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文章讲话汇编(16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77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60分钟

(二)进一步扛起了生态保护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注青海最多的就是生态,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视察青海时的两次重要讲话中,都要求青海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突出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一年来,全省上下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是对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不久,省委就在中心组学习交流会上,引导各级干部对照讲话要求,检视对青海生态地位的认识是不是到位,生态保护有没有闪失的地方,抓落实上还有哪些差距。中央就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后,省级几大班子及县以上党委(党组)普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全省开展了警示教育。在青海,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的政治,就是最大的责任,就是最大的贡献,这个思想认识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已经确立。

二是行动更加自觉。去年下半年以来,省上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省级领导带队进行专项督察和整改"回头看"。省级几大领导班子同志多次到木里矿区检查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工作。海西把这项工作抓得也很紧,目前90%以上的渣山得到了治理、实现了复绿。各地把中央通报指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查和整改,开展了拉网式的生态环保检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保问题。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绿化动员大会,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今年造林进度同比提高34.2%,提出今后五年实现绿化面积2000万亩左右的奋斗目标。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新的进展,河长制全面推行。通过不懈努力,全省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青海的山更美水更清天更蓝云更白,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

三是绿色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认识到,生态资源、生态优势、绿色发展就是青海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发展,青海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各地逐步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探索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思路和举措,青海绿色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三)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青海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各族群众对改善生活的愿望十分迫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建设等民生工作,让各族群众不断有更多获得感。在青海做好民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生态保护成效,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反复指导、反复督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明确要求全省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补齐认识上、感情上、能力上、作风上的短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做到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工作更实。全省组织3万名干部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实现了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把脱贫攻坚同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育"五大扶贫主导产业",做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县有扶贫产业园。将移民安置区更多地安排在交通沿线、旅游景区、产业园区附近,为他们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提供便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不均衡,是全省尤其是藏区民生工作的短板。各地坚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产安全同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省政府与国家民委签署了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合作协议,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成功举办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示了我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成就,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省委建立了省、市(州)两级书记维稳工作碰头机制,各地切实抓好重要时段和敏感节点的维稳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力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没有淡季、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有效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进一步打造了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提出"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向全党释放出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我们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理解上更加深刻,在贯彻落实上更加自觉,结合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两个生态"一起抓、"两个责任"一起扛,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同时,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一年来,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要抓学习、抓典型、抓具体、抓表率,从严从实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领学带学促学作用,及时举办全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带动各级干部自觉学习《准则》《条例》,做党内政治生活的明白人。全省选树了尕布龙、廉福章、尖措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干部群众。新一届省委常委班子第一天上班就集体上北山学习尕布龙老省长的精神,在全省树立了鲜明的导向。同时,组织各级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党员干部思想上受到洗礼和触动。把召开省党代会、省"两会"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契机。省党代会期间,组织代表佩戴党徽、开展会风会纪督查,代表到会率99.6%,为历次最高,中纪委、中组部向全国介绍了我省做法。各类基层党组织把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切入点,规范和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纪律意识明显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自己交党费,把报纸主要版面留给基层,汇报材料不准表扬领导,到基层调研必去贫困村贫困户,现场汇报要由主要负责同志来讲。全省上下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做法,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规矩立得越来越严,熔炉烧得越来越旺,环境营造得越来越好。

二、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紧扣党中央节拍,确保青海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实践,我们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之所以认识上提高一步,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中见到成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牢牢抓在手上,学思践悟、指导实践,心中有方向、实践有目标,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我在和一些同志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感到,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工作越有劲,越来越真切感受到重要讲话的巨大指导作用和真理力量。归结起来,体会最深刻的有这样几点。

一是要把学习讲话内化为一种政治信仰,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率先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又为青海把脉定向、描绘蓝图,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使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照亮了青海前行的道路,唤醒了各族群众的梦想。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向感这么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底气这么足。最近,我们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世界瞩目、举国认同、感同身受。联系青海的这五年,全省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这一年来,我们学讲话、明方向,找答案、理思路,改作风、抓落实,改革发展稳定不断取得新进展,呈现新亮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得益于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有深得全党全国人民拥戴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我们唯有思想上真正地信仰,行动上紧紧地跟随,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蓝图才会变成美好现实。

二是要找准讲话精神与青海工作的结合点,不断拓宽青海发展的新思路新空间。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回顾十八大以来青海发展的历程,就是我们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青海工作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后,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样把讲话精神变成青海的具体实践,找准贯彻落实的方法和路径,使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地、落得实,变成老百姓切身感受、利益实惠。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模式、领导能力、基本素质等方面,积极转变、加快提升,变中求进,实现更好发展。省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实的工作思路。从半年多的实践来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比如,我们提出加快从研究地方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并积极主动地去推动,各方面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为青海拓宽了发展空间。一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交通运输部等十几个国家部委的领导带队赴青,主动从政策、资金、项目上给青海更大力度的支持。西成铁路、西宁新机场、特高压外送通道等关键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6月,8家央企与青海签订192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对口援青省市帮扶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其中一些省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来青指导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实。比如,国家对我省的生态保护空前重视,大力支持新能源建设,省政府与鲁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等,使我们对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更加自信。广大干部群众由衷地讲,青海现在受到重视的程度、得到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我们深切地感到,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立场、工作思路和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做到结合青海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拓宽发展空间,办好青海的事。

