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国家安全类文稿-26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05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9分钟

目录

1. "灰度认知"与"黑白决策" 3

2.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实际行动 9

3. 把准认知域渗透影响多域作战的规律 17

4.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把粮食安全根基夯得更实 24

5. 从制胜机理演变看作战指导之"变" 27

6. 大力传承红色基因锻造强军打赢的一流部队 33

7. 高质量开局 高标准起步 41

8. 构建打仗型国防动员新格局 44

9. 构建因应时代发展的作战体系 51

10. 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 59

11.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66

12. 切实做好新征程上的食品安全工作 74

13.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82

14. 如何打通无人智能作战堵点 86

15.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93

16. 时时放心不下 场场到点交卷 100

17. 矢志不渝奋斗 笃行不怠强军 104

18. 探寻信息时代认知对抗制胜密钥 108

19. 体系化推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 115

20. 无人智能作战有哪些优势 122

21.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28

22.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37

23. 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142

24. 有效拓宽开放融合引才育才渠道 148

25. 着力提高文职人员队伍管理水平 155

26. 着力提升战略管理能力 162

"灰度认知"与"黑白决策"

决策学领域专家认为,理性思维的最佳组合是"灰度认知、黑白决策"。比如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的概率是70%,意思是下雨可能性较大,但也可能不下雨,这就是灰度认知。但在决策上,要么带伞要么不带,我们不可能带一把70%的伞,这就是黑白决策。所以,灰度认知是一种评估选项阶段的量化思维,需要接受不确定性、不带预设立场、保持头脑开放;而黑白决策则是形成决策阶段的定性思维,需要寻求确定性、选择非黑即白、不能模棱两可。

作战筹划时应保持灰度认知

作战筹划阶段,是对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的过程。此时应保持灰度认知,将问题精确量化,从而为黑白决策提供支持。例如,二战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舰船屡遭日机攻击,损失惨重。为研究对策,美军征集大批数学家对400多个战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当日军飞机采取高空俯冲轰炸时,美军舰船采取急速摆动规避战术的损失率为20%,采取缓慢摆动的损失率为100%;二是当日军飞机采取低空俯冲轰炸时,美军舰船采取急速摆动和缓慢摆动的损失率均为57%。显而易见,最佳应对策略就是只要敌机来袭,均采取急速摆动规避战术。据估算,美军这一决策使舰船损失率从62%降至27%。这种量化分析的方式,将规避战术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概率问题,帮助美军找到了解决方案。这就是典型的灰度认知。

灰度认知的量化分析方法还有很多。如"投票表态",就是群体决策过程中对不同观点分布情况进行量化描述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多数人的意见只能代表主流,却未必正确。为了在量化分析的同时尽量提高决策的正确率,还可以采取"可信度加权"的方式。其中,"可信"指的是"意见可信",即提供意见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加权"就是"乘以权重",即不同专家的意见应根据过往表现分配不同权重。这种方式可以让灰度认知由"模糊"变得相对"精确"。

这一分析机制同样适用于作战决策。例如,部队召开作战会议,就采取哪种作战方案进行表态。其中,每名与会成员的意见权重不同。虽然最终方案还是由指挥员拍板,但这种基于可信度加权的集体分析方式,会让决策者充分参考其他人的视角和观点,从而更理性地看待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在平时一些重大事项的评估决策中,为了更科学地分配权重,还可以组建"专家组"。每名专家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每个人的意见权重会有差别。对于那些分析方法更专业、分析问题更准确的专家,决策机制会赋予更高的权重。经过加权统计,最后得到一个群体意见,供决策者参考。

定下决心时应坚持黑白决策

黑白决策是灰度认知的目的和结果。无论作战筹划阶段的"认知灰度"如何,最终决策只能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定下决心时应坚持黑白决策。如果把灰度认知视作一个从白到黑的渐变色带,黑白决策就是在这条色带上划一条分界线。有时哪怕不符合逻辑,也要划线。就像任何考试都有明确的录取分数线,为了确保公平,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有这么一条线。

录取分数线可以根据最后一名的成绩划线,这很简单也很合理。但在很多决策场景中,这条线很难划定。比如城市战场上,敌我力量犬牙交错,大量民众混杂其中,这些人是敌是友?如何区别对待?复杂地形条件下,敌人准备实施进攻,我选择有利地形实施防御,防御前沿应该放在哪里?何时实施反击?此类作战决策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要在灰度认知空间划一条决策线。不过线,则保持现状;过了线,就应该果断作出改变。

划线的一个重要策略是"预留缓冲区"。想象从左至右,有一个由白到黑的渐变色带,即左白右黑,中间灰色。那么这条线就应该划在相对靠左的位置,也就是白色与灰色区域接壤的位置。中间的灰色区域就是缓冲区。过了缓冲区,灰色才会变黑。为什么要预留缓冲区?因为灰度认知意味着认知空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黑白决策则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有限的确定性"。预留缓冲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风险,确保决策结果可控,并为后续行动预留更大决策空间。

一个典型案例是从1958年8月23日持续到1978年12月31日的"金门炮战"。其主要背景是:1954年底美蒋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军公然开始进驻台湾,台海局势逐渐紧张,但美蒋存在一个重要分歧,就是协防范围是否应包括大陆沿海岛屿。为了探明美军的协防决心,毛泽东主席决定炮击金门。1958年8月开始炮击,金门被火力封锁后,美舰试图为国民党军补给舰艇护航,我军实施"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当时很多官兵不理解这个命令--美军不是敌人吗,为什么不打?其实这就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因为当时中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非友即敌"关系,中间存在灰色地带。我方的决策,相当于在灰度认知空间划出了第一条线。这条线是在对美军协防决心不确定的条件下,作出的谨慎而稳妥的决策,其目的就是通过预留缓冲区,既能试探美军决心,又规避了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的风险,保留了进一步升级行动的可能。结果在看到国民党军舰艇损失惨重后,美舰掉头就跑。由此,我方摸清美方底牌,即协防金门、马祖的意志并不坚决,而是相机行事。此时灰度认知的不确定性被大幅消减,为黑白决策提供了更大决策空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