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军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87篇(第64/210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和"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浙江省将继续坚定不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奋力拼搏,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推进浙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纵深推进全面改革开放,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一是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和浙江工匠精神,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二是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三是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应用"浙政钉"和"浙里办",全面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政府运行数字化,加快实现"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行企业对标竞价"标准地"制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五是实施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和"一带一路"捷克站等系列站点,推动创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一是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排查P2P网贷风险,按照"保留一批、清退一批、取缔一批"原则,分类制订风险处置方案,严禁增量、严控存量、严打违法,建立机构动态监测清单、重点风险管控清单以及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切实打好P2P网贷风险
专项整治攻坚战。积极防范化解大型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确保全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三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决打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清新浙江"蓝天行动、净土行动、清废行动四场硬仗,全力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深入开展"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
加快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一是编制实施大湾区规划,谋划推进智慧大湾区、城市大脑、移动支付之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二是全面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编制"诗画浙江"大花园核心区规划,加快推进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建设名山"十大公园"。三是加快建设湾区、开放、美丽大通道,抓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全面构建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网,到2022年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三个1小时交通圈"。四是编制实施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规划,谋划建设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浙中城市群、衢丽花园城市群。
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面实施数字浙江建设方案和数字经济5年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和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做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数字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科技新政",全力打造"互联网+"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营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系统,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现"双倍增"。举全省之力建设以之江实验室为核心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建设G60科创走廊。三是大力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加强"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加快打造一批千亿级企业和跨国公司。加快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单打冠军"企业。四是大力建设特色小镇和小微企业园。坚持产业立镇、创新强镇、旅游兴镇、文化传镇,建成一批宜业宜居宜创宜游的特色小镇,打造全面践行创新发展理念高
端平台。加强对小微企业园建设的规划布局和政策扶持。
大力实施文化兴浙战略,增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八大计划",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教育、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鼓励演出、娱乐、艺术品展览等传统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之江文化中心、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建成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努力促进文化惠民。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积极推动科技进乡村。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放在突出位置,深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和数字农业,创建"互联网+三农"先行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推动资金进乡村。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热潮;规划建设一批美丽田园,打造一批电商镇、电商村。积极推动青年回农村。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返乡创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大力推进富民惠民安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把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坚持就业增收富民。积极帮扶重点人群就业,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坚持公共服务惠民。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坚持平安建设安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台、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四条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