三是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以实干作风赢得民心、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青海来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在视察期间,总书记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跟大家那么亲、那么近,总是那么专注情深,反复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令我们动容,深受教育。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最多的是人民,关心最多的是人民的福祉,凡是涉及人民利益的事都亲力亲为抓住不放、一抓到底,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极大带动了全党作风的转变,凝聚起了强大正能量。讲"四个意识"要体现在行动上,关键是要体现在扎扎实实抓落实上,体现在为民干实事上。今天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就是干出来的。最近,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来我省督察指导工作、发现解决问题,全省上下积极主动配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盯住干,雷厉风行,边查边改,不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族群众反响热烈。老百姓看的就是我们的行动,感受的是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要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干净忠诚担当,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舆论导向、工作导向、人才导向、考核导向,让干部沉下去、工作实起来,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干出一个新青海,以一项一项具体的成效赢得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

四是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青海各项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担当责任、着力贯彻党的原则和规矩、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的要求,我们狠抓政治生态建设,抓教育,定制度,从具体细微处抓起,在经常、实在上下功夫,严肃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各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越来越强,遵守纪律不断成为自觉养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得到加强,换出了新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个组织,领导班子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就强,就能打开新局面。今年以来,全省继续深入整治"四风",持续释放作风建设越往后越严的信号,着力解决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风政风的变化;坚决反对腐败,反腐败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开展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发挥"利剑"作用,推动各级党委(党组)、纪委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深化"三基"建设,基层基础工作显著加强。实践充分说明,抓好党建是党委(党组)的最大政绩,只有把党建工作抓好了,各项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今天,青海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推动"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建设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从严、坚持经常,切实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三、坚持把"四个扎扎实实"作为引领青海未来发展的旗帜,奋力开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新局面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确立为今后青海工作的主题。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推动发展、保护生态、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在青海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一)不断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一年来,我们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感受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内在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已经成为推进青海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引领,必须持续用力、常抓不懈。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与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增强政治思维、强化政治担当,不断提升运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深入落实。当前,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的贯彻落实,已经开了好头。"四个转变"是持续推进、不断深入的过程,转变的思路、方式、措施、办法都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转变的意识、能力、素质都要不断地适应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四个扎扎实实"全面深入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转"的意识,注重"转"的成效,不断找准转变的切入点、突破口,提升转变的质量和水平,主动转,加快转,努力在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上实现新进展,在融入国家战略上力求新突破,在形成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上取得新成效。

(三)以扎扎实实的作风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两次重要讲话,都体现了"扎扎实实"的作风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潜下身子抓好落实。省里制定的学习贯彻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和落实党代会精神《分工方案》,都明确了每一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靠上去抓,一把手要亲力亲为,多研究问题,多了解情况,多提出办法,多激发基层活力,真正把领导责任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理清工作思路,加强统筹协调,注重典型引路,健全落实机制,持之以恒把贯彻落实抓下去。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为我们厘清了思想认识、确立了坐标定位、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始终以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落实,不断把新青海建设推向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王国生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全国两会后我省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会前,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学习。只有领会深刻,行动才会更加自觉。二是在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的情况下,需要正视问题,保持清醒,以利再战。三是脱贫攻坚战进入集中总攻阶段,需要动员全省上下共同担责担难,打赢每一个战役,如期兑现我们的承诺。

今天,各省辖市、31家省直单位向省委、省政府递交了2018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接过责任书时我和同志们一一握了手。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场合,我感到这次握手的分量很重,握出了沉甸甸的责任。这次会议说到底就是要激发责任、强化责任、压实责任。

第一,要从河南的基本省情、特殊省情中找责任。姑且不说河南历史文化厚重、区位交通优越、在全国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这些省情,仅从人口来看我们责任就很重。首先,总人口多。户籍人口超过l亿、居全国第1位,常住人口9500多万、居全国第3位。全世界2017年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只有13个,河南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不小的国家。在我工作过的几个省中,河南人口也是最多的。其次,农村人口多。占总人口近一半,有4700多万。其三,贫困人口多。总量虽由全国的第3位降到第4位,但仍占全国7.8%。服务好一亿多河南人民、解决两百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段时间我和一些同志交谈,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在河南工作担子重、责任大。

