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3月份官媒重要评论-61篇(第39/4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49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3分钟

提质升级、激发动力,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高质量"迈进。0.015毫米,不到一张普通A4纸厚度的1/4,创新成果"手撕钢",让一家企业实现了从一度长期亏损到2021年利润创建厂以来新高的发展蝶变。十年来,无数这样的企业,在自身变革中推动中国经济的质量变革。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加快实现质量变革,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降本增效、厚植优势,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有效率"迈进。过去119人操控的轨道吊,现在仅需9人远程监控操作,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智能化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效率变革的生动见证。十年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了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了约29.4亿吨二氧化碳;202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一定能实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

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加公平"迈进。十年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普惠均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2012年至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缩小至2.45。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增进民生福祉,就一定能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绿色转型、增添后劲,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可持续"迈进。从造纸产业污染洞庭湖水,到芦笋产业实现靠水吃水,一退一进之间,湖南沅江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映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变革。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自立自强、增强韧性,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为安全"迈进。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飞向太空。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实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跨越。北斗系统走过的历程,是"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统筹发展和安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一定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中国经济,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凸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的转变势不可挡。神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创造和改变,汇聚成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不止步,奋斗无穷期。锚定目标,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中国经济将不断激荡新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

曾经,新疆是"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的边境之地;如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2022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站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久久凝视。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时间回到2020年春天。3月底的浙江宁波舟山港。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复工复产。"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回京后不久,在4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近些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共同作用使然。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无惧风浪、挺立潮头,我们着力增强"生存力"。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凸显,特别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隐患进一步暴露。2022年以来,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交织叠加,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加脆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