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质量网评文章-196篇(第35/10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37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80分钟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把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个高屋建瓴的指示、一项项战略性突破性举措,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今天,古老东方大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归根结底在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涵盖领域之广泛、涉及变革之深刻、斗争形势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也更加需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发展潮流、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信心决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我们一定能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汇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持续开展终身学习数字化转型相关公开课等各类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十年成果总结宣传及展示活动......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对做好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作出了部署。

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今年活动周是教育部自2005年以来举办的第18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以"学习贯彻XX大,终身学习向未来"为主题,是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生动实践,有助于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享有更多学习的机会、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全民终身学习,涉及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两个重点维度。可以看到,本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部署也正是围绕这二者展开。针对全民学习,将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城乡社区教育干部和志愿者开展党的XX大精神宣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本地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通过活动周助力形成全社会学习党的XX大精神的浓厚氛围。针对终身学习,则重点抓住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地提出持续开展"智慧助老"等学习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助力书香中国建设,确保全年龄段的终身学习。同时,还集中组织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活动,宣传榜样力量,以点带面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未来,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机制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好全民终身学习,不止在活动周、不止在特定的日子。期待全社会都能从实际行动出发,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真正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自觉,成为日常。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不能让农村落后、让农民掉队。近年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还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未来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将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只有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不懈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才能将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宜居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得到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21年,全国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有卫生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超过90%;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越来越多农村实现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美化。但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水平,与广大农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相比仍有差距。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