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升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107篇(第38/190页)
22所。二是高中教育,重在优质。要加强优质特色高中建设,扩展优质高中资源,改善一般高中办学条件,整体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到2020年,全市要实现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的普及教育,在保障学生上学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扩大人民群众选择优质教育的自由度。三是职业教育,重在创新。要加快实施"中国西部现代职教基地"项目建设,到2015年,完成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跨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式发展,合作化育人,逐步建成西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要在省重点以上学校探索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办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四是高等教育,重在突破。要积极支持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走内涵发展道路,创建省示范、国家骨干、西部一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抓住成渝高等院校向城郊分片转移的机遇,争取上级政府大力支持,引进知名大学到遂宁多形式办大学。此外,还要大力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提升现有特殊学校办学条件,让特殊儿童少年同样得到教育阳光的普照。
(二)提升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加快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努力办出更多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要普及学校标准化建设。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导,整合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危改工程、信息化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教学及生活用房,加大校舍、师资、设备、图书、网络等资源均衡配置力度。2011年,全市将启动实施3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以后每年完成50所学校达标任务,到2020年城乡学校基本达到省定标准。二是要加快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要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计划,着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培训的强度和水平。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加强名教师、名校长培育力度。2011年,全市将遴选350名市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充分发挥其教学示范、科研引领、帮扶带动功能。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对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建立正常退出机制。要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形成以教育教学实绩为首要内容的考核导向,对农村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优化教师安心乐教环境。三是加快提升育人质量体系建设。要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在教育理念和实践上向"育人"转型,所有教学内容、活动的设计运行,都应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展开,全面促进学校科学育人。要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特色化、优质化创建活动,引领各层次中小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人才。要积
极引导职业学校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开办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新能源、新光源等专业,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要开展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探索,推进招生与招工、学校教育与企业员工提高培训的联合,努力为地方新兴产业培育更多的人力资源,进一步推动我市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关注民生,保障公平教育的权利。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我们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资助制度,保障人人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一是要大力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就要舍得为教育花钱。各级党政要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确保到2012年全市教育财政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2009年增长2.5%以上,并力争增加到3%;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到2015年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二是要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要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加大对区县政府的督导,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要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实施水平,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特别是弱势群体接受公平教育的权益和机会,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定点入学,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就读工作。三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择校风"、农民工子女就学缺乏保障等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症结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促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特别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布局,按照"小学向场镇中心校逐步靠拢,初中向镇所在地引导收缩,高中向城区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要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在投入、设施、师资、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让更优的教育服务于更广泛的民众。四是要严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择校"现象。五是要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要围绕把遂宁建成中国慈善城市的目标,不断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项目,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学。
(四)改革创新,形成科学发展的机制。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全面激活教育活力。一是推进办学体制
改革。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增强教育的活力。要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扶持薄弱学校为重点,积极鼓励行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增强民办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要出台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继续鼓励、支持、规范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原则,明确各类教育培养人才的工作重心,构建科学育人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三是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机制,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考试招生方法,远学河北衡水,近学四川绵阳,强化市级统筹组织,坚持招生考试"五统一"。要健全优秀特长学生择校机制,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校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上一篇:袁家军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8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