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质量网评文章-196篇(第61/10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37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80分钟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树立大食物观,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有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人们的食物结构正在发生改变,食品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有机粗粮、特产水果、山珍海味等日益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树立大食物观,丰富粮仓、菜篮、油瓶和果盘,才能优化食品供给结构布局,让人们吃得更好。

时下,挪威三文鱼、泰国榴莲、西班牙火腿等外国美食,装点着中国人的餐桌。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更要立足自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条件。让食物来源更广泛、食物种类更丰富,就要将目光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更好开发食物,逐步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树立大食物观,必须向科技要答案。时下,一个个食品新领域成为研究新课题。如何发展现代种业、栽培技术,让产出食物更优质;如何读懂山水林田湖草沙,让更多食品种类形成生态产业;如何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物品种生产方式创新;如何加强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形成稳定产业链......回答相关问题,需要多学科合作攻关,群策群力,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十年,杂交水稻让亿万中国人"吃得饱",让"禾下乘凉梦"逐渐成为现实。相信不久的将来,来自山林大川、江河湖海的多样食物,将让14亿多中国人"吃得好""吃得健康",推动国民科学合理膳食,为健康中国筑牢根基。

相关新闻:

人民网评:"两个全面",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奋斗目标

人民网评:"三个务必",新时代党的作风的鲜明标识

人民网评: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要论述

人民网评:运用好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坚持"

人民网评: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人民网评:从八个方面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网评: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树立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深化文明乡风建设,做好铸魂培元工作,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保障。

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顶层设计精心布局。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连续多年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一系列统筹部署,一次次科学指导,治理和疏导并举,旨在有效破解"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劳民伤财的积弊,倡导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新农村新风尚。大力移风易俗,用心、用情、用力维护群众利益,更是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切实体现。

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狠抓落实是关键。具体来看,建立地方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实行督查考核,敦促切实执行。党员干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起到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作用。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与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宣传先进,教育后进,使移风易俗入心入行。

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增进亿万民众福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民政部门确认的32个国家级、近300个省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省心、省事、省钱"令群众拍手称快。此举更有助于引导农民管好用好"钱袋子",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更令人欣喜的是,创建文明家庭,村民争上光荣榜,好家风促进好民风,孝老爱亲共建和谐乡村。地方管理部门还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农村改厕、修路等工作,让乡村更舒适更宜居......文明乡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面貌和风气焕然一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铸魂"理当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扬尊老爱幼、守望相助、乡贤聚力等良好风俗;同时,也要大力破除炫耀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这一切更体现出历史延续性和时代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必将为乡村振兴以及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能。

数字中国建设要顺势而为,也要乘势而上

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启动"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发布30个"数字环保"典型案例;制作"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巡礼"专题展和专题片......7月24日,以"创新驱动新变革数字引领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闭幕。在这场八闽大地的数字之约中,一项项不菲的数字产业投资,一个个火热的数字经济项目,成为数字中国建设蹄疾步稳的生动写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