第二,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省的关心期望中找责任。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2009年到河南,去了洛阳、开封、新乡、郑州等地,也专程去了兰考。担任总书记后,2014年3月18日专程到兰考,亲自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5月9日再次到兰考,参加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5月10日又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8月27日,在北京听取兰考县和我省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说"尽管这一段我的日程安排很紧,但我说无论如何要安排时间,听一听你们的汇报"。在5年的时间内,3次到一个省调研指导工作,在全国是很少见的;在5年的时间内,3次到一个县,更是没有过的。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厚爱有加,我们既要从中感受到鼓舞,更要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我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话,这里面的内涵是什么?首先,明确了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赋予了河南在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中国要发展、中国梦要实现,中原不出彩是不行的。其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厚望,河南过去是出过彩的,但在新时代必须更加出彩,这就给我们立下了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兰考县,"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都是在河南孕育铸就的,是河南人的精神特质,我省干部首先要把这些精神学到手、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用"满意"二字来评价河南的工作。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做出的成绩后说,中央对河南的工作是"满意"的;在北京听取兰考县和我省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兰考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抓出了成效,对大家的工作是"满意"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对我们是鼓励,是鞭策。但我们并不感到轻松,相反压力更大,因为工作标准更高了。离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调研指导工作已过去4年了,我们都要回头想想,工作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能继续达到让习近平总书记满意的标准呢?脱贫攻坚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我们在2016年考核中却被约谈了,"被约谈"肯定不能算"满意",2017年考核中即使转为"较好"也不能算是"满意"。我们要从这种反思中激发责任和干劲,在现有基础上真正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讲了作风问题。强调"四个防止",即防止前紧后松、防止矛盾积压、防止简单粗糙、防止短期效应;强调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即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强调"我还是那句话,我来不是听莺歌燕舞的,要真刀真枪、刺刀见红"。这些讲话对我们今天纠正"四风"、改进作风,打好脱贫攻坚战,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们首先要检查自己,看一看有没有"短期效应"问题,"三股劲"够不够,是不是做到了"真刀真枪"地干。

第三,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格要求中找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军令状的,只有脱贫攻坚这一项工作"。说起军令状,我就想到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因骄傲轻敌、不听忠言,最后痛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时百感交集、老泪纵横、心如刀绞,但立了军令状,就要执行、就要兑现。我们向中央签订的军令状也是要兑现的,到时候不能再谈感情、讲苦劳,感情和苦劳代替不了军令状。说到底,就是"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世界上的事最怕认真。我到基层听工作汇报有明显感受,凡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凡是经过亲身经历、认真思考过的,汇报出来的情况就有味道,就耐听;反之,编几句大而化之的话,编几条在什么地方都能用的话,就立不住,就经不起问。比如,打好"四张牌"对全省具有指导性,但不能当口号喊,每个市县必须结合实际打自己的"四张牌",否则喊来喊去总也落不了地。这次会议上午由纪委书记主持,下午由组织部长主持,除了因为他们是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外,更是要压实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的责任,使之落到具体工作中。在座的是我们省关键的少数,每位同志都有自己的联系点,大家都要想一想,一年去过联系点几次?去过之后是认真解剖工作、精准对标、找出问题,还是一般地走走看看?包括分包15个省定贫困县的省直有关部门领导,都要对对标、找找责任。

刚才,陈润儿同志对2017年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作了系统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重点很突出、措施很实在、要求很严格,我都赞成,各级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就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保证,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更自觉地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牵挂的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谈了扶贫,在亚太经合组织越南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了扶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用大段篇幅部署扶贫,在成都主持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强烈信号,在新年贺词中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尽锐出战,在全国两会、中央政治局听取脱贫攻坚考核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也不忘向世界传递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贡献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教给了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好脱贫攻坚战首要的是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好、领会好,掌握精髓要义,学懂弄通做实。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彰显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梦,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这一愿景提供了可能。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每次代表大会都围绕小康目标来确立主题,从小康到提高小康水平,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对小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部署越来越具体,小康进程越来越坚实,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老百姓越来越触手可及。我们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奋斗了几十年的目标实现已在眼前,"临门一脚"是消除绝对贫困,没有全面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更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脱贫攻坚,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头连着伟大复兴中国梦。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将向全世界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赶上这个时代、投身这场战役,是人生之大幸!我与驻村第一书记交流时,很多人都深有感触地说,赶上这一时代大主题,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面对这样一个蕴含使命和荣光的时代任务,我们唯有尽锐出战、扎实行动、不懈奋斗。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充满着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能量,广大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油满缸、柴满庄,腰里票子鼓囊囊,家家户户娶新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带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前所未有。现在到农村调研,群众说起收入、住房、养老、医疗的变化,如数家珍。正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群众才发自肺腑地听党话、跟党走,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为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有生命力,我们才能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岿然不动。我在基层调研看到,很多贫困户都发自内心地把习近平总书记像挂在家里,不少脱贫户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搬新家感恩共产党,住新楼常念习主席""天高山高难超党恩高,爹亲娘亲怎比组织亲",这饱含着对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我在青海工作时,有一次到一个藏族的搬迁村,离开时一个藏族群众突然走到跟前抱着我不松手,抱了很长时间。平时我们下去调研,跟老百姓面对面的时候不少,这次真正有一种心贴心的感觉。我作为党派到地方的一个代表、作为一个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看到老百姓对党有这样深的感情,感到内心特别充实。同时,我国的脱贫攻坚战,破解了绝对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为"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鲜明对比作出了注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我去波兰参加一个活动,看到一位波兰老共产党员为了请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上签名,虔诚地等了几个小时,这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令我们十分自豪。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贯穿着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治理之道。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不仅指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还因为脱贫攻坚是落实"四个意识"的突破口、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突破口、推进发展的突破口,是我们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从工作实际来看,脱贫攻坚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很强的综合带动效应。比如,兰考作为国定贫困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在首批脱贫摘帽、兑现"三年脱贫"承诺的同时,还带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受政策红利、干部实干、环境改善等各方面影响,华润、恒大、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正大、格林美、杭萧钢构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兰考,这对兰考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县来说是一个大的变化、质的变化。几年前我去兰考参观过,现在再来看兰考的变化还是很有触动的,我去过的我省其他一些市县变化也非常明显。当然,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要清醒认识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仍然在路上。从省里对去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来看,存在的差距还是不小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抓好了,能够更好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迈台阶、上水平;脱贫攻坚抓不好,其他工作也很难搞上去。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是由我们来打的,其他工作同样是由我们来抓的。如果这场硬仗打不下来,其他仗也很难打胜。再进一步讲,即使其他工作抓好了,也代替不了脱贫攻坚工作。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发人深省,越学越觉得方向感强,越想越感到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标志性指标""底线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跳出脱贫看脱贫、站位全局抓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按部就班地干,难以按期完成任务",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军令状的,只有脱贫攻坚这一项工作",时常警示我们"承诺了就要兑现",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打好打赢这场硬仗。如果脱贫攻坚这一仗没打赢,影响了全国大局、影响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是无法交代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用讲话武装头脑,悟出信仰、学出担当,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自觉行动,严格要求、加压奋进,赢来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

