来源需要进一步扩大。比如,南京的平安志愿者除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工作站人员外,还积极吸收快递、物业管理、交通运输、社会组织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参与,显著扩

大了志愿者参与的覆盖面。在当前的社会治理面前,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吸纳更多的志愿者资源。此外,在危难之际,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献身精神是很强的,但是志愿者的这种热情如何长期凝聚?这需要建立进一步的激励机制,除适当的物质激励外,可尝试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增加信用积分。

三、实施"网格+物业",以政府市场结合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市场力量在疫情防控中也大有可为。住宅小区是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南京坚持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组成"1+N"议事协调机制,构建小区建设、社会治安、物业管理、民生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南京发挥这一优势,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小区管理的通告》,对住宅小区进行分类治理,对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引导小区物业企业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物业企业作用,利用小区物业企业管家服务体系,开展疫情防控。比如,利用物业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在住宅小区逐一比对重点省份车辆信息。发挥社区、物业和业委会的"三驾马车"作用,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微信群提示,协助社区和物业进行疫情防控提醒。有的区域则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微信群,进行民主协商治理。栖霞区通过掌上云社区,居民可以直接将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主体进行讨论交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解决问题,推动"网格+物业"联合防治疫情。对无物业小区,按照属地原则,由街道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组成专门队伍,落实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比如,部分老旧小区大门未封闭,小区存在"开放式"出入口,在疫情防控期间存在隐患。街道社区积极协调资源,先装门,进行小区封闭,补民生短板,从而构建起长效管理机制。此外,力求精准化治理,根据小区有无病例或疫情,将小区采取不同的疫情防控政策。

作为直接服务小区业主的市场主体,如何调动物业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网格和物业相互协作,网格可以协助物业在与政府、居民沟通方面发挥作用,可以探索一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向物业企业开放,引导物业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物业企业是诚信服务居民、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可以协助网格在利用市场化手段提供服务和治理方面产生助力,通过服务也增强物业企业自身的公信力和认同感。今后,既要构建物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更要结合物业企业特点,探索调动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市场化机制,以期为社会治理构筑持久动力。

严防死守在战斗开始的地方决胜

长江日报评论员

(2020年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要求采取更大的力度、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

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是传染病防控的治本之策。武汉已经打响"应收尽收"攻坚战。

2月10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又一日连发第11号、第12号两则通告,措施空前升级,直指源头管控,严防死守。我们现在步步紧逼,收紧对病毒的包围圈,是为全力以赴打歼灭战、决战决胜做好充分的准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