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第三季度-38篇(第2/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97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3分钟

抗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同时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控制疫情,二是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三者缺一不可。就此而言,确定抗击疫情最佳方案,关键在于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在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正是因为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我们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的冲击,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深刻表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我国控制疫情的有效法宝。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域广阔。这既意味着我们具有纵深较大的优势,一地出现疫情,可以调动多方资源支援,让我们具备条件和能力战胜疫情,也意味着各地实际不同,情况千差万别。这样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必须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提出疫情防控"九不准",为的正是督促各地各部门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因时因势做好精准防控,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才能提高防控效率,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从毒株本身来看,一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另一方面,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从现实情况来看,5月,国内从输入病例中首次检出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BA.4和BA.5。近期,境外输入病例中发现的BA.4和BA.5感染者数量呈逐步增加迹象。根据现有的初步研究结果,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防控难度将有所增加,我国外防输入压力增大。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我们必须更加突出"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能松懈。奥密克戎变异株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严峻挑战,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依然是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继续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我们一定能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人民观点)

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才能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有效的疫情防控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稳固的防疫成果可以为经济增长营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立专班,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影响;海关总署优化入境货运航空器登临布控比例,进一步缩短货运航空器通关时间,提升机场货运的周转效率,全力支持外贸保稳提质......当前,国内外经贸货物和人员往来有序恢复,各地各部门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一系列稳增长、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发展不能停步。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要尽可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只有坚持动态清零,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才能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动态清零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疫情防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都是动态清零的主要目标之一。坚持动态清零,就是要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有效的疫情防控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稳固的防疫成果可以为经济增长营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北京大部分地区恢复餐饮堂食,大街小巷重现"烟火气";各地"夜经济"亮点纷呈,为地区发展添活力......大江南北,受疫情影响的多地经济正重回正轨。这也充分说明,坚持动态清零,绝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力。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疫情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冲击,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实上,坚持动态清零从来就不意味着放弃经济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一方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继续落实各项政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才能更好保护中国经济韧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经历了很不寻常的过程,总的看当前经济正在恢复,但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稳经济仍要付出艰苦努力。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一定能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中国之路,凝聚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人民观点)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实体书店在显著位置设立专架展台予以推介,征订量节节攀升;书名在搜索引擎中成为热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各地精心组织安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近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引发热烈反响。这部权威著作凝结着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推进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中国道路"。

犹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惊艳世界,一个个经典瞬间定格为永恒。冬奥之约,中国之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的:"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智慧的光芒。回望过往的奋斗路,从当年的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到现在的潮涌东方、复兴气象,从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如今"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扎根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源于近代以来的比较选择,历经立足国情的艰辛探索,中国道路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条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追求和夙愿,凝结着中国人民不懈的追寻和期盼;浸染着无数英烈的鲜血和汗水,浸透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拼搏和奉献;接续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和深沉,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希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环顾全球,世界各国都希望找到本国发展振兴之路。然而,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沿着自身选择的发展道路快速发展起来,正是以一种具有高度"可视性"和"可感性"的方式向各国表明,每个国家都应当有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从世界范围看,中国通过和平发展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方此"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我们更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的前程无比辉煌"。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至今依然传唱大江南北,激扬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豪情壮志,映照着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放眼未来,这条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中国之治,展现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人民观点)

"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多;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三十四位提升到现在的第十二位......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个数字标注发展进步、令人印象深刻,为"中国之治"写下生动注脚。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只有深入到制度层面,才能更好把握"中国之治"的奥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指出制度对于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思想之窗"。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创新、开拓前行,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所谓"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更好发挥制度优势,需要更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现了最广大人民广泛持续参与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准扶贫方略,再到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出"中国之制"的价值旨归,绘就了"中国之治"的价值底色。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中国国情、在实践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展现出旺盛的生机活力,"中国之治"不断书写着新的时代华章。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许多国家纷纷"向东看",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中国制度、中国治理,渴望从中汲取经验与启示。事实证明,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之治"蕴含的制度价值、治理经验具有世界意义,可以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

抚今追昔,我们对中国制度的艰辛探索感慨万千,对中国制度的博大精深由衷赞叹,对中国制度的雄浑伟力无比自豪。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坚定自信心、激扬精气神,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中国之理,回答赶考路上的时代考题(人民观点)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科学理论跨越时空,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浩荡征程,也产生着影响世界的雄浑力量

坚定理论自信,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了解中国的发展,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发展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在书里得到了集中体现"......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赢得了读者广泛好评。前不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再次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历史关口、时代潮头,非凡发展奇迹背后的"中国之理",给人们带来更多思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解读中国奇迹的人不难发现,中国的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莫不源于正确的思想指引。回首百年奋斗征程,思想的伟力贯穿于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近1/5人口开辟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更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划时代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的科学论断,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千年小康梦成为现实,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这十年,我们深刻感受到思想的火炬如何照亮崭新的时代,引领着神州大地上强国富民的伟大实践,激扬着壮阔的复兴气象。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武器。

科学理论跨越时空,照亮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浩荡征程,也产生着影响世界的雄浑力量。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下,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智慧正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方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推动达成和加快落实《巴黎协定》,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倡议设立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今天,"中国之理"让世界看到更多可能性,为全球发展持续注入信心与动力。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展现出对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坚定信心。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尤须坚定理论自信,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千秋伟业,令人意气风发;征途漫漫,催人乘势而上。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开好顶风船、走好上坡路,不断书写新的传奇,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人民观点)

不久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是广大干部群众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本版即日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

--编者

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集体学习,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将基本内容做成精美图表......近期,《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引发热烈反响。《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对于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了科学指引,才能在发展征途中不惑不惧;有了行动指南,才能在困难挑战前全力以赴。回望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闯关之难、有爬坡之艰,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发展、在历经压力测试后壮大,根本原因就在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提出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标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习近平经济思想总是能够深刻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分析形势、科学把握规律,在大风大浪中明确方向、在乱云飞渡中笃定前行。

评判一种思想体系和战略实践,要看它是否正视了这个国家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并对这些历史与现实的问题给出坚强有力的回答。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体现在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在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为了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出高质量发展,正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把握时代问题的理论洞察力、解答时代问题的实践创造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思想的力量,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最有力的证明。回望这十年,正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克服超预期不利因素影响,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尤其是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精准判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强大理论力量。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就一定能扎实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已经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取得辉煌成就。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我们必将跋山涉水、一往无前,书写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人民观点)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逻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引,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我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9.95万亿元增长到19.91万亿元,规模翻了一番;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大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背后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其科学性品格集中体现在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等一系列客观规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中,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到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矢"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之"的",深刻回答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