二、保持清醒坚定,增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已由全面推进转为集中总攻。集中总攻,重在一鼓作气,树立信心、保持定力;重在认清挑战,聚焦堡垒、攻坚拔寨;重在更加高效、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令,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一样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实质性成果。全省减贫成效突出。577.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51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兰考、滑县、舞阳顺利脱贫摘帽,新蔡、新县、沈丘有望实现脱贫摘帽,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高度关注的30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进展顺利,贫困人口总数由全国第3位降为第4位,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9.28%降到去年底的2.57%,贫困村占比由2013年的19.7%降到8.0%。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6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去年达到10789元。在国家考核中,由2016年被中央约谈,到2017年进入"综合评价较好"行列。数字是枯燥的,但群众的感觉是温暖的。我在贫困村调研,总能看到群众灿烂的笑脸。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村民张嵩现身体残疾,在村里帮扶下养蜂脱贫,娶上了媳妇,他家门上贴着"人勤劳蜂勤酿生活甜蜜蜜,搬新房娶新娘幸福奔小康"的对联,指着对联,他们夫妻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同时,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和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有了新的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嵩县三合村是深石山区贫困村,"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孩子上学和群众看病都跑得远,村里光棍汉多,脱贫攻坚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的写生基地、整齐的家庭宾馆、2000多亩的中药材种植使群众有了稳定收入,打牌、信教、游手好闲的群众不见了,勤劳、朴实、文明的风气树起来了。全省这样的情况不少,看了以后令人振奋。在河南这样一个常住人口占全国6.9%、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国8.3%、贫困人口占全国7.8%的省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了不起的。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用辛劳汗水浇灌的结果,是所有参与这个世纪大工程的各方力量共同付出的结果。脱贫攻坚,最辛苦、最劳累、付出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各级干部。据我了解,很多同志常年奔波在扶贫一线,小孩上学管不了、老人有病顾不上,晒黑了脸、磨破了鞋、累坏了身体,甚至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有位乡镇党委书记把时间都花在了为乡亲们脱贫致富上,照顾不上卧病在床的老人,出门时流着泪给老人下跪。诸如这样的感人事例有很多。这里,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奋战在全省脱贫攻坚一线的各级干部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我们丝毫不能把脱贫任务看轻了,丝毫不能把存在的问题看轻了,丝毫不能把能力不足的问题看轻了。从形势任务看,截至目前,我省仍有221万农村贫困人口。在不足3年的时间内,除已通过省级核查的3个县外还有47个贫困县要脱贫摘帽,其中4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0%;有3723个贫困村要脱贫退出,其中1235个深度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超过20%。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有160万属于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达72%。特别是今年,我们要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一半,3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占全省贫困县的70%,总量很大,难度很大,这是我省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任务最重的一年。现在已是5月上旬,今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已经不多,"紧锣密鼓"还不一定完成,"按部就班"更不可能。虽然我们在国家考核中取得了"综合评价较好"的成绩,但这个"较好"不是对全国的31个省区市来说的,而是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而言的,即使这样也只是排名中游。去年我们能从"被约谈"变为"较好",是因为我们把真抓的作风树起来了、狠抓的干劲鼓起来了、会抓的本领提起来了。今年干好了可能会更上一层楼,而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甩在后边。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从工作中存在问题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用大段篇幅逐条列举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从国家年度考核反馈、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督查和对拟退出贫困县评估调研等情况看,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而且还有一些特殊问题。比如,在重视程度上,有的地方一些部门负责人对脱贫攻坚工作语焉不详,对负责的地方、联系指导的扶贫点情况不熟。在调研中,有的同志谈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习惯于搞原则性领导,上级考核时抓一抓,考核过后大撒把;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存在"浅""粗""单""冷"等问题,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理解肤浅,对脱贫攻坚工作安排粗放,就脱贫抓脱贫、搞单打一,班子成员中分工不科学、没有形成合力。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地方工作粗枝大叶,贫困人口识别上现在还存在漏户漏人和错评问题;有的搞"短平快",产业扶贫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不强,导致返贫率偏高;有的部门在政策设计上不接地气,制定政策只开"药方"、不问"疗效";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实施上不够规范,很多时候"前松后紧",只讲任务完成、不讲效益发挥,等等,这些也反映出我们一些干部作风还不够实。在干部能力上,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能抓得得心应手,也不是各项任务都可以完成得游刃有余,有的思想观念转不过来,粗放的习惯根深蒂固,精准的要义掌握不透;有的方式方法跟不上,工作大而化之、简单了之,在发展产业等稳定脱贫措施上缺乏长远眼光、缺少硬招实招;有的在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办法不多,导致群众不理解、不认可、不支持,甚至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我看了一份暗访材料,暗访组到一个地方走访两次,发现有7户贫困家庭都没有明白卡,第三次再去看时,明白卡有了,上面还摁着手印,一了解才知道是前一天晚上送过来的,手印也是那天晚上刚摁的。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实在,还不到位。

