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月至3月各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39篇(第9/44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54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85分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身边的小事 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 深做细"十大民生工程",强化固边兴边富民行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 举措,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坚 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 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确保资源向基层倾斜、问题在基层解决、人心在基层凝聚, 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群众中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 治理共同体。

第三,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引导各族群众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进文化认同,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 存,形成完整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建强用好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研究中心,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 看清民族的走向和未来,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尊重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加快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成为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和心灵归属。

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命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 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村(社区)主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两年攻坚行动和三年巩固提升工程,搭建起各民族沟通的语言桥梁,构建一体与多元相统一的和谐语言环境,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更好更快地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 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其他成 员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中 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民族精神。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 的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要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群 众心底。

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坚持把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宣传阐释,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更好理解把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理解把握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理解把握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特别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全面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夯实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思想道德基础。

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树立人文化的宣传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舆论 传播规律和大众文化心理,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推进沉浸式体验式宣传, 在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上狠下功夫。运用大众化的宣传方式,适应社会信 息化持续推进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 教育活动。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打造实体化的宣传载体,提升"民族团结进步 宣传活动月"品牌效应,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命名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细致入微地体现在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诸多方面,面向全社会讲好民族团结进 步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营造人人珍视、人人爱护、人人参与民族团结 的浓厚氛围。

第五,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式。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正确处理中华民族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丰富形式内容。找准模范区创建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既要坚持好模范区创建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形式,又要与时俱进加以丰富和完善,因地制宜开展模范区创建+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军民共建等,形成区域性创建、部门和领域联创联建模式,推动模范区创建有机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全过程。

深化拓展交流。整合各类社会组织资源,搭建更多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平台,着力统筹实施好我区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农牧区民族团结聚力行动计划,不断优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动构建全方位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上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坚持面向基层。坚持腹心地区与偏远地区并重,广大农牧区与城市并重,

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社区、连队、大院、科室、景区、网络、宗教活动场所、家庭、岗位等微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民族联谊活动,推动模范区创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真正让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参与者、评判者、受益者。

注重典型引领。加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建设,将我区的全国示范区、示范单位培育成为引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的试验田、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模范区创建格局。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党员干部、国家公务人员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

第六,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特 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环节,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依法治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防范风险、打击犯罪、处理问题、化解矛盾。

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根本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重要遵循。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在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坚决维护宪法权威的前提下,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既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又实现各民族当家作主,既体现对中华民族一体性的维护,又体现对各民族多元性的尊重。

健全民族工作地方法规体系。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有序推进涉民族事务相关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释等工作,切实改进不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政策举措、工作方式、实践导向、评价标准,减少同一区域民族之间公共服务政策差异,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

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以民族身份划线搞选择性执法,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置,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坚定不移用法律来保障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八五"普法,深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