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第二季度文章汇编25篇(第7/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81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1分钟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人民观点)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在沪武高速公路江苏常州滆湖服务区,一辆应急移动电源车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它不仅能同时给两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还可前往救援现场进行应急补电。

近年来,为缓解高峰时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供需紧张问题,全国各地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出行保驾护航。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业绿色转型提供助力。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27%,绿色出行渐成风尚。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从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要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其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连续3年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90%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事实证明,绿色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江苏徐州,徐工集团不断推进供应链绿色管理,通过把稳供应商准入关、将绿色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等方式,带动链上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在云南昆明,云南铝业公司创新铝灰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铝灰中的有价金属提取回收,每年能创造价值2000万元以上。在宁夏银川灵武,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持续发力技术创新,实现了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转变,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一个个故事,深刻昭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河北沧州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曾一度"车厢一翻转,煤尘飞上天"。如今,依托环保科技,港口实现转型升级,成了一座鸟语花香的"海岸花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考察调研时指出:"现在港务系统建得越来越好了,码头干净、整洁、现代化。不像以前的煤码头,到处都是煤灰,连树都是黑的。"这是对成绩的肯定,也是持之以恒推动绿色发展的号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这样的历史机遇,我们不能错过,也不会错过。

展现"包容性",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人民观点)

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大唐芙蓉园初夏夜,伴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吟诵,64名舞者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向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贵宾献上中国古代最高礼仪舞蹈八佾舞。礼乐交融、文韵悠悠,大度雍容、如梦如幻,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的精神风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集千古之智,纳四海之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指出"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在希腊,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共赴"文明之约";在埃及,漫步于卢克索神庙,回忆中埃文明交流往事;在印度,参观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畅叙文明互鉴的悠久渊源......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外交",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到创立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着眼于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主基调,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着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遗余力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相互启迪,探索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让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时代发展提供正确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回溯历史,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展望未来,增强文化自觉,保持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我们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重实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人民观点)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白洋淀碧波荡漾,"千年秀林"绿意盎然,启动区建设热火朝天......在这个催人奋进的春天里,一幅新时代的雄安画卷正在华北平原徐徐铺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这座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生动彰显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重实践"。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次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等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特别是要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

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学习的成果要靠实践成效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将主题教育中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人民观点)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就是要触及灵魂深处,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乘以14亿多人口这个基数,就能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伟力

每一个绿色奇迹的背后,都刻印着无数普通人的奋斗坚守。

"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过去寸草不生,狂沙肆虐、侵蚀村庄农田。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6位老汉不甘家园被沙漠吞噬,主动挺进沙海,誓用白发换绿洲,并立下"一代一代干下去"的绿色承诺。

40多年来,三代人信守诺言,扎根沙漠、治沙造林,昔日漫漫黄沙如今林草郁郁葱葱,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指出"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强调"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这是对"六老汉"英雄事迹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共建美好家园和美丽中国的深情号召。

同呼吸、共奋斗,每个人都是美丽中国画卷的书写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1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求"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强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越来越多人行动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共同推动美丽中国不断舒展新画卷。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就是要触及灵魂深处,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这样的变化,真实可感。经过精心呵护,神州大地"气质"趋好,"颜值"变靓。这背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时代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10年累计超过55亿人次义务植树216.86亿株(含折算),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全国环境保护类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30万个,越来越多普通人成为"民间河长""生态卫士""环保守夜人";"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渐成风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受到更多中国人的推崇,为守护绿水青山汇聚起澎湃力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应该是参与者。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党员带头、群众自发,全民都参与到保护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行动中来。从"树保姆"到护林员,从河长到路长,林有人护、水有人管,既增强了群众的生态获得感,也激发了每个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靖安不仅在生态建设上大有收获,在经济发展上也后劲十足,以绿水青山撬动了"美丽经济"。实践告诉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从少废一张纸、少耗一度电、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久久为功,聚沙成塔,就能让各尽所能的小行动带来扮靓美丽中国的大效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