在集中总攻关键节点上,我们都要认真想一想,对照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的要求,我们对脱贫攻坚重视程度高不高?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尚且盯得那么紧,我们一定要抓得更具体。对照脱贫艰巨任务,我们的紧迫意识强不强?离全省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还有一年多时间,时间不等人,即使拼命干,也不敢说心里有多踏实。大家要想一想思想上的弦绷得紧不紧?对照精准扶贫方略,我们的工作作风实不实?看看是不是与中央要求都能对上标,是不是采取的措施都很有针对性,是不是都很切合各个贫困户的实际。对照高质量脱贫要求,我们的能力水平够不够?看看有哪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深刻反思,认真整改。只有把这些问卷答好了,才能把这场硬仗打下来。如果在座的同志回去之后,都能够问一问这几个问题,找一找这几个方面的差距,这次会议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聚焦党的政治、组织、作风、能力建设,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高质量党建保证高质量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动实践,是党建主体责任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组织应该管的大事和主业。

第一,要着力加强政治建设。脱贫攻坚,是重大民生问题,当然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常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决不能停留在文件里、字面上,必须对照标杆、见诸行动、见到实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亲自挂帅,而且亲自出征,足迹遍布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用实际行动向全党表明脱贫攻坚是一把手工程,是重大政治责任。如果我们只是当成一般性工作、用一般化措施来抓,就跟不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就是政治站位不高。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加力推进,如果我们责任扛不到肩上、工作落不到实处,对党中央的庄严承诺不能有效落实,就是不讲政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大行动,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把对党忠诚体现到不折不扣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上。

第二,要着力加强组织建设。主要是抓好四件事。一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村"两委"建设对我省发展非常重要。当前,全省村"两委"正在换届选举,截至5月1日,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完成44220个、占95.6%,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完成2868个、占6.2%,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已基本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本月底前将基本完成。这次换届后的村"两委",任期与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进度和成色。选对一个人,带富一村人。一个好的带头人,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比如,济源市玉泉街道陆家岭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分良,多年来带领群众克服缺水、缺粮、缺钱多重困难,通过发展蔬菜大棚走上致富路。又如,夏邑县车站镇沈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艳军,带领村民种植蘑菇,让小蘑菇变成了大产业、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793人实现了脱贫。各地决不能把村"两委"换届这件事看小了看低了,要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补齐党建工作短板、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机遇,像对待省市县换届一样抓好村"两委"换届和班子建设,把换届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整治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高质量高标准抓好换届工作,换出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两委"班子,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市县党委书记要高度重视,把这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不能把责任都压到乡里;组织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把换届工作抓细抓实,对已经完成换届的开展"回头看",评估选举质量、新班子运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发现不适应工作要求的,要抓好培训提升,培训后还不行的就要换人;对没有完成换届的,提升标准,坚持程序,扩大人选范围,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优秀机关干部和其他乡贤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两委"班子,确保换出好的带头人。二是抓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注重从脱贫攻坚中锻炼干部、考察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及时把政治过硬、专业敬业、能抓会抓的干部选出来、使用好。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组织、扶贫部门要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管理,关心爱护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要落实好激励机制和召回制度,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三是配齐配好领导班子。从当前脱贫攻坚形势要求来看,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配备还不够强、结构还不够优、员额配备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还有一些市县的党政正职没有配齐,省市组织部门要抓紧拿出意见,报党委研究,决不能出现责任空白,决不能影响脱贫攻坚进程。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党政正职保持稳定是中央的要求,"对于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撤换,对于弄虚作假的要坚决问责",也是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四是压实部门责任。最近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部分省辖市对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这次我们将对部分省直部门进行约谈,目的就是要释放一个强的信号:脱贫攻坚市县要动起来,省直部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作为政策制定者,省直部门要看看自己为脱贫攻坚做了什么,给省委、省政府当参谋当得怎么样,哪些做得还不够。不能只当裁判员,还要当好教练员、运动员,不能只是出政策、搞督导,还要手把手地教政策、抓落实,把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把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第三,要着力加强作风建设。脱贫攻坚,要义是精准,本质是做实。打好脱贫攻坚战,来不得半点虚假。党中央已经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惩严治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当前,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浮躁急躁,一些地方抓工作浮在面上,搞应付了事、搞短期行为,基础没有打实,心里没底,一遇到检查就心慌急躁。抓脱贫攻坚,会议不能不开,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文件不能不发,关键是要提高执行力;好的干部不能不表扬,关键是要发现和解决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要立下愚公移山志,拿出红旗渠人"誓把山河重安排"的气魄,凭着焦裕禄同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韧劲,不断强化准、实、严的工作作风,把中央的政策、省里的部署、本地本部门的安排落到实处,真正把脱贫攻坚的每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坚持从严要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宝贵经验,但也要把握好度,给大家留出干工作的时间。要适应中央改进第三方评估方式和约谈省级领导方式等变化,改进对市县的督查考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随时整改,倒逼作风改进、工作落实。

第四,要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脱贫攻坚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形势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我们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这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队伍,包括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贫困村"两委"等,加起来有10多万人,人数不能算少。但有些地方帮扶工作推进不力、仍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干部不想好好干,而是因为不会干,"有人有枪"但不知道怎么"开火"。要把提高能力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提高学习能力把文件弄通、把政策吃透,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通过提高政治领导能力,把方向、谋大事、掌大局,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通过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宣传、组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脱贫;通过提高政策落实能力,熟知政策、掌握原则,不让好政策成为不落实的"白条"。如何提高能力?首要的是转变思维方式,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特别是要摒弃陈旧的粗放工作习惯,树牢精准理念,使脱贫攻坚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干部培训,研究出台具体方案,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多想一些管用的办法,教会各级干部如何"开枪开炮",让大家瞄得准、打得好,让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培训要切实增强针对性,不仅要讲政策性、原则性的内容,更要讲最管用、最现实、指导性最强的内容。要突出党建引领、易地搬迁、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就业创业、产业扶贫、农村公路建设等工作,结合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同志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打好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兑现庄严承诺,是一场大考,我们能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贵在平时、贵在持之以恒,只有每一次小考成绩突出,大考才能脱颖而出。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大家一定会进一步增强信心、自我加压,紧盯问题、攻坚克难,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高质量打好打赢我省脱贫攻坚战。

持续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凝聚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强大正能量

--在河南省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座谈会上所作的讲话

王国生

今天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纪念日。我们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深情追忆他的感人事迹,就是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激励全省上下争做出彩河南人,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争先进位谋出彩的强大正能量,为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准备。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光辉的一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缩影。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我们55年了,但那一幕幕战天斗地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似乎还在耳边,他漫天风雪中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的身影,他在盐碱地上亲手栽下泡桐树时的笑容,他身上穿的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鞋袜,他坐的那把被顶出一个大窟窿的藤椅,总是激起我们心中的波澜,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财富。

焦裕禄是一本永远读不完、常读常新的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他联系兰考,还有一层考虑,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强调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并提出了深学、细照、笃行的要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又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他深厚的"焦裕禄情结"。这种情结,源自于焦裕禄精神的无限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源自于对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坚守。人民呼唤焦裕禄,是在呼唤我们党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好作风。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练就过硬作风,敢担当、善作为、重实干,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拼尽全力。我们要用心感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深意,用心思考作为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应有的作为,坚定做新时代焦裕禄精神的践行者,用亲劲、韧劲、拼劲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把焦裕禄精神作为屹立心中的丰碑,在持续深学中不断增强转作风重实干的自觉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特别是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都是靠加强作风建设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提出的"三大作风",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为经受住执掌新中国政权的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了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开局,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作风建设重塑了党的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抓正风肃纪一刻不松、半步不退,在越往后越严中不断走向深入。当前,"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是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红色基因,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转作风重实干的一本教课书。焦裕禄同志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责任心?郁郁成林的泡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绩观?"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群众感情?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所有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干劲头?把焦裕禄精神学深了、学透了、学到位了,自然就不会去搞那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干工作就能实起来,同群众就能亲起来,发展就能搞上去。

深学焦裕禄精神决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作风建设之要、事业发展之本。大而化之、不触及灵魂,不是真学习;今天感动一阵子、明天还是老样子,不是真弘扬。要一点一滴地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一字一句地领悟焦裕禄同志的朴实言语,从中把握焦裕禄精神的核心要义,用好身边这一"钙源",补足精神之钙,夯实党性之基,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激发转作风的内在动力,找准重实干的努力方向。要学出坚定信仰,从焦裕禄精神中悟出信念的味道、信仰的力量,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涵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真正像入党宣誓时庄严承诺的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学出绝对忠诚,从焦裕禄精神中悟出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要学出使命担当,从焦裕禄精神中悟出敢担当、善作为的思想底气,保持"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激情,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把每件该做的事情都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把焦裕禄精神作为反躬自省的镜子,在时刻细照中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方面的不足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拉高标杆,经常用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看到差距不足,不断增添动力。

要对照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看一看自己对群众的感情深不深。焦裕禄同志之所以铭记在人民心中,就在于他视人民为衣食父母、无时无刻不挂念着群众。他在兰考工作的475个日夜,想得最多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得最多的是与群众一起战风沙、斗洪涝、治穷根。冬天夜里听见风雪声,他就牵挂群众会不会受冻,连夜安排工作;去粮管所买面,看到群众在外面排队,他就想起应该搭个棚子,让群众下雨淋不着、天热晒不着;去医院打针,发现有些做法造成群众不便,就要求医院改进服务。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每当读到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每当想到那一句"我是你们的儿子"的真情告白,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的形象就历历在目,带给我们心灵的洗涤。我们都要经常想一想,自己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是不是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群众;想一想自己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远,中间有没有隔着一堵墙;想一想自己为群众办的实事有多少,群众能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人民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站稳人民立场,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党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要对照焦裕禄同志的求实作风,看一看自己抓工作的作风实不实。无论是在风沙最大的时候查风口、探流沙,在大雨瓢泼的时候看水流、治内涝,还是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都充分体现了焦裕禄同志决策先调研、工作讲方法、治害重规律的务实作风和科学态度。今天我们抓工作,是否能够做到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呢?也要来一个自问。比如,开会部署工作,事先准备得充分不充分,有没有把工作研究透、思路举措理清楚,会议开了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存在不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比如,下去搞调研,究竟了解到多少实情、发现了什么问题、找到了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对推动工作发挥作用没有,是不是跑了一圈回来还是脑子空空。比如,谋划的重大项目,是为长远打基础,还是搞立竿见影的面子活?再如,抓落实,是不见成效不撒手,还是紧一阵子就松了下来。这里面都有"实"和"浮"的影子,我们要和一切浮躁的东西作斗争,努力做到从实处着眼,靠实干说话,用实绩服人。

要对照焦裕禄同志的奋斗精神,看一看自己干事业的担当强不强。当年面对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说,"战胜困难,最重要的是人的革命意志,是人的革命品格,首先是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并立下了"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誓言。今天,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大省,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打赢三大攻坚战、跨越非常规关口,还是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常规性关口,困难都不会少。但困难再大,与焦裕禄同志当年相比,环境已经好了很多。如果每位党员干部都能拿出焦裕禄同志那股拼劲,我们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当干部就是要担当。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反思一下,有没有担责的自觉?是不是一谈到调结构就感到难度大、见效慢,得过且过;一提到科技创新就认为缺人才、缺资金、缺项目,难有大的作为;一讲到乡村振兴,就觉得底子薄、基础差、没条件,工作主动性不强。有没有担难的勇气?是不是在抓脱贫攻坚上有厌战思想,工作松劲懈怠;是不是在污染防治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解决深层次问题力度不大;是不是在防范化解风险上警惕性、重视度不够,甚至一边在化解风险一边还在制造新的风险。有没有担险的魄力?是不是患得患失、爱惜羽毛,怕惹麻烦、出问题,该推进的工作不主动,该决定的事情不拍板,层层请示汇报。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正视问题不回避,直面矛盾不绕道,遇到难题不退缩,不断在经受考验中锤炼过硬政治品格。

要对照焦裕禄同志的道德情操,看一看自己修政德的标准高不高。从缝了42个补丁的被子,到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看白戏",再到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德的要求,自然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越是身处重要岗位,越是应该思想境界更高。这里所说的德,大德、公德、私德缺一不可,既有对政治觉悟上的要求,也有对思想品行、道德操守上的要求。我们都要时常想一想,是不是凡事讲觉悟、有觉悟,在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等问题面前心明眼亮;是不是慎独慎微、管住了小节,有没有在一点点"小意思""小恩惠"面前放松警惕;是不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引导督促身边人明辨是非、遵纪守法、本分做人。我们党不是追名逐利的名利场,党员干部必须有敬畏之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把焦裕禄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标尺,在坚定笃行中务求取得持续转作风的实效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开创新时代河南工作新局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出彩目标向我们走来。

要在转变学风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焦裕禄同志是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他讲过,"越有困难,越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他曾对县委的同志介绍自己学习的方法,就是"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过电影',早上记笔记",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入新时代,只有切实改进学风,不断加强学习、更加善于学习,才能消除"本领恐慌",跑好伟大复兴的接力赛。实践中大家都能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武器,学得越多越深,方向感就会越强,心中就会越亮堂。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长期政治任务,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养成学习习惯,自觉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为立场、观点、方法,将理论武装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准干的方向、增强干的动力、提升干的本领。

要在转变政绩观上下功夫。豫剧《焦裕禄》中有这样两句唱词,"心中想着老百姓,就不会只为脸面争虚名;心中想着老百姓,就不会贪图私利把百姓坑",这朴实的话语正是焦裕禄同志政绩观的生动展现。被兰考百姓亲切称为"焦桐"的大树高耸挺立,见证了打基础、利长远的恒久价值。为官一任,能不能真正造福一方,所留下的业绩能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评判,关键就在于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一时还是为长远。只摘桃不栽树,只飞奔不铺路,甚至竭泽而渔、寅吃卯粮,都是与共产党人政绩观严重背离的,都是为人民群众所唾弃的。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人民的冷暖、喜忧、福祉想得多一些,把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看得淡一些,做事情、抓工作,既要立足当前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又要为长远发展夯基垒台。要自觉践行"五比五不比"的工作导向,多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为他人做嫁衣",一届接着一届干,把政绩写在坚实的大地上、写进群众的心坎里。

要在转变权责观上下功夫。有权就有责,有责必担当。焦裕禄同志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想到的不是自己有多大的权力,而是党和人民的重托,即使病重时候,也不忘肩上的责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前来看望的县里同志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领导干部要时常想一想手中的权力从哪里来,当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将来要留下什么,正确对待权力、强化责任意识。要为党尽责,认识到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是党派来的,执行的是党的决定、传递的是党的声音、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必须把党交给的职责履行到位,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好。要为民用权,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的感情传递下去,把群众对党的感情激发出来。要为事业担当,时刻牢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决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决不能把"层层压实责任"变成"层层推卸责任"。

要在转变领导方式上下功夫。焦裕禄同志十分重视领导方法问题,他认为"一个落后地区的转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转变",并深刻指出了干部领导方法上存在的"十多十少"问题,即一般号召多,调查研究少;一般情况多,具体经验少;领导干部原则讲得多,具体办法少;干部讲得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少;一揽子会议多,系统会议少;工作布置多,认真检查少;管理办法多,认真坚持下来的少;对当前生产着重说的多,认真制定规划、用规划指导生产的少;各行各业支援农村喊得多,具体行动少;死搬硬套的多,真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定方针少。这些问题,在今天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针对性。进入新时代,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思考领导方式怎么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使自己的能力与时代要求相适应。要多一些战略思维,善于看清大势、把准趋势,善于登高望远、谋划长远;多一些创新思维,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依赖老经验、老办法,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多一些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想在前、做在前,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多一些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要在转变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工作方法,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桥"和"船"。焦裕禄同志在工作方法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比如,善于搞调查研究,他常说,"当工作感到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就有办法了"。比如,善于抓典型带动,他认为,"我们干工作,要随时发现好人好事,树立起旗帜,标出鲜花,让大家看,叫大家学。这样,群众就有了明确的奔头,干起活来就会你追我赶"。他发现总结的"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成为当时兰考人民学习的四个样板。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听真话、找标杆、添动力。如果领导干部经常沉下去,能上百姓炕头聊天,能下田间车间问计,何愁取不到真经。要把树先进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善于从基层发现典型,大力选树一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夯实基层基础的典型、为民服务的典型,及时把好做法好经验推广开来。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工作中抓住要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相约新时代中原更出彩

--在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上的致辞

(201X年4月13日)

王国生

尊敬的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尊敬的各国驻华使节、驻华机构代表、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X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之际,今天我们相聚在外交部"蓝厅",共享与世界携手、让中原出彩的美好时光,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向王毅国务委员和外交部长期以来对河南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各位嘉宾致以亲切的问候!

去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里,我很乐意和朋友们分享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河南故事。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力量。今天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有力,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四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河南考察指导,指出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给我们带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动力,今天的河南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我们在基层经常会看到群众灿烂的笑脸,他们由衷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全省人民对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充满信心。

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有深厚历史底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形象地说,"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在这里,你可以参访世界华人的祖根圣地黄帝故里,可以领略最古老汉字甲骨文的魅力,可以追溯造福人类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观摩享誉世界的少林功夫、太极拳,可以追寻古丝绸之路悠悠驼铃之声。河南无比珍视这些历史瑰宝,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文化基因靓起来。

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有独特发展优势。这里交通区位优越,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即将形成,从郑州机场起飞2小时内就可以到达中国大部分城市,高速公路网覆盖全省所有县城,正在成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这里产业体系完备,不仅是"中国粮仓",也是工业大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兴起。这里发展后劲很足,1亿人口蕴藏着广阔市场,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益完备。这里"朋友圈"越来越大,"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买全球、卖全球"正在成为现实。

奋进新时代,让中原更加出彩,河南正敞开大门拥抱世界。中国有句话叫朋友多了路好走。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精神,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抢抓开放新机遇,增创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拓展开放通道,完善郑州-卢森堡航线网络,强化郑州中欧班列国际物流枢纽地位,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让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一步建好开放平台,高质量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更大气魄参与世界经济循环。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产业、经贸、教育、文化、旅游、人才等领域合作,在互利共赢、互学互鉴中拉近和五洲四海的朋友们心与心的距离。

尊敬的各位嘉宾!此时此刻,我想用中国三句古诗结束我的故事。"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说的是昨天的河南历经沧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今天的河南生机盎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预示着明天的河南会更加美好。新时代的河南诚邀天下英才、共享出彩机遇。河南人说的最多的方言是"中",意思是"好",我把这个字送给大家,寓意着大家来河南投资兴业将会"豫"来"